夹江县是四川境内的山区,地处成都与乐山之间。传统上,当地居民利用当地自然产出的毛竹为原料从事手工造纸谋生,并围绕这一核心技能形成特定的亲属关系网络和社区组织形式。进入20世纪以后,夹江的手工造纸技术面临着一系列重大冲击,改朝换代、战争、革命、集体化、现代化的理念和建设实践、改革开放和市场化,这些发生在“城乡鸿沟”宏观背景下的每一项重大社会变革都促使造纸人在技术层面和社会层面上重新定义身份认同。本书追踪了知识分配在一个世纪内的变迁,这导致了对技能的控制权大量地从农村转向城市,从初级生产者转向管理精英,从女人转向男人。在作者看来,造纸技能是一种资源,是分配和争夺的对象。作者从这一独特的角度出发,从一项传统技艺个案入手来介入对大问题的思考:革命、建国以及市场化等现代化进程如何改变着20世纪的中国农村。
艾约博(Jacob Eyferth,1962-)
美国芝加哥大学中国现代史专业副教授,东亚语言文明系系主任。2000年在莱顿大学获得博士学位,后在牛津、哈佛和罗格斯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主要研究领域:20世纪中国农村社会史,以及关于工作、技术、性别和日常生活的历史。
很多技术史著作有着浓重的功能主义色彩。本书前几章描绘四川夹江县造纸地区,洋洋洒洒援引人口、土地、作坊、产量、分工的数据,简而言之造纸业是当地社会经济的一个有机部分,技术和家庭、村落结构、kinship密不可分。乡村社会自成系统,特殊的手工业虽非男耕女织,但也可以吸...
评分18年陪老师带着艾约博、高彦颐两位汉学家和一些德国的博士去看桐乡的丰同裕染坊。当时不知道他就是作者 ,因为他自称为雅各布…中文很好,当时说他在做一本土布生产的书,考察过中国很多地方,与中国的姻缘很深。他对手工艺的观点很有建设性,我觉得邱春林的很多观点是在他观点...
评分 评分一、被遗忘 这是一部一个中国乡村的社会史。 故事发生在夹江县。夹江,可能大多数人都不知道它落在地图的哪块区域,我们很难注意到它。就像我家乡所在的高安,外乡人是不大知道这地方的,即便高安和夹江一样,都和造纸有丝丝关联(高安发现的华林造纸作坊遗址是目前我国发现最...
手工艺个案研究范例。
评分一部非常翔实的社会调查著作,但我看的有点简略,切入角度不错,且时间发展论述的也不错
评分突然意识到,其实本书要表达的正是我昨天的疑惑,即,历史上已经工业化了的川中和川南,为什么又走向了逆工业化,成为农业地区。决策者的身份认定决定了整个西南都是被牺牲掉的局部。决策者可能更想要一个农民腹地+工业化的东部,因此,诸如内江的糖与酒精,自贡的盐,贵州的小机械制造等等,统统被割除放弃。而三线建设本质上对这些地方没有什么大影响,它们都是资本密集型的重工业和国家工业。
评分手工艺个案研究范例。
评分区域社会经济变迁的历史,主要运用的是来自田野调查的口述史料,因而核心还是49年后的两场重大变革。作者的理论对话很多,大约是西方学术界的硬性要求?另外,作者对于中国城乡二元体制下农民的遭遇与境遇充满同情,叙述楚楚动人,最关心中国人的果然还是洋大人。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