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质教育是逻辑不通的昏话
高校扩招是通吃社会各阶层的障眼法
独子政策是高考热无法降温的根源
令全社会马首是瞻的官员高学历
过度复习是摧毁创造力的利器
情商对常人重于智商
意志力的缺乏是当代社会的精神癌变
科技史是打通文理的金桥
行政化与单一化是孪生兄弟
《吾国教育病理》一反时下不涉病灶、不究病理,治标不治本的教育论述,从诸多视角,说出惊世骇俗的道理,直指中国教育的病因,直陈其解决之道,言辞犀利,一针见血,穷根问底,论据详实。既呈现了对教育病理的追问,也体现了对当下国情的关怀。
其姊妹篇《科场现形记》则从教育领域中你能想到的方方面面,呈现出你想象不到的事实。
郑也夫
作者自述
祖籍不可考。1950年生于北京。初中即将毕业时遭遇“文革”。1968年赴北大荒。其后的三十九年中先后工作、学习过十个单位:八五二农场四分场六队,该农场水利工程队,该农场工程大队学校,北京师范学院历史系,中国社科院研究生院世界宗教系,北京社科院社会学所,美国丹佛大学社会学系,中国社科院社会学所,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学系,北京大学社会学系。平均每个单位不足四年。很高兴一直在流动,始终是边缘人,得以冷眼旁观周围的一切。现为北京大学教授。兼任北京市交通顾问。曾任央视《实话实说》总策划。
作者主要作品
《吾国教育病理》,2013
《科场现形记》,2013
《语镜子》,2013
《双城记》,2013
《半开放社会》(香港),2011
《沙葬》,2011
《神似祖先》,2009
《与本科生谈:论文与治学》,2008
《后物欲时代的来临》,2007
《抵抗通吃》,2007
《知识分子研究》,2004
《阅读生物学札记》,2004
《被动吸烟者说》,2004
《城市社会学》,2002
《信任论》,2001
《忘却的纪念》,1998
《世界杯断想》,1998
《游戏人生》,1997
《走出囚徒困境》,1995
《代价论》,1995
《礼语咒词官腔黑话——语言社会学丛谈》,1993
借来那本《与本科生谈:论文与治学》看,越看越悔恨怎么这么晚才看到。不过这种悔恨的情绪不是在一本书上,而是很多书。这种情绪冒出来要怪自己是理所应当的,不是说所有的焦虑都是对自己无能的愤怒么,但忍不住的,也想和教育体制扯上点关系,毕竟他口中的生病了的中...
评分中国教育的出路 陈心想 《南方都市报》 中国教育积弊之深让国人上下揪心。虽说讨论教育问题成为日常社会话题,也有一些不错的见解,但多是就教育谈教育,对教育的深层病因探索不够,故而难以提出有效治本之法。郑也夫先生这本《吾国教育病理》一书跳出教育的藩篱,从社会学、...
评分一直很喜欢郑也夫选择研究真问题的那股热忱。《吾国教育病理》详细分析了教育问题的病因:军备竞赛;并给出了药方:分流。有兴趣可以读原书,值得一看。 1、教育的目的 谈教育问题,有一个用得较多的比喻:当今教育就是工业化流水线上制造产品,改革的方向是向农业学习,提供...
评分借来那本《与本科生谈:论文与治学》看,越看越悔恨怎么这么晚才看到。不过这种悔恨的情绪不是在一本书上,而是很多书。这种情绪冒出来要怪自己是理所应当的,不是说所有的焦虑都是对自己无能的愤怒么,但忍不住的,也想和教育体制扯上点关系,毕竟他口中的生病了的中...
评分1.学习(自学与复习,学习的过程,学习的方法),2.精神世界或人格(知情意:①理智、情绪或情感、意志,②运动与呼吸、情感、励志),3.兴趣(好奇心,感兴趣与无趣(过度复习)),4.创造力
评分kindle版5.99|不知道怎么评价好,干货。目前教育问题的形成花费了千年,想要解决的话,至少得好几代人百年以上的努力吧。对于教育部改革高考还是很赞同,但是按照现有的改革计划,也只是治标不治本(或者说是略微缓解) 还好自己高考完了…。走在稍微前端一点的路上。但是总不踏实。
评分有些文章还行,有些文章纯属不着边际闭门造车,中国式夸夸其谈的专家。
评分可能是本年度看的最好的一本书。
评分对于分流一章的内容我不是很同意,你要在国家层面上去考虑如何进行社会管理,这个思路可以参考,但德国的分流10岁开始还是太早了,根本什么都不知道就要决定自己以后的人生。书中的诊断是很深刻的,但落实到个体谁愿意成为国家管理控制的牺牲品?书中一以贯之的态度是对学生采取“自由自在”的方式,提供选择而不是强迫,一切都在这种态度中自然生长,初衷固然是好,但对人性还是过于乐观。书中的观点对于晚熟的人是尤其不客气的,因为作者的精英史观,也难怪他偏爱天资优越的学生了。关键是我们的小学中学教育并没有提供自我认知的途径,政治与教育结合的过于紧密以及家庭教育的缺位都给个体的自我认知设置了一定障碍,加之相抵抗的文化力量弱,又无宗教信仰,一切都长久的在混沌中几乎是最普遍的现象。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