图书标签: 比较文学 张沛 文学研究 文学理论与文学批评 人文主义 *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 文学 专业书
发表于2024-12-23
比较文学:人文之道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4
比较文学的“此在”是一种自身反思的运动过程。通过自身反思,比较文学深入自身而实现了自身。就此而论,比较文学是一种特殊的自我认识:在这里,自我不再是本质性的实体或主体,而是某种动态的过程,其中蕴涵了自我与他者的对话和互动。自我总是自我的超越性存在,这种超越性存在正来自自我的相对性或自相差异性,即他者。相对性自我与超越性自我互为主体,这种内在而超越的主体间性构成了比较文学的人文内涵。比较文学的终极目标在于发现更高自我或实现自我的更高存在;在这个意义上,比较文学不仅是认识他者的“新工具”,更是“认识你自己”的实践哲学,即人文之道。通过此在的实践和实践的此在,比较文学将成为新时代人文主义的标志和先锋。
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学术文库总序
“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学术文库”第一辑即将与读者见面。从动议编辑这套文库到今天,转眼已三年。
“风雨如晦,鸡鸣不已”,这是“中生代”比较文学学人一次小小的集结;“虽不能至,然心向往之”,这是我们献给自己师长们一份迟交的作业;“嘤其鸣矣,求其友声”,这又是我们给各位同仁乃至更年轻同行们发出的对话与批评的邀请。
三年的酝酿筹划、三年的协同努力,使我们逐步将自己的工作与更深远而广大的时间和空间背景联系了起来,并开始慢慢融入其中。作为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接受系统学术训练的“新一代”比较文学学人,我们深深知道,自己的每一点成长与进步,都受惠于祖国的开放改革,受惠于师长们的谆谆教诲,受惠于同辈间的切磋琢磨。我们是这十五年、三十年乃至更长时段文化积淀的受益者,也是一批如饥似渴的学习者和无比幸运的历史见证者。我们也许注定是行色匆匆的“过客”,但我们却也应是承先启后的“桥梁”,必须发出属于我们自己的“声音”。这里记录的正是我们探索行进的脚印,也是我们对自己所从事的学科一点微末的贡献。
百年中国文学“走向(进)世界”的历程,给了我们思考过去、筹划未来的“底气”;新时期中国比较文学的复兴与发展,为我们准备了难能可贵的学术资源和不可或缺的学科建制。我们将这套丛书命名为“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学术文库”,以之与我们所属的学科名称相呼应,因为我们有一个共同的默契: 打破界限、超越语言与文化的限制,乃是我们比较文学学人的使命乃至宿命。是的,我们无疑拥有不同的学术爱好、志趣和观点,但至少有一个基本的共识把我们联系在了一起——那就是,我们必须在世界的语境中,以比较的眼光,从多学科的视阈,面对并尝试回答我们所浸润其中的文学与文化问题。
“道不孤,必有邻”。非常幸运的是,我们身处富于活力和学术追求的知识与精神共同体之中。我们的工作得到了中国比较文学学会许多老师和朋友的无私帮助,也得到了具有远见卓识的上海文化发展基金会以及复旦大学出版社的大力支持。在这里,要送上我们衷心的谢意。
同样值得高兴的是,与这套“文库”相呼应,《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辑刊、“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讲座系列”等姊妹项目也已陆续启动。
在“文库”第一辑即将面世的这个特殊时刻,先贤们的声音似乎又一次在我们的耳畔响起。鲁迅先生说,中国文化的发展应“内之弗失既有之血脉,外之仍不后于世界之思潮,取今复古,别立新宗”;而陈寅恪先生则说,华夏文化的崛起须 “取塞外野蛮精悍之血,注入中原文化颓废之躯,旧染既出,新机重启,扩大恢张,遂能别创空前之世局”。响应先贤的号召,集结这八本著作,仅是我们的第一次尝试。希望有更多的朋友加入到这“取今复古”、“扩大恢张”的行列中,贡献他们的智慧与力量;希望以后各辑不久将与读者见面。
是所望也,谨为序。
编者
2013年5月
张沛,上海外国语大学文学学士(1995),复旦大学文学硕士(1998),北京大学文学博士(2001),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博士后(2001-2003),历任北京大学中文系比较文学与比较文化研究所讲师(2003-2005)、副教授(2005- ),兼任北京大学跨文化研究中心委员,斯坦福一北京大学合作项目课程讲师(Visiting Associate Professor),瑞典乌普萨拉大学高等研究院(SCAS)研究员(Bernhard Karlgren Fellow)。著有《隐喻的生命》、《哈姆雷特的问题》、《中说校注》等,编有《英国人文经典读本》等,译有《中国:传统与变迁》、《文学与美国的大学》、《常识中的理性》、《怀疑主义与动物信仰》等。
听沛沛总是讨厌不起来 心里舒畅
评分茫茫不已行洪钧,荡气摩形总未匀。如寄悬瘿堪待丧,于无相处觇天心。天涯何处望神州?但记初心任自由:雾海尘沙都历过,长天依是旧沙鸥!昨天初恋结婚,明天考博名单公布,是为记。
评分头昏眼花 但激情激荡胸臆 待平静后细评
评分“大用外腓,真体内充”。不管是隐喻的生命还是这本书,张沛老师都很好地实践了什么是比较,什么是人文。张沛老师还真是一个黑格尔主义者,从文本到行动,自在与自为。人文不是城邦之外的放逐者,人文与生命、与文明同源同构。为人之道,为文之道,是金子总会发光。
评分沛公以白璧德之视野,视学术为“世所忽而施挽救焉”,令学者备“爱护的批判者”姿态,因而学术无古今、无中外、汉宋、义理考据之对立。倡人文之道,而此正是文学之解放,比较文学比较诗学也正是伟大之路途的解放之道,以孔子支撑亚里士多德,以佛陀支持基督,亦是人文之道。精通隐喻之味,也善构思悖论性真理:乌托邦正是反乌托邦;乌托邦的诞生同时就是乌托邦的死亡。中说大义还得回归元典,同时和白璧德善于克制的“内在生命”相勾连,以教育促成“哲人王”达人之公正。民主在此。区别于西方马太效应,强者征服弱者,中国之道则以“先进”教化“后进”,教化在于“以德服人”而非“以力服人”,然国人渐渐忘记此道,师夷长技、中国特色皆为近现代堕落的变体形式。耗费两月,一篇篇偷偷看下来,想到韦伯之言:人为之事业而生存,而非为生存而事业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比较文学:人文之道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