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
百年前的一百天,如何导致一个王朝的灭亡
身处变局的各色人物,又如何决定了中国此后的走向
那被妖魔化的晚清十年,真面目究竟为何?
更重要的是,这个危机启示了什么?
马勇做过古代史研究,做过儒家经学史研究,最终兴趣点却落在晚清70年。他一方面对此前的主流研究充满疑惑,一方面觉出现实与百年前的诸种关联,认为有必要从来路中寻出答案。
怀着一份对先人的温情与理解,他重新讲述 100年前的历史。
——《独立阅读》
内容简介:
《清亡启示录》讲述了一个王朝为何会在一百天的危机中走进历史。
历史无法遗憾,也不必惋惜,走过的就是走过了。只是一百年后回望大清王朝,特别是分析这个貌似强大的王朝为什么在一场危机面前不堪一击,这个过程究竟有哪些教训可以汲取?这是这本《清亡启示录》探究的问题。
2012是清帝退位的100周年,《清亡启示录》重点叙述分析了清朝最后十几年走过的路,从1894年开始的维新时代到1901年开始新政到之后的君主立宪预备,清廷挣扎着改革,以试图挽救风雨飘摇的大清帝国,然后最后清廷的几个失误使得所有的努力前功尽弃,最终使得大清走进历史。
马勇,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教授、博士生导师。著有《1894-1915:梦想与困惑》《超越革命与改良》《从戊戌维新到义和团(中国近代通史第四卷)》《1898年中国故事》《1900年尴尬记忆》《1911年中国大革命》《重读近代史:1898年那场未遂政变》《晚清二十年》 等。
这本书买了很久但是一直都没特别想看,因为就和假药一样,中国的所谓专家能信任的好像真的不多;无聊周日下午,拿起来看看,就被吸引了,很快就把一本书看完了;毕竟这本书不太长,即使是清末的短短100天其实也不能详细描写所有的方方面面,而且在很多细节方面,书中也没有描述...
评分清朝是离我们最近的一个封建王朝,也许再早些,我们这样的80后都可以触及她的幻影残留,更多的习俗还是不是地影响着我们,正因如此,学者研究封建社会形态往往都以清朝为切入,大量的文书资料都有助于勾勒出当时的情形。 晚清国家动荡当然不是短短几句话是可以解...
评分清朝是离我们最近的一个封建王朝,也许再早些,我们这样的80后都可以触及她的幻影残留,更多的习俗还是不是地影响着我们,正因如此,学者研究封建社会形态往往都以清朝为切入,大量的文书资料都有助于勾勒出当时的情形。 晚清国家动荡当然不是短短几句话是可以解...
评分杨泽斐:一场埋葬清王朝的改革 在中国近代史的叙述中,清末总是被描绘成一幅末世景象:庚子赔款之后,西太后“量中华之物力,结与国之欢心”暴露出清王朝洋奴的嘴脸,民生凋敝,百业萧条、政治腐败,内外交困,似乎只有革命这剂猛药才能让中国这头沉睡已久的狮子恢复健康...
评分这本书买了很久但是一直都没特别想看,因为就和假药一样,中国的所谓专家能信任的好像真的不多;无聊周日下午,拿起来看看,就被吸引了,很快就把一本书看完了;毕竟这本书不太长,即使是清末的短短100天其实也不能详细描写所有的方方面面,而且在很多细节方面,书中也没有描述...
厚度应该再减减,明显类似专栏集结出版,前后篇章啰嗦而重复,经济层面看辛亥还算是新观点,可惜木有数据,少了点学术严谨性,相对于雪珥那些东西,算是浅薄的,中信的书真的是不如三联什么的耐读。
评分历史没有如果,也无法遗憾……
评分历史没有如果,也无法遗憾……
评分历史没有如果,也无法遗憾……
评分就冲最后一句,就值得给五星。这是我读财新系列的第一本。果真是我选择的中国最棒的杂志出的精品书系。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