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史写作中的现代性问题

文学史写作中的现代性问题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出版者:北京大学出版社
作者:李杨
出品人:
页数:395
译者:
出版时间:2018-10
价格:75.00元
装帧:平装
isbn号码:9787301295441
丛书系列:培文书系·文学与当代史丛书
图书标签:
  • 文学史
  • 李杨
  • 文学
  • 现代性
  • 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
  • 文学研究
  • 文艺理论
  • 当代文学
  • 文学史
  • 现代性
  • 写作
  • 批判
  • 理论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美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本书跳出“重写文学史”的怪圈,将文学史问题置于“知识考古/谱系学”的视域,其关注重心不是“历史本身”,而是构造“历史本身”的解释、工具和方法。通过探询各种以“文学”或“文学史”为名的话语之所以产生的条件,追问我们的文学史写作是在哪些潜在的框架中展开的。

正如作者在阐述中不仅仅借助了文学领域的知识资源,还广泛涉及文化史和当代哲学,这本书的启发意义也不限于文学专业,而是对理解普遍的人文学科的现代建制都有帮助。

作者简介

李杨,湖南长沙人。北京大学中文系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教授、博士生导师。专著有《抗争宿命之路——“社会主义现实主义”(1942—1976)研究》《50—70年代中国文学经典再解读》《文学史写作中的现代性问题》《光晕——文化政治视域中的延安文艺》(即出)等。编著有《读电影——经典艺术电影》《读电影——最新艺术电影》《深圳新文学大系》等。

目录信息

导论“知识考古/谱系学”视阈中的文学史问题 1
第一节从“重写文学史”到“知识考古学”与“知识谱系学” 2
第二节“知识”与“文学性” 14
第三节“知识化”与“价值评判” 23
第一章“文学史”与“历史” 31
第一节“历史”之建构 33
第二节“历史”宰制下的“中国文学史”写作 45
第三节“历史”宰制下的“中国新(现代)文学史”写作 69
第二章“文学史”与“制度” 106
第一节制度转换:从“天下中国”到“民族国家” 112
第二节“文学史”的功能 125
第三节制度规约下的“文学史”写作 137
第三章“反文学史”命题 150
第一节没有晚清,何来“五四”? 151
第二节没有“现代文学”,何来“古代文学”? 170
第三节没有“当代文学”,何来“现代文学”? 179
第四章“左翼文学”的“现代性” 191
第一节没有“五四文学”,何来“左翼文学”? 198
第二节道德批判与知识反省——以巴金《随想录》为例 219
第五章几个“关键词” 267
第一节“文学性” 268
第二节“个人性” 281
第三节“日常生活” 295
第六章“中国问题”、“中国方法”与“中国性” 315
第一节民族国家框架中的文化认同 318
第二节“国学”即“西学” 333
第三节“普遍性”与“特殊性” 347
第四节“中国性”及其“中国的现代性” 362
结语文学的“内”与“外” 374
2006年版后记 393
2018年版后记 395
· · · · · · (收起)

读后感

评分

导论 “知识考古/谱系学”视阈中的文学史问题 “文学史”乃至构成“文学史”的“文学”与“历史”都是“现代”以后才出现的概念 第一节 从“重写文学史”到“知识考古学”与“知识谱系学” “把被颠倒的历史重新颠倒过来” 其实“重写文学史”并不仅仅是80年代的文学史问题。...

评分

《文学史写作中的现代性问题》笔记 导论:知识考古/谱系学视域中的文学史问题 文学史作为一种“确凿”的权威知识(学科基石)——90年代后,对人文学科的现代性进行反思:文学史本身作为“现代性装置”成为被质疑的对象——现代性理论视域下,讨论“文学史的问题”:把“文学史...  

评分

导论:知识考古/谱系学视域中的文学史问题 第一节:从重写文学史到知识考古学、知识谱系学 这本书研究的是“文学史写作”,运用知识考古学/谱系学的方法,揭示“文学史”甚至“文学”和“历史”这些现代性概念的建构性,讨论“文学史”是如何被不断重写的。知识考古学对“知识...  

评分

《文学史写作中的现代性问题》笔记 导论:知识考古/谱系学视域中的文学史问题 文学史作为一种“确凿”的权威知识(学科基石)——90年代后,对人文学科的现代性进行反思:文学史本身作为“现代性装置”成为被质疑的对象——现代性理论视域下,讨论“文学史的问题”:把“文学史...  

评分

导论 “知识考古/谱系学”视阈中的文学史问题 “文学史”乃至构成“文学史”的“文学”与“历史”都是“现代”以后才出现的概念 第一节 从“重写文学史”到“知识考古学”与“知识谱系学” “把被颠倒的历史重新颠倒过来” 其实“重写文学史”并不仅仅是80年代的文学史问题。...

用户评价

评分

大年初二阅读。读完贺桂梅新启蒙知识档案再读这本真是深深怀疑北大当代文学教研室是不是太相互影响了,以及汇集了福柯的一众粉丝…????也是谱系学,前两章基本问题、材料、方法、结论都差不多。不过后面还是有一些启发的。这种不做价值判断、主要考辨源流、生成、背后权力机制的方法操作性很强,但回避价值判断是否也暗藏一种言说的无力感?文学研究彻底成为一种手艺活儿,需要再反思。

评分

披现当代的皮,干思想史的活,分析得清楚明了,北大现当代真是出妙人。稍显苛责地说,其实福柯的考古学/谱系学作为逻辑起点是应该推敲一番的

评分

我导太牛了!一边看一边发出拜服!就像在听他上课那样,不过也可能本来就是课程讲法整理过来的。正在看的前半段真是根本停不下来!从一开始的“历史”这个历史开始解构,真是太符合我的兴趣点了!后悔读书时没多探讨探讨这些方面的话题…看完还是得做个笔记整理一下,颠覆性一如既往的强,信息量太大了。作为一个太有思想、太有颠覆、创造力的老师,他的唯一问题真的是“懒”…多写几本书不行吗…写旅游书也行啊……‖3.22【更】引一句“认识罪恶产生的机智比核实罪恶更能避免罪恶的再生。人文学者跟在民众的背后挥舞起道德批评的旗帜,不能不说是人文学者的失职。”;接近三个月,总算看完了,其间出现的震撼、撕裂、颠覆让我第一次最近距离地体会了思想的力量。叹为观止,朝闻道!

评分

大年初二阅读。读完贺桂梅新启蒙知识档案再读这本真是深深怀疑北大当代文学教研室是不是太相互影响了,以及汇集了福柯的一众粉丝…????也是谱系学,前两章基本问题、材料、方法、结论都差不多。不过后面还是有一些启发的。这种不做价值判断、主要考辨源流、生成、背后权力机制的方法操作性很强,但回避价值判断是否也暗藏一种言说的无力感?文学研究彻底成为一种手艺活儿,需要再反思。

评分

把知识考古学和知识谱系学运用得淋漓尽致(重审建构,解构一切?)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