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标签: 历史 辛亥革命 中国近代史 马勇 近代史 中国历史 中国 近代
发表于2025-02-16
1911年中国大革命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1911年的辛亥革命,是中国五千年历史上的重大事件。这个事件的意义是结束了两千年的帝制,赶跑了皇帝,建立了共和,是全面现代化的起点,是现代民族国家重建的开始。
辛亥革命的目标是刻意模仿美利坚合众国,是要建立美国式的政治架构;辛亥革命的政治手段,是刻意模仿一百二十年前的法国大革命,是要以暴力手段打碎一个旧世界,建设一个新中国。
辛亥革命的前半场确实是按照法国大革命的剧本在演出,孙中山等先行者经过十几年艰辛奋斗,终于将“一个人的革命”演化成全民族觉醒,只是当武昌起义爆发后,特别是当清政府阵前换将,启用袁世凯职掌朝政,南北对峙一下子由满汉之间的种族冲突变成了汉人之间的对决。辛亥革命后半场放弃了法国大革命的老套,在经过短暂和谈后,南北握手言欢,清帝退位,五族共和。
对于辛亥革命这个结果,见仁见智,许多人觉得这场革命在列强和资产阶级介入后变质,革命归于失败。辛亥革命其实是对法国大革命的超越,不仅推翻了帝制,建立了共和,而且避免了一场内战一场血腥,这是中国智慧的最高体现,是不战而屈人之兵的完胜,既合乎国际社会的期待,也合乎中国人民的根本利益。
马勇 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现代文化学会副会长及秘书长,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在2011年的“辛亥百年”无数热门书中,梅毅偏袒革命党,雪珥偏袒清政府,张鸣谁都批判,而社科院的马勇则明显占在中间派的立宪党立场上,作为体制内学者,马老先生显然力主温和改良和渐进宪政,因此文笔也相当温和理性,思想脉络显得平和儒雅,高瞻远瞩但毫不咄咄逼人,剖析问题气定神闲,对历史争议并不随波逐流,大量观点明显在借古谈今,作者试图尽量在复杂的政治局势中当“和事老”,经常出现“xx派确实有问题,但xx派也有道理”的话语,衷心恤国的诚意令人感动。平心而论,当年的中国乱世,如果真按马勇的改良思路走,无革命无内战,我们真的可以避免很多不必要的牺牲和灾难。太过戏剧化的政治变动其实百害无一益,英雄辈出,往往是不祥之兆
评分马勇文笔好。善于讲细节。
评分马勇文笔好。善于讲细节。
评分第一次看到对刘师培的正面评价
评分那个年代的是非啊!
书看到了193页,还剩140页没读完,但实在憋不住,要来写几句话。本评论只对前193页负责。 1、该书的最大特色就是对清朝高层的描写去妖魔化。当写道清朝高层时频频用到“真诚”两字。我的疑惑在于马先生反复说清廷“真诚”推进宪政改革,那为什么结果弄了一个皇族内阁,对反对之...
评分由新星出版社推出的《马勇讲史》其一、其二、其三、其四共四卷,分别冠之以《觉醒》《维新》《国变》和《革命》的名字,既是对晚清自洋务运动以后社会发展历程的回顾,也是对处于帝国主义列强对中国的侵犯日益加剧之际,中国各阶层——人民大众、资产阶级、统治阶级按照各自的...
评分1、 假使清代不是满人当政,情况又当如何? 同盟会要“驱除鞑虏”,光复会要“恢复汉室”,倘若大清王朝不是满人当政,这些口号不复存在,仅仅“平民权、建共和”,是不是有那么大的蛊惑力? 满清极端保守的部分皇室力量,对自己的统治和能力也不那么有信心,生怕汉人...
评分2011年是辛亥革命100周年出版了不少相关图书,马勇教授的《1911中国大革命》是其中之一。在我看来书更像是“白话历史1911”,把那年发生的事情做了系统的归纳和总结。历史真实总是比理论更加丰富、有力,加上马勇教授是理论基础很好的研究者,文笔也不错,书值得一读! 书里...
评分1、 假使清代不是满人当政,情况又当如何? 同盟会要“驱除鞑虏”,光复会要“恢复汉室”,倘若大清王朝不是满人当政,这些口号不复存在,仅仅“平民权、建共和”,是不是有那么大的蛊惑力? 满清极端保守的部分皇室力量,对自己的统治和能力也不那么有信心,生怕汉人...
1911年中国大革命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