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中国的渔业战争和环境变化

近代中国的渔业战争和环境变化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出版者:江苏人民出版社
作者:【美】穆盛博
出品人:
页数:216
译者:胡文亮
出版时间:2015-7-1
价格:30
装帧:平装
isbn号码:9787214153739
丛书系列:海外中国研究丛书
图书标签:
  • 环境史
  • 海外中国研究
  • 历史
  • 近代史
  • 海洋
  • 穆盛博
  • 经济史
  • 近现代史
  • 近代中国
  • 渔业战争
  • 环境变化
  • 历史地理
  • 生态变迁
  • 海洋资源
  • 战争与环境
  • 社会经济
  • 自然环境
  • 沿海地区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美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减轻因环境污染和过度捕捞而造成的海洋生态系统的破坏是我们所面临的环境挑战,本书提出,为解决当今的挑战,我们需要更好地认识历史上人们是如何引起、理解和应对环境发生的改变的,在这一目标的指引下,全书探索了中国最重要的海洋渔场——舟山海洋区域内社会与环境间的互动,时间从19世纪间这些岛屿出现移民潮开始,到20世纪70年代这一区域中商业价值最高的鱼类濒临灭绝为止。

这部舟山渔场史阐述了一个长期的环境系统的演变过程,交叉分析了地区、区域、跨国界的生态化趋势。

作者简介

穆盛博(Micah S. Muscolino),男,1977年生,美国加利福尼亚人。研究方向是近代中国环境史。哈佛大学历史学博士毕业,历任加州圣玛丽学院助理教授、乔治城大学历史学系副教授,现任英国牛津大学历史系教授兼默顿学院导师。2009年出版环境史专著Fishing Wars and Environmental Change in Late Imperial and Modern China,本书填补中国环境史民国时期的空白。近年来,穆盛博的研究内容是“抗战时期华北环境史” 。

目录信息

导论
第一章 清朝晚期的移民、市场和海洋生活
海洋环境
迁移的渔场增长
海边集市
本章小结
第二章 社会组织与渔业规范,1800―1911
渔帮
地方宗教和资源管理制度
渔业公所
渔业公所和地方秩序的维护
海盗的生态状况和地方安全
移民、军事化和资源竞争
精英关系网和争端调解:奉化渔民和辛亥革命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开发海洋:扩张与改革,1904―1929
20世纪早期舟山捕鱼业
经济整合的动力
冲突和调解
张謇和近代渔业管理的开端
民国早期的现代渔业管理
合理调整渔业组织
民国时期的渔业立法,1922―1929
本章小结
第四章 中日渔权纠纷,1924―1931
近代中国银行和舟山捕鱼业
渔业扩张的生态维度
向嵊泗列岛一带的渔场扩张
中国东海的日本机械化渔场
中日渔场冲突,1925―1927
国际法中有关领海的阐述
护渔和财政收入
国民政府渔业行政机构的演变
南京十年,1927―1937中日捕鱼纠纷
环境后果
本章小结
第五章 乌贼网捕笼捕之争
乌贼的生态情况
嵊泗列岛与江苏方面的渔业管理计划
乌贼笼捕
渔场管理中出现的是与非
为鱼而战
乌贼纠纷诉诸法律
渔业政策科学化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渔业战争:浙江一江苏边界冲突,1935―1945
江苏商业税
嵊泗列岛中的行政管理
护渔和渔费
宁波渔业警察
20世纪30年代中期环境的改变
省际竞争渔业税
划界争端
正视有效的开发
中日战争期间的舟山渔场
本章小结
后记 政策的连续与中断
参考文献
· · · · · · (收起)

读后感

评分

The Fishing War adopted a more traditional way of research and writing. This book focused mostly on Zhoushan islands in Chinese Republic before 1937, a time when collapse of the Qing created a site of power struggle for Nationalist, regional administration,...  

评分

环保如何更“接地气” ——来自中国近代渔业的启示 作者: 王鸿,原载《 中华读书报 》( 2015年11月18日 09 版) 不愁温饱,愁健康。在“仓廪实、衣食足”的当下,环境破坏与污染,已然成为每个中国人不得不面对的难题。但是,套用一句时下流行的句法:当我们在谈论环保...

评分

环保如何更“接地气” ——来自中国近代渔业的启示 作者: 王鸿,原载《 中华读书报 》( 2015年11月18日 09 版) 不愁温饱,愁健康。在“仓廪实、衣食足”的当下,环境破坏与污染,已然成为每个中国人不得不面对的难题。但是,套用一句时下流行的句法:当我们在谈论环保...

评分

环保如何更“接地气” ——来自中国近代渔业的启示 作者: 王鸿,原载《 中华读书报 》( 2015年11月18日 09 版) 不愁温饱,愁健康。在“仓廪实、衣食足”的当下,环境破坏与污染,已然成为每个中国人不得不面对的难题。但是,套用一句时下流行的句法:当我们在谈论环保...

评分

环保如何更“接地气” ——来自中国近代渔业的启示 作者: 王鸿,原载《 中华读书报 》( 2015年11月18日 09 版) 不愁温饱,愁健康。在“仓廪实、衣食足”的当下,环境破坏与污染,已然成为每个中国人不得不面对的难题。但是,套用一句时下流行的句法:当我们在谈论环保...

用户评价

评分

本书通过分析中国最重要的海洋渔场——舟山海洋区域最近一百多年里的社会、生态和环境变迁,折射出中国的百年地方政治架构、社会组织,以及生态环境的巨大转变。既可以作为环境生态史的著作来读,也可以作为微言大义的社会学论著加以阅读。作者在书中展现的宏大视角,以及各学科融合的综合分析方法,都很值得国内学界参考。

评分

视角很新颖,透过渔业来观察地方精英、同乡会、民间宗教等,从中也有很多地方体现了中央与地方、政府与民众之间的关系,以及国与国、省与省之间的矛盾。尤其是对于捕捉乌贼事件的论述,这是一个相当好的个案。整个舟山渔业在近代的发展,也呈现出一种罗大师所谓“国进民退”的整体态势。但是,作者的文笔一般,有个别之处对史料的理解有待商榷。整体感觉,题目中“环境变化”四个字在书中具体内容上体现得不是很明显,环境变化可能只是围绕在渔业的社会史、经济史考察之外的一个结果。

评分

买的时候不知道和家乡有关,近期在写苏格兰鲱鱼的论文翻了一翻,意外地发现居然是近代舟山渔业史。主线大概两条:关于新捕捞技术对环境的压力,以及地方群体的冲突与合作。其实我是不太喜欢环境史的路子,而是更多对后者感兴趣的。

评分

翻译还是有些可以商榷的地方,不过都是小毛病。为专业英语课读的。

评分

本书通过分析中国最重要的海洋渔场——舟山海洋区域最近一百多年里的社会、生态和环境变迁,折射出中国的百年地方政治架构、社会组织,以及生态环境的巨大转变。既可以作为环境生态史的著作来读,也可以作为微言大义的社会学论著加以阅读。作者在书中展现的宏大视角,以及各学科融合的综合分析方法,都很值得国内学界参考。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