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国教育病理

吾国教育病理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出版者:中信出版社
作者:郑也夫
出品人:
页数:312
译者:
出版时间:2013-9-1
价格:CNY 42.00
装帧:平装
isbn号码:9787508641591
丛书系列:
图书标签:
  • 教育
  • 郑也夫
  • 中国教育
  • 社会学
  • 教育学
  • 思考
  • 社会
  • 文化
  • 教育批判
  • 社会反思
  • 制度剖析
  • 文化诊断
  • 学术随笔
  • 现实观察
  • 人文关怀
  • 思想深度
  • 改革探讨
  • 国民性审视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美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素质教育是逻辑不通的昏话

高校扩招是通吃社会各阶层的障眼法

独子政策是高考热无法降温的根源

令全社会马首是瞻的官员高学历

过度复习是摧毁创造力的利器

情商对常人重于智商

意志力的缺乏是当代社会的精神癌变

科技史是打通文理的金桥

行政化与单一化是孪生兄弟

《吾国教育病理》一反时下不涉病灶、不究病理,治标不治本的教育论述,从诸多视角,说出惊世骇俗的道理,直指中国教育的病因,直陈其解决之道,言辞犀利,一针见血,穷根问底,论据详实。既呈现了对教育病理的追问,也体现了对当下国情的关怀。

其姊妹篇《科场现形记》则从教育领域中你能想到的方方面面,呈现出你想象不到的事实。

作者简介

郑也夫

作者自述

祖籍不可考。1950年生于北京。初中即将毕业时遭遇“文革”。1968年赴北大荒。其后的三十九年中先后工作、学习过十个单位:八五二农场四分场六队,该农场水利工程队,该农场工程大队学校,北京师范学院历史系,中国社科院研究生院世界宗教系,北京社科院社会学所,美国丹佛大学社会学系,中国社科院社会学所,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学系,北京大学社会学系。平均每个单位不足四年。很高兴一直在流动,始终是边缘人,得以冷眼旁观周围的一切。现为北京大学教授。兼任北京市交通顾问。曾任央视《实话实说》总策划。

作者主要作品

《吾国教育病理》,2013

《科场现形记》,2013

《语镜子》,2013

《双城记》,2013

《半开放社会》(香港),2011

《沙葬》,2011

《神似祖先》,2009

《与本科生谈:论文与治学》,2008

《后物欲时代的来临》,2007

《抵抗通吃》,2007

《知识分子研究》,2004

《阅读生物学札记》,2004

《被动吸烟者说》,2004

《城市社会学》,2002

《信任论》,2001

《忘却的纪念》,1998

《世界杯断想》,1998

《游戏人生》,1997

《走出囚徒困境》,1995

《代价论》,1995

《礼语咒词官腔黑话——语言社会学丛谈》,1993

目录信息

一编 分流

第一章 空洞素质论
第二章 教育与发展
第三章 德国教育的分流制
第四章 中国职业教育的困境
第五章 中国传统分流的终结
第六章 官员的学历
第七章 复习与复读

二编 放权

第八章 学校教育模式批判
第九章 知情志
第十章 兴趣
第十一章 创造力
第十二章 科目
第十三章 选材
第十四章 行政专权:单一化的根源
附录一 上海PISA夺魁后的思考
附录二 精英史观与平等追求
参考书目
· · · · · · (收起)

读后感

评分

一 王晶是一位大眼睛美女,性格开朗,长春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大四的学生。在毕业前半年倒计时之际,她为自己选择了一门新“课程”———啤酒酿造。而这门课程,需要专门到长春职业技术学院去学习。这位叫王晶的女生给自己选了个“副业”,这可以降低就业风险,万一拿着本科...

评分

评分

国学社曾经有个很厉害的学长,自幼饱读诗书,对世界史、社会学、宗教、国学都很感兴趣。国学社有次开读书会,题目是“《世说新语》与魏晋风骨”,结果他一个人在讲台上讲了一个多小时,下面的人都安静地听。后来他还主办禅文化沙龙,请了一帮老师去,他做主持,气氛内容都很好...  

评分

一 王晶是一位大眼睛美女,性格开朗,长春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大四的学生。在毕业前半年倒计时之际,她为自己选择了一门新“课程”———啤酒酿造。而这门课程,需要专门到长春职业技术学院去学习。这位叫王晶的女生给自己选了个“副业”,这可以降低就业风险,万一拿着本科...

评分

上编质量很高,有学术积累,有很多透彻的见解。下编基本上是在谈个人看法。有不少言论读起来不过就是随口一说,当不得真。个人感觉,作者对教育现状的了解还远远不足以支撑他在下编中的那些论断。附录的PISA一文,感觉他对上海教育的了解不过是“北京人”的看法。  

用户评价

评分

郑也夫跟汪丁丁一样,谈中国问题多隔靴搔痒,但挠到痒也是本事,他们介绍的生物学知识挺启发人的。为何说毒品是“借来的激情”?因为艺术文学等激情享受需操练学习,要靠生产者的想象力去生产。而偷懒者没耐心学,只好通过毒品、开车、购物、看毛片等新奇渠道去刺激,这不是内生的激情。 《当北京遇到西雅图》里,汤唯疯狂购物打发无聊,可结果怎样?仍然解决不了心理需求。按照西拖夫斯基的观点,这是一种无技巧的趣味刺激。人文教育最主要是训练消费技巧,为享受各种趣味刺激做准备。等你学到了珍本秘籍的鉴赏,哪天你见到珍本,你的想象力就会帮你与珍本建立切己联系,产生愉悦感。

评分

对于分流一章的内容我不是很同意,你要在国家层面上去考虑如何进行社会管理,这个思路可以参考,但德国的分流10岁开始还是太早了,根本什么都不知道就要决定自己以后的人生。书中的诊断是很深刻的,但落实到个体谁愿意成为国家管理控制的牺牲品?书中一以贯之的态度是对学生采取“自由自在”的方式,提供选择而不是强迫,一切都在这种态度中自然生长,初衷固然是好,但对人性还是过于乐观。书中的观点对于晚熟的人是尤其不客气的,因为作者的精英史观,也难怪他偏爱天资优越的学生了。关键是我们的小学中学教育并没有提供自我认知的途径,政治与教育结合的过于紧密以及家庭教育的缺位都给个体的自我认知设置了一定障碍,加之相抵抗的文化力量弱,又无宗教信仰,一切都长久的在混沌中几乎是最普遍的现象。

评分

郑也夫跟汪丁丁一样,谈中国问题多隔靴搔痒,但挠到痒也是本事,他们介绍的生物学知识挺启发人的。为何说毒品是“借来的激情”?因为艺术文学等激情享受需操练学习,要靠生产者的想象力去生产。而偷懒者没耐心学,只好通过毒品、开车、购物、看毛片等新奇渠道去刺激,这不是内生的激情。 《当北京遇到西雅图》里,汤唯疯狂购物打发无聊,可结果怎样?仍然解决不了心理需求。按照西拖夫斯基的观点,这是一种无技巧的趣味刺激。人文教育最主要是训练消费技巧,为享受各种趣味刺激做准备。等你学到了珍本秘籍的鉴赏,哪天你见到珍本,你的想象力就会帮你与珍本建立切己联系,产生愉悦感。

评分

郑老师帮助过书,为此永铭于心的同时,不敢启卷,恐有损心中至善感觉。夜中粗翻,大启神思,重其立意与锐气。他老立论,当年不喜妇女回家说,此时亦不全认为实盘可操作,但捉到问题和要害,敢言的力量已可使人起立,以示敬视。

评分

吾国这么空洞没素质逻辑不通的词儿早在1919年就被反传统、反孔教、反文言搓骨扬灰了还能整到书名上来了也是小农的回字正传了所以社会学俨然成了村妇学写两个哗众取宠尽人皆知的概念谄媚大众真不是庸俗市侩么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