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环境史

中国环境史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出版者: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作者:[美]马立博
出品人:
页数:558
译者:关永强
出版时间:2015-9
价格:87.00
装帧:平装
isbn号码:9787300215785
丛书系列:海外中国研究文库
图书标签:
  • 环境史
  • 海外中国研究
  • 历史
  • 马立博
  • 中国历史
  • 社会史
  • 中国史
  • 通史
  • 环境史
  • 中国
  • 历史
  • 生态
  • 可持续发展
  • 环境保护
  • 古代中国
  • 环境变迁
  • 地理
  • 人文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美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中国环境史:从史前到现代》是由西方学者撰写的第一部中国环境通史,在广泛吸收西方学术界有关中国各历史时期各地区自然环境及其与人类社会关系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综合会通,对中国的长时段人与环境互动关系进行了全景式的动态考察。书中指出,在数千年改造自然环境的过程中,一种独具中国特色的经由市场联系的中央政权和农业家庭相结合的方式产生了关键的影响;而中国发达的农业在养活大量人口的同时,也加剧了生态系统的单一化。作者还发现,中国文化中虽然很早就形成了道法自然、水土保持、节制开发资源和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等思想观念,但与经济和政治等因素相比,这些思想却并没能发挥应有的影响。这在环境保护日益得到重视的今天,尤其值得我们深思。

作者简介

马立博(Robert B. Marks, 又译罗伯特•B•马克斯),1978 年获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分校中国史专业博士学位,长期任教于加州惠特尔学院, 现任Richard and Billie Deihl历史学讲座教授。马立博教授在中国史、全球史和环境史等领域均著作颇丰, 他的论文“Commercialization without Capitalism: Processes of Environmental Change in South China,1550-1850” 曾获1997 年美国环境史学会Environmental History 杂志最佳论文奖。除本书以外,他的主要著作还包括RuralRevolution in South China (1984),TheMaking of the Modern World ( 合著,1988,1992),The Origins of the Modern World:AGlobal and Ecological Narrative (2002 ;中译本《现代世界的起源——全球的、生态的述说》,2006),Tigers ,Rice ,Silk ,and Silt: Environment and Economy in Late Imperial South China (1998 ;中译本《虎、米、丝、泥: 帝制晚期华南的环境与经济》,2011)等,并合作主编Radicalism, Revolution, and Reform in Modern China (2011)。马立博教授还担任Environment and History , Nature and Culture, Oecologie等期刊的编委。他目前的主要研究领域为早期近代世界环境史,19 世纪中国的生态循环与土壤肥力等。

目录信息

第一章引言:问题和视角
本书的安排
第二章中国自然环境与早期人类聚落,公元前1000年以前
第一节自然环境
第二节人类聚落与史前史
第三节史前的环境变迁
第四节中国相互作用圈的形成,公元前4000年—公元前2000年
第五节中国青铜时代:技术与环境变迁,公元前2000年—公元前
1000年
第六节环境的变迁,公元前1500年—公元前1000年
小结
第三章国家、战争与农业:上古及帝制早期中国的环境变迁,
公元前1000年—公元300年
第一节国家、战争与上古时期中国的环境变迁,约公元前
1000年—公元前250年
第二节早期帝国的环境变迁,公元前221年—公元220年
第三节古代中国关于自然和环境的理念
第四节早期帝国的尾声
小结
第四章帝制中期北方的森林退化和南方的拓殖,公元300年—
1300年
第一节中国北方:战争、人口减少与环境,公元300年—
600年
第二节长江流域的环境变迁
第三节帝制中期南北方的重新统一:隋、唐和宋,公元589年—1279年
第四节汉人在南部与东南部的拓殖
第五节南北方疾病的机制
第六节新型农业技术与环境变迁
第七节中古时期的工业革命
第八节拓殖四川与对其他族群的分类
第九节地貌景观与水利工程
第十节塑造的环境:城市和废弃物
小结
第五章帝国与环境:帝制晚期中国的边疆、岛屿和发达边缘区,
公元1300年—1800年
第一节新的历史与制度背景
第二节边疆地区与边境地带
第三节岛屿及其生态变迁
第四节土地覆盖、土地利用与土地所有权
第五节对发达边缘区的开拓
第六节帝国的生态极限
小结:人口、市场、政府与环境
第六章近代中国环境的退化,公元1800年—1949年
第一节中国人的消费及其对环境的影响
第二节生态退化与环境危机
第三节农业发展的可持续性
第四节进入20世纪之后
小结
第七章中华人民共和国时期对自然环境的“治理”,
公元1949年以来
第一节社会主义工业化与征服自然
第二节森林与土地利用的变迁
第三节国家自然保护区与生物多样性保护
第四节水资源的治理
第五节大气污染
第六节环境抗议、环境意识、环保激进主义与环保运动
小结
第八章结论:世界史视角下的中国与环境
第一节中国环境史中的主要议题
第二节中国环境变迁的驱动因素
第三节世界史视角下的中国环境史
参考文献
索引
· · · · · · (收起)

读后感

评分

拖拖拉拉好几个星期,看完这部中国环境史。我没有读过中国环境史的其他著作,因此难以评价此书的得与失,也无从判断这位外国学者研究中国历史,在哪些地方超越了国人的单一视角、哪些方面则属于“隔靴搔痒”甚至纯粹是“想当然”。 以下第一部分是我对此书基本脉络的归纳,后面...  

评分

古都长安城我们都知道,但在外国人眼中的古都长安是什么样子?放在人与自然关系这一视角下古都长安是什么样子?所以我再抄一次,来自《中国环境史》,不一定赞同(事实上我将原文最后的两段删掉了,感觉有些太扯了)。还有,就着原来的中译,我还是把文字顺了一下。 一 长安最...  

评分

拖拖拉拉好几个星期,看完这部中国环境史。我没有读过中国环境史的其他著作,因此难以评价此书的得与失,也无从判断这位外国学者研究中国历史,在哪些地方超越了国人的单一视角、哪些方面则属于“隔靴搔痒”甚至纯粹是“想当然”。 以下第一部分是我对此书基本脉络的归纳,后面...  

评分

作为第一部系统的中国环境通史,马立博可谓开风气之先,殊为不易地在三百多页的篇幅中勾勒出数千年中国环境变迁的历史即环境与人类的互动关系。全书分为八个章节,按照不同的时段展开对中国环境史的介绍。 作者的主要观点认为,在中国数千年的农业发展和改造自然的过程中,一种...

评分

作为第一部系统的中国环境通史,马立博可谓开风气之先,殊为不易地在三百多页的篇幅中勾勒出数千年中国环境变迁的历史即环境与人类的互动关系。全书分为八个章节,按照不同的时段展开对中国环境史的介绍。 作者的主要观点认为,在中国数千年的农业发展和改造自然的过程中,一种...

用户评价

评分

原书三星,译者前言和序加一星。

评分

这本书可以看到不一样的中国。本书所写的环境史,是人与生态环境互动的历史,实质还是经济社会史。本书从长时段的角度考察了中国人与生态环境的关系,人的生产和社会活动在一定的环境约束下展开,同时又不断对环境加以改造以适应人的生活。在此过程中,中国形成了可持续发展的农业,形成了中央政权与农民家庭经由市场联系的国家模式,也形成了我们今日所见的中国面貌。有几点很有兴趣:1)中国文明形成早期,在生态约束下的农业模式和国家模式的选择,何以中国的另一种解释。2)中古时期治水与运河对生态和经济的影响。3)中原周边民族与生态的互动。4)18世纪以来,早于政治和经济崩溃的生态崩溃。

评分

一部从远古到现代的外国人写的中国环境同事,最大感觉就是频繁提到的农业开发导致生态单一化和对少数族裔的驱逐。

评分

通史读起来一直是件难事,而本书的叙述有点过于啰嗦,文笔也不算有趣,读起来确实累。而且对于环境史应该讨论什么这点,导论与实践所呈现出的效果似乎是两回事。观点没有多大新意,对于研究成果的提炼不全面。 作者想要突出的人地关系和族群互动。但是写起来总觉得离“环境”时远时近,一会感觉是自然地理,一会感觉是人类学,一会是民族史,一会是疫病史,一会是医疗史……(唯一的主线大概是“汉文化族群”征服环境和族群扩大的过程,但这是“环境史”么?) 总之,无法让我感受到“环境史”研究的专门领域,更像是历史地理学的自然部分。

评分

优点是通俗好读,不过有时作者观点挺片面的… 听信其他研究者的断言任意判断什么的- -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