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政、立宪与革命

新政、立宪与革命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出版者: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作者:李细珠
出品人:谭徐锋工作室
页数:401
译者:
出版时间:2018-5
价格:79
装帧:平装
isbn号码:9787303220038
丛书系列:中华学人丛书
图书标签:
  • 历史
  • 中国近代史
  • 清末立宪
  • 近代史
  • 清史
  • 李细珠
  • 革命与新政
  • 宪政
  • 新政
  • 立宪
  • 革命
  • 清末
  • 政治变革
  • 改革
  • 宪政
  • 历史
  • 近代史
  • 社会转型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美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中国历史的航程在20世纪初年面临着一次艰难的抉择。在这个社会政治大变动的时期里,内忧与外患交加,危机与生机并存。“中国向何处去?”这样一个关系到国家与民族前途出路问题的时代中心课题,又一次严峻地摆到国人的面前。当时的中国政治舞台上存在着三股重要的政治势力——清政府、立宪派和革命派;他们各自设计了不同的政治方案,开展了既互有歧异又相互关联的政治运动——新政、立宪与革命,三股势力互争雄长。可以说,正是这三股势力的较量与消长决定了中国政治的新走向。

作者简介

李细珠,1967年生于湖南安仁,历史学博士。现任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员、研究生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台湾史研究中心秘书长。出版专著《晚清保守思想的原型——倭仁研究》《张之洞与清末新政研究》《地方督抚与清末新政——晚清权力格局再研究》《变局与抉择:晚清人物研究》,合著《中国近代通史》《两岸新编中国近代史》《当代中国台湾史研究》等,兼学术集刊《台湾历史研究》执行主编。曾获“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国务院颁发政府特殊津贴。研究领域涉及晚清民初历史、台湾史。

目录信息

代序:清末新政、立宪与革命的互动关系
一、道分为三
二、新政与立宪:由合而分
三、立宪与革命:由分而合
四、革命与新政:对立统一
五、殊途同归
清末两次日本宪政考察与预备立宪的师日取向
一、多方比较之后的抉择
二、重中之重的考察
三、权利纠葛中的仿效与异化
清末预备立宪时期的责任内阁制——侧重清廷高层政治权力运作的探讨
一、丙午官制改革中责任内阁制的流产
二、光宣交替间的政争与阁制问题
三、国会请愿运动对责任内阁制的催生
四、“皇族内阁”出台的前因后果
五、穷途末路时的袁世凯内阁
六、余论:预备立宪中的制度创新及其异化问题
韩国报刊对清末新政的观察与反应——以《皇城新闻》与《大韩每日申报》为例
一、报道涉及面及其偏差之处
二、对清末新政的认识与评论
三、对韩国自身的反省与期望
日韩合并与清末宪政改革
一、报刊媒体反映的一般民间舆论
二、革命派、立宪派人士的观察与反应
三、清朝政府官员的筹议与对策
四、朝野互动与宪政改革进程
性别冲突与民初政治民主化的限度——以民初女子参政权案为例
一、性别:一个观察民初社会政治的新视点
二、国民意识中的性别与权利之关系
三、女性声音的高扬与被压抑
四、男性的一般态度:置为缓图与压制打击
五、女性对性别歧视的初步觉醒与反思
六、结论:关于民初政治民主化问题的检讨
民初统一党与政党政治试验
一、政治转型与统一党产生
二、历史演变与政党分合
三、干部体制与党员构成
四、政治理想与政党政治试验
五、统一党与袁世凯政府之关系
六、结语
附录:清末政治史研究的宏观检讨
一、清末新政、立宪与革命研究的基本状况
二、研究范式转变的利弊得失
三、几个新的研究趋向
参考文献
后记
· · · · · · (收起)

读后感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用户评价

评分

对新政和立宪兴趣果然不大,冲着作者去的。零碎,不如督抚那本,督抚有内外皆轻的中心和新论点,这本并无。作者研究清末从人上是倭仁到张之洞,从事件上是从新政到立宪 歌名。读了他四本书,仅次于茅海建大佬。

评分

写立宪与清末政治十分清晰,描绘了1900-1912年间清朝高层政局,派系,以及地方督抚的政治斗争、离心力倾向,让人对此有清楚认识。

评分

本书关注新政、立宪与革命三者的互动关系,结果是三者殊途同归走向革命。清政府晚期的改革,确实符合托克维尔的说法:一个坏政府最危险的时刻通常就是其改革之时。新政就是一次权力与利益的再分配,此一过程伴随着多重矛盾,最终矛盾激化导致清政府走向灭亡。预备立宪师法日本是当时清廷必然的选择,即便考察团没有遭到英国的冷遇。关于皇族内阁的产生,作者认为是奕劻的作用而非载沣,乃两者相争的结果,但最终得利者却是袁世凯。韩国报刊对于清新政的评论与清朝对于日韩合并的反应均是对于本国问题的关注。此外作者从民初女权运动结果看孙中山等革命党的民主政治思想局限性倒是颇为中肯。本书对统一党也做了平反,认为属于稳健型的政党,章太炎所谓“革命军起,革命党消”,乃是从国家建设角度而言,取消革命政党,建立普通政党,此解读更近史实。 @201

评分

按需。

评分

比较擅长找新视点切入,可谓敏锐。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