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懋可编著的《大象的退却:一部中国环境史》被誉为西方学者撰写中国环境史的奠基之作。分为模式、特例、观念三大部分,包括地理标识和时间标记、人类与大象间的三千年搏斗、森林滥伐概览、森林滥伐的地区与树种、战争与短期效益的关联、水与水利系统维持的代价、从物阜到民丰的嘉兴的故事、汉人在贵州苗族家园的拓殖、遵化人长寿之谜、大自然的启示、科学与万物生灵、帝国信条与个人观点等12章。
作者:(英)伊懋可 编者:刘东 译者:梅雪芹、毛利霞、王玉山
伊懋可(Hark Elvin),1938年生于英国剑桥,剑桥大学毕业。1990年任澳大利亚国立大学亚太研究院中国史教授。曾在格拉斯哥大学、牛津大学、巴黎高师和海德堡大学任教,在哈佛大学做过访问研究员。主要著作有:《中国历史的模式》、《另一种历史:从一个欧洲人的视角论中国》、《华人世界变化多端的故事》,合编了《中国文化图集》、《积渐所至:中国环境史论文集》,还发表了署名为约翰·达顿(John Dutton)的小说《圣伊莱斯集市》和《虎岛》。
今天的中国境内,仅在云南边境的零散保护区内才能看到野生大象的踪迹,但在历史上,它的分布却广泛得多——河南省的简称“豫”,便是因远古时代有野象而得名“豫州”,殷商时代常有捕猎野象之举,但三千多年来随着土地的开发和气候变化,大象逐渐退向西南的角落。“大象的退却...
评分首先,纵观全书,虽然作者试图用大的脉络线索串联起不同部分间的叙事,但总体而言,相较于一本系统性的环境史著作,更像是一本论文集。当然,文献记载以来四千年,环境史的资料驳杂零散,难以耙梳整理,不能做过多苛求。只是书目以“一部中国环境史”如此宏观的题目作为副标题...
评分作者应该觉得自己是个中国通吧,覆盖面挺广的。然而讲了那么多有support你的论点么?而且哪些文人并不能代表中国啊,真正种田的人是农民。还显摆了可持续发展的那个经济模型,但只是提到了而已…
评分图书馆拿来翻翻
评分古诗做史料于这本书的主题来说实在是太高明了。
评分完全就是个标题党。大象完全就是打酱油的,和那个《虎米丝盐》有一拼。冒充中国通的老外也是蛮拼的。。。
评分很早就读过英文版,算是有开创意义的著作。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