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佛大学比较文学委员会将本书列为该学科的第一本必读书。本书是目前可见的唯一一本全面论述七十年代以来比较文学理论发展,并被美国大学广泛采用的研究生教科书。书中以历史主义的方法回顾了比较文学学科兴起的过程,并着重探讨比较文学与帝国、与现代身份认同、与后殖民、与性别、与翻译等当代观念的关系。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可。易懂。
评分“比较文学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已经死亡”。对比较文学源流有梳理,质疑欧洲中心主义;提供的后殖民主义,文化建构,性别研究等等批评的思路有帮助:不再是主题式的研究;不再是简单对比(被对比的对象具有第一性和第二性的等级制),而是从边缘出发,关注差异本身;比较文学现今的跨学科性质给了自身灵活性,又不免过泛;对于形式主义/普遍主义和历史、政治的因素需要某种“平衡”。
评分重读了一遍,发现写得真是清楚简洁。有许多细节需要深入精细的阅读才能够明白其中的妙处,从更广阔的视野来看,文学也是嵌在“文化”当中的,法国对事实证据、历时比较的偏好,德国代入普遍历史、民族身份的冲动,美国的平行比较和多元文化主义,历史意识的显或隐,单语主义与多语种意识,都大大影响了不同区域研究者的方法论取向。
评分比较文学的危机与新生;英格兰与苏格兰之争
评分幸好作者断言了比较文学的死亡,不然我一定会对这门学科继续偏见下去btw那些自以为是的欧洲人在异域行旅中都抱有狂妄的性幻想是不是¯_(ツ)_/¯Chapter4-5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