赖建诚(lai@mx.nthu.edu.tw,www.econ.nthu.edu.tw),1952年生,巴黎高等社会科学研究院博士(1982),哈佛大学燕京学社访问学者(1992—1993)。台湾清华大学经济系教授,专攻经济史、经济思想史。学术著作:《近代中国的合作经济运动:1912—1949》(1990)、Adam Smith across Nations: Translations and Receptions of The Wealth of Nations(2000,Oxford UP,主编)、《亚当•斯密与严复:<国富论>与中国》(2002)、Braudel’s Historiography Reconsidered(2004)、《梁启超的经济面向》(2006)、《边镇粮饷:明代中后期的边防经费与国家财政危机,1531—1602》(2008)。半学术性的文集:《重商主义的窘境》(1992)、《年鉴学派管窥》(译著,1996,2003)、《绿野仙踪与中国》(1998)、《西洋经济史的趣味》(2008)。译有雷蒙•阿隆:《入戏的观众》(1987,1992,2000,2006),西蒙•波伏娃:《波伏娃的告别:与沙特的对话》(2002、2006)、《波伏娃的告别:再见,沙特!》(2002,2006)。
作者在汗牛充栋的明代史料中﹐挑选出五份史料﹐全面评估明朝在1531-1602年间北方边防部队的兵力(士兵及牲口数目)﹑粮饷以及中央白银拨款以倍数剧增的情形。作者选题眼光之准﹑气魄之大﹑分析之严谨﹑陈述之清晰﹐都令人敬佩不已。我们读明代史料﹐只见明代君臣论及边防时﹐满口甚么“边饷日增”﹑“边事可忧”﹑“规复祖制”﹐然后是连篇累牍难以解读的数据。通过这些数据重构明代财政内的北部边防开支状况﹐诚然是“显而易见”的研究策略﹐只是知易行难﹐迄今为止﹐能够像作者这样就16世纪明朝北部边防的军事财政状况﹑提出如此全面而具体分析的﹐委实不多。该书的贡献﹐是不容低估的。
明朝亡于财政败坏,而财政败坏起于边饷剧增,这本是史家共识,然具体的情况与确实的数据,能深入讨论者不多,近三十年来仅有黄仁宇的著作,较为史林称道。赖教授以经济学家治史,颇能就其所长,解读《万历会计录》及潘潢、杨俊民、魏焕、茅元仪等明代大臣学者提出之军...
评分這是一本資料書,讀經濟史的不一定能用上,讀明清史的肯定用得上,東海看的是初稿下載版本。感覺:科學的數字統計,作者試圖去用數字統計解讀明代中後期的九邊財政狀況,也達到這一目標,唯一不足的是作者不是史學出生,所以感覺有點太過於科學的從而影響到可讀性和思考性。不...
评分《罗马帝国衰亡史》中有一句值得回味的名言:“衰落帝国的财政是一个有趣的话题。”确实,历来那些曾经盛极一时的帝国,虽然导致其衰落的原因往往众说纷纭,但财政状况恶化伴随其衰落的整个过程,则是历史上反复出现的教训。财政恶化往往是一系列行为(超额战争开支、经济衰败...
评分《罗马帝国衰亡史》中有一句值得回味的名言:“衰落帝国的财政是一个有趣的话题。”确实,历来那些曾经盛极一时的帝国,虽然导致其衰落的原因往往众说纷纭,但财政状况恶化伴随其衰落的整个过程,则是历史上反复出现的教训。财政恶化往往是一系列行为(超额战争开支、经济衰败...
评分《罗马帝国衰亡史》中有一句值得回味的名言:“衰落帝国的财政是一个有趣的话题。”确实,历来那些曾经盛极一时的帝国,虽然导致其衰落的原因往往众说纷纭,但财政状况恶化伴随其衰落的整个过程,则是历史上反复出现的教训。财政恶化往往是一系列行为(超额战争开支、经济衰败...
清朝靠着无形之国防省饷无数。长城的用处在于,让长长的防线缩成了固定的几个点,即使如此,国家还是面对一笔不小的开支啊。向此书致敬,深入简出,读来让人信服。
评分非常杰出的经济史著作。可惜在清华时没有与经济系的这位赖教授结识。
评分以经济史入军国大事的叙述,写得不错.另,当下与日俱增的"维稳"支出与晚明的边镇粮饷剧增何其相似.
评分清朝靠着无形之国防省饷无数。长城的用处在于,让长长的防线缩成了固定的几个点,即使如此,国家还是面对一笔不小的开支啊。向此书致敬,深入简出,读来让人信服。
评分论文,没启发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