狂热分子

狂热分子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出版者: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作者:[美] 埃里克·霍弗
出品人:理想国
页数:207
译者:梁永安
出版时间:2011-6
价格:34.00元
装帧:精装
isbn号码:9787563374625
丛书系列:理想国 人文精选
图书标签:
  • 社会学
  • 社会心理学
  • 群体心理学
  • 心理学
  • 狂热分子
  • 政治学
  • 社会
  • 政治
  • 狂热分子
  • 社会心理学
  • 群体行为
  • 意识形态
  • 认知偏差
  • 信息操控
  • 极端主义
  • 心理机制
  • 社会影响
  • 批判思维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美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这本书主要探讨群众运动的一些共有特征,重点是陷入狂热的乌合之众的人格。长期与下层民众打交道的生活经历使作者发现,积极投身群众运动的往往是一些失意者。他们认为自己的生活已无可救药地失败,渴望逃离自我寻求重生,将生命托付给某项神圣伟业让他们感觉不错,整齐划一的集体生活令个人的责任、恐惧、无能得以掩埋。运动的领导者则刻意培养参与者的罪恶感,号召自我牺牲以获救赎。

自1951年出版后,《狂热分子》即被视为社会科学领域的经典之作,短期内行销50万册以上,被译成10余种语言,是多所大学政治系的必读书。书中俯拾皆是充满智慧的思想火花与一针见血的比喻,风格酷似法国思想家蒙田与帕斯卡尔的随笔。至今,其佳言警句仍不断被引用、辑录。

作者简介

埃里克·霍弗(EricHoffer, 1902-1983)的一生十分传奇,7岁失明,15岁复明,父母早逝,靠自学成就学问。长年从事码头搬运工作,1964年成为加州伯克利大学高级研究员后,仍未离开码头,其许多观念都是在码头工作中形成,因此他也被称为“码头工人哲学家”。1982年获里根总统颁赠总统自由奖章,生平著作超过10部,包括《激情心灵状态》、《变迁的磨难》、《我们时代的脾性》等,曾多次获美国国家图书奖,《狂热分子》是他第一部和最著名的作品。

目录信息

码头工人哲学家——霍弗其人及其书
序言 狂热分子的心灵
第一部分 群众运动的吸引力
第一章 对改变的渴望
宗教运动、革命运动和民族主义运动是热情的发电厂
有成就感的人会把世界看成一个友好的世界,失意者则乐于看到世界急遽改变
投身变革运动的,往往是那些觉得自己拥有无敌力量的人
怀有大希望者的力量可以有最荒谬的来源:一个口号、一句话或一枚徽章
当希望和梦想在街头汹涌澎湃的时候,胆怯的人最好闩起门扉
第二章 对替代品的渴望
通过认同于一件神圣事业而获得自豪、信心、希望、目的感和价值感
逃离自我
无私者的虚荣心是无边无际的
失业者宁愿追随贩卖希望的人,而不愿追随施予救济的人
第三章 群众运动间的可替代性
每一个积极吸收追随者的群众运动,都把敌对运动的成员视为其潜在信徒
用一个群众运动压制另一个群众运动并非是没有危险的,代价也不一定便宜
每一个群众运动在某种意义上都是一场移民
第二部分 潜在的皈依者
第一章 不受欢迎者在人类事务中扮演的角色
一个群体的性格和命运,往往由其最低劣的成员决定
第二章 穷人
悲愤会在它几乎得到补偿的时候最为蚀骨
自我若是软弱无力,再多的自由又有何用
狂热者对自由的恐惧尤甚于迫害
兴起中的群众运动对家庭都会抱持敌意态度
被统治者融合在一个整体中的程度愈深,个人落寞的情绪愈少
瓦解中的集体结构是群众运动萌芽的最佳环境
第三章 畸零人
暂时性的畸零人
永久性的畸零人
第四章 极端自私的人
极端自私的人往往是无私精神最勇猛的捍卫者
第五章 面对无穷机会的野心者
面对无穷的机会时,无可避免会看不起现在
第六章 少数民族
在一个行将被同化的少数民族里,最容易被群众运动吸引的,是最有成就和最没成就的两类人
第七章 烦闷者
在蠢动不安中,人们为改变现状者鼓掌叫好
第八章 罪犯
爱国主义是歹徒的最后归宿
第三部分 团结行动与自我牺牲
第一章 前言
无论团结还是自我牺牲精神都需要以自轻为前提
第二章 促进自我牺牲精神的方法
通过认同,个人不再是他自己,而成了某种永恒之物的一部分
群众运动给自己设定很多不切实际的目标,乃是其对抗“现在”的策略
任何有效的主义,必须是“违反天性、违反常识、违反欢乐的”
教义不是让人去理解的,而是让人去信仰的
狂热者无法被说服,只能被煽动
第三章 团结催化剂
群众运动不需要相信有上帝,却不能不相信有魔鬼
共同的仇恨可以凝聚最异质的成分
理论与实际愈是矛盾的群众运动,就愈是热衷把自己的信仰加诸别人
“忠实信徒”的行为不管多么粗暴,他基本上都是一个恭顺服从的人
成功的行动往往会带来自身的终结
“忠实信徒”永远不会觉得完整,永远不会觉得安全
第四部分 始与终
第一章 言辞人
造就法国大革命的是虚荣心,自由只是借口
一个体制明明无能已极却能够苟延残喘时,当权者已经与言辞人结成紧密同盟
优秀者信仰尽失,而低劣者激情澎湃
催生群众运动的知识分子的悲剧根源在于,他们本质上都是个人主义者
第二章 狂热者
如果狂热者是鱼,混乱就是水
大部分的纳粹头子都有艺术和文学上的野心,却没有实现的能力
没有外敌可以摧毁时,同一阵营的狂热者就会彼此为敌
第三章 务实的行动人
用失意者的愤懑情绪作为建筑一个新世界的灰泥
真正的行动人意不在更新世界,而在拥有它
一个群众运动的活跃阶段结束,就会变成成功者的权力工具和失意者的鸦片
第四章 良性与恶性的群众运动
狂热者的盲目是他们力量的源泉,但也是他们智力贫瘠与情绪单调的原因
所谓自由的传统就是反抗的传统
把人民宗教化的能力是民主国家领袖的必备才具之一
狂热是一种灵魂的疾病
译名对照表
· · · · · · (收起)

读后感

评分

与庞勒的《乌合之众》相比,霍弗的《狂热分子》似乎更为小众。也许是因为作者传奇的经历,抑或是描述大众的人本身就需要站到一个出离的位置才能写出这样冷静或说是冷酷的书,这本书给我的感觉就像古龙笔下的刀,一闪间砍那一下,不用拔也不用收。作者的观点归纳起来十分简单:...  

评分

经典哲学要做到的第一件事,惜字。农民工埃里克·霍弗显然比小白脸马克思更精明,通篇无废话,要是小马也能做到这样,身体足够能扛到大胡恩和小白马的基情人生拍成电视剧版。 不过这不是霍弗优于小马的制高点,最重要的他选择了以小人性来剖析大批人,而小马却用大人性来划...  

评分

1、因为所有群众运动都是从同一类人中间吸收信徒,且吸引到的都是同一类型的心灵,所以,(一)所有群众运动是相互竞争的,一个群众运动增加多少追随者,就会让其他群众运动减少多少追随者;(二)所有群众运动都具有相互取代性。p35 (不是很恰当地想起一些以前的同学。当初...  

评分

埃里克•霍弗40岁的时候终于结束了颠沛流浪的生活,有了正经职业:码头搬运工。在旧金山码头,搬运工是两两搭档的。有一天,和霍弗搭档的是码头上笨手笨脚“最不行”的一名工人。霍弗惊讶地发现,这位搭档连两个人份内的活都没有干好,却偏要帮助别的小组。如果霍弗以“穷...  

评分

【读品】罗豫/文 作为一本社会学经典著作,《狂热分子》一书的引进,比及同题材赫赫有名的《乌合之众》似乎晚了很多。不过作者的传奇经历,却让人忍不住对他的观点多几分信赖。埃里克·霍弗父母早逝,7岁时莫名其妙地失明,15岁时又毫无原因地复明,至此养成了如饥似渴的阅读...  

用户评价

评分

很容易想见此书呼声会比勒庞的《乌合之众》更高。因为勒庞刻意地以科学的笔法和逻辑的推理来论述“乌合之众”,结果不仅暴露出大量的主观臆断和附会,还使得行文累赘冗余。而本书作者早已预见了后人的指责,故而放弃“科学”的论述,通篇都是随笔式的记录和格言警句式的劝喻,因此反倒更引人入胜,让读者情不自禁与之共鸣——并忘记去剖析其中的似是而非。

评分

领袖必须是个务实者和现实主义者,但说起话来又得像个梦想家与理想主义者

评分

每一段每一字都可以摘出来做格言警句~~然后对号入座我大天朝历史与当下

评分

夹了N多书签,看的相当有收获。我们可以人云亦云或看似标新立异的解释很多现象,发出很多愤慨,打很多无聊的口水战,但实际上真的应该把镜头从个体拉到社会,从现状溯及到历史,一本好书就是一个让你站上新视角的机会。

评分

观察很到位。《怎样在革命中利用狂热》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