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质教育是逻辑不通的昏话
高校扩招是通吃社会各阶层的障眼法
独子政策是高考热无法降温的根源
令全社会马首是瞻的官员高学历
过度复习是摧毁创造力的利器
情商对常人重于智商
意志力的缺乏是当代社会的精神癌变
科技史是打通文理的金桥
行政化与单一化是孪生兄弟
《吾国教育病理》一反时下不涉病灶、不究病理,治标不治本的教育论述,从诸多视角,说出惊世骇俗的道理,直指中国教育的病因,直陈其解决之道,言辞犀利,一针见血,穷根问底,论据详实。既呈现了对教育病理的追问,也体现了对当下国情的关怀。
其姊妹篇《科场现形记》则从教育领域中你能想到的方方面面,呈现出你想象不到的事实。
郑也夫
作者自述
祖籍不可考。1950年生于北京。初中即将毕业时遭遇“文革”。1968年赴北大荒。其后的三十九年中先后工作、学习过十个单位:八五二农场四分场六队,该农场水利工程队,该农场工程大队学校,北京师范学院历史系,中国社科院研究生院世界宗教系,北京社科院社会学所,美国丹佛大学社会学系,中国社科院社会学所,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学系,北京大学社会学系。平均每个单位不足四年。很高兴一直在流动,始终是边缘人,得以冷眼旁观周围的一切。现为北京大学教授。兼任北京市交通顾问。曾任央视《实话实说》总策划。
作者主要作品
《吾国教育病理》,2013
《科场现形记》,2013
《语镜子》,2013
《双城记》,2013
《半开放社会》(香港),2011
《沙葬》,2011
《神似祖先》,2009
《与本科生谈:论文与治学》,2008
《后物欲时代的来临》,2007
《抵抗通吃》,2007
《知识分子研究》,2004
《阅读生物学札记》,2004
《被动吸烟者说》,2004
《城市社会学》,2002
《信任论》,2001
《忘却的纪念》,1998
《世界杯断想》,1998
《游戏人生》,1997
《走出囚徒困境》,1995
《代价论》,1995
《礼语咒词官腔黑话——语言社会学丛谈》,1993
我在大学读计算机,班里有一个学习极其刻苦的同学,国家奖学金获得 者,课本上尽是认认真真的笔记,应该毫无疑问是一个好学生了。 大学第三年。可是,他却不知道通过cmd进入命令行窗口,不知道vi和 vim有什么区别.....我并不是说知道这些就是能力高一些。只是,就像书中 ...
评分中国教育的出路 陈心想 《南方都市报》 中国教育积弊之深让国人上下揪心。虽说讨论教育问题成为日常社会话题,也有一些不错的见解,但多是就教育谈教育,对教育的深层病因探索不够,故而难以提出有效治本之法。郑也夫先生这本《吾国教育病理》一书跳出教育的藩篱,从社会学、...
评分《吾国教育病理》郑也夫 中信出版社 2013年 它告诉我的,我想对你说 读完想把最真实的感受记录下来,留给以后的你。 一、 拥有自由选择的权利 不管教育的分流会以何种方式实现,我都只想告诉你,不会再告诉你“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不管是去蓝翔抑或是新东方,只要你能...
评分 评分kindle版5.99|不知道怎么评价好,干货。目前教育问题的形成花费了千年,想要解决的话,至少得好几代人百年以上的努力吧。对于教育部改革高考还是很赞同,但是按照现有的改革计划,也只是治标不治本(或者说是略微缓解) 还好自己高考完了…。走在稍微前端一点的路上。但是总不踏实。
评分好看 正三观!
评分鞭辟入里!强烈推荐!
评分1.学习(自学与复习,学习的过程,学习的方法),2.精神世界或人格(知情意:①理智、情绪或情感、意志,②运动与呼吸、情感、励志),3.兴趣(好奇心,感兴趣与无趣(过度复习)),4.创造力
评分花了两天躺在跑步机上看完此书,并不觉得郑先生有特别的见地。现在在中国批判教育失败似乎已经成为了政治正确本身,而郑先生的书也就是为这种政治正确添砖。问题是全书行文非常松散,很多政策性建议都未完全想明白。最可笑的是解决分流问题,郑先生提供的思路是“接触计划生育独生子女政策”,这样每家几个孩子都不必去走高考独木桥。问题是...这样走独木桥的人数还是一样多啊,如果不是更多的话。值得一提的是,文章开头对于素质教育从何而来的溯源,包括对于素质教育是个伪命题的讨论还是很有趣的,无奈此书还是烂尾了。另,感觉作者的精英历史观有点冒天下之大不韪,而这么重要的论题居然没有进行哲学讨论,只是一篇附录解决了,恐怕有点轻佻。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