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讲述了抗战中中国大学内迁这一波澜壮阔的历史,既有事后的回忆与学者的发掘,更值得关注的是汇集了许多当事人的珍贵文字,这些文字体现的既是文学,也是历史,更是精神,通过这些生动鲜活的文字,呈现出战时中国大学的精神风貌和一代学人的文化情怀。
陈平原,文学博士,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2008—2012年任系主任)、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中国语言文学学科评议组成员、中国俗文学学会会长。曾先后在日本东京大学和京都大学、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德国海德堡大学、英国伦敦大学、法国东方语言文化学院、美国哈佛大学以及香港中文大学、台湾大学从事研究或教学。
读高中的时候,语文老师是一个很有点个性的人,他会讲许多课本之外的东西。他说鲁迅如果多活几年,会遇见毛泽东,这两个人没准会互相好奇产生许多火花的。他说毛泽东的诗词成就很高,他也说梁实秋的文字里充满着人情味,他常常说到西南联大和老三届,所以西南联大这个词就...
评分汪曾祺写西南联大的散文,广为人知,“泡茶馆”,泡得有滋有味,“跑警报”,跑得潇洒自如,轰鸣中谈“人生几何”,从容处解“恋爱三角”,这些是抗战中有关大学记忆最好的文字,也是抗战中另一种精气神,是国家元气所在,不过如果我们过于耽溺散文气氛,是会对其时的困...
评分今年是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市场上抗战主题图书不胜枚数,但是多是关于战场战役、领袖人物、抗战先辈等,而这本书独辟蹊径,从“大学”角度切入,从侧面了解战争的危害与残酷,感受打不垮的中华民族坚韧不拔、自强不息的精神。 第一眼的心动源于书名里“抗战烽火”与“中国大...
评分大约三年前,陈平原老师来我母校做了题为“抗战烽火中的中国大学”的讲座,到如今,讲座的具体内容已经记不清了,但印象尤其深刻的,是陈老师准备的充沛的史料和照片,以及照片中那一张张看似平凡却洋溢着自信的脸。 似乎乱世尤其出英才。在今天看来,那都是一些站在那个年代的...
评分今年是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市场上抗战主题图书不胜枚数,但是多是关于战场战役、领袖人物、抗战先辈等,而这本书独辟蹊径,从“大学”角度切入,从侧面了解战争的危害与残酷,感受打不垮的中华民族坚韧不拔、自强不息的精神。 第一眼的心动源于书名里“抗战烽火”与“中国大...
中国有过好大学(偏文),而且是世界一流的,只是不在此时,而在民国,一所临时组建成的西南联大。在面对内忧外患,国之不国、家之无家之际,联大师生同仇敌忾、提携互助,以永恒价值追求为己任,在这破败不堪的“不毛之地”耕耘播种。 教授悉心教导,没有条件创造条件;同学与老师也交流密切,“师承”得到了很好的发展。陈平原老师作为西南联大校友王瑶先生门徒,可谓继承了些许联大精神,向我们细细讲解联大岁月时,文字间也透露出对彼时文人的喜爱与尊敬,我们有福得以共享那历史中精彩的华章。 希望自己也能秉承些联大精神,哪怕百分之一也好,于茫茫中寻得一份厚重的意义和洒脱的趣味。
评分太烂了
评分每晚上去荒岛,读一点。读完了。无论如何,我是有着蓝色的血液,星球的世系。
评分每晚上去荒岛,读一点。读完了。无论如何,我是有着蓝色的血液,星球的世系。
评分中国有过好大学(偏文),而且是世界一流的,只是不在此时,而在民国,一所临时组建成的西南联大。在面对内忧外患,国之不国、家之无家之际,联大师生同仇敌忾、提携互助,以永恒价值追求为己任,在这破败不堪的“不毛之地”耕耘播种。 教授悉心教导,没有条件创造条件;同学与老师也交流密切,“师承”得到了很好的发展。陈平原老师作为西南联大校友王瑶先生门徒,可谓继承了些许联大精神,向我们细细讲解联大岁月时,文字间也透露出对彼时文人的喜爱与尊敬,我们有福得以共享那历史中精彩的华章。 希望自己也能秉承些联大精神,哪怕百分之一也好,于茫茫中寻得一份厚重的意义和洒脱的趣味。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