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讲述了抗战中中国大学内迁这一波澜壮阔的历史,既有事后的回忆与学者的发掘,更值得关注的是汇集了许多当事人的珍贵文字,这些文字体现的既是文学,也是历史,更是精神,通过这些生动鲜活的文字,呈现出战时中国大学的精神风貌和一代学人的文化情怀。
陈平原,文学博士,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2008—2012年任系主任)、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中国语言文学学科评议组成员、中国俗文学学会会长。曾先后在日本东京大学和京都大学、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德国海德堡大学、英国伦敦大学、法国东方语言文化学院、美国哈佛大学以及香港中文大学、台湾大学从事研究或教学。
按:山居夜雨,品读陈平原先生所著《抗战烽火中的中国大学》,本书原是月前为写篇稿子所购,未料到手时过晚没能用上,遂搁置未读。今天重新捧起,觉得颇有收获。 都说抗战烽火大学精神不死,别的且不说,陈平原所引一则故事颇有意思:诗人穆旦回忆西南联大,说1939年日...
评分今年是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市场上抗战主题图书不胜枚数,但是多是关于战场战役、领袖人物、抗战先辈等,而这本书独辟蹊径,从“大学”角度切入,从侧面了解战争的危害与残酷,感受打不垮的中华民族坚韧不拔、自强不息的精神。 第一眼的心动源于书名里“抗战烽火”与“中国大...
评分读高中的时候,语文老师是一个很有点个性的人,他会讲许多课本之外的东西。他说鲁迅如果多活几年,会遇见毛泽东,这两个人没准会互相好奇产生许多火花的。他说毛泽东的诗词成就很高,他也说梁实秋的文字里充满着人情味,他常常说到西南联大和老三届,所以西南联大这个词就...
评分无意中在《读者》杂志上看到了关于西南联大的文章,援引了此书便买来一看。开始读着酣畅淋漓,为作者的文字所倾迷,到了后面才发现越来越随性,有了作者更多的个人因素。虽然作者开头便提自己会以个人角度去写,然而似乎没有太考虑到读者的感觉。这不是通俗读物,很少会有人对...
评分按:山居夜雨,品读陈平原先生所著《抗战烽火中的中国大学》,本书原是月前为写篇稿子所购,未料到手时过晚没能用上,遂搁置未读。今天重新捧起,觉得颇有收获。 都说抗战烽火大学精神不死,别的且不说,陈平原所引一则故事颇有意思:诗人穆旦回忆西南联大,说1939年日...
重复太多
评分作为学术著作,稍微显得单薄。作为非学术作品,又过于郑重其事。能看出来教授写这本书的不容易,也终于把那个雨夜听的讲座落实到了文字上面。西南联大是中国知识分子一生向往和追忆的地方,即使被拔高到神话也不为过。
评分最大的优点是对除西南联大以外的学校内迁也做了介绍。除了内容有些偏题,后面大部分内容是写人而不是学校本身,还有词语和内容重复这些小毛病。
评分吾未见其明也,真心觉得至少就这本书而言,并没有多么论证深刻,语言高明。
评分本书收入了陈平原先生关于抗战时期中国大学风貌的四篇论文,以西南联大为中心,管窥当时中国顶级大学中人和事之全貌。考证详细,同时饱含深情,值得一读。缺点在于各篇之间的内容重复比较多,而且部分用词造句的重复率也相当大,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阅读体验。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