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也夫,北京大学社会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1982年毕业于中国社会科学院宗教学专业,获哲学硕士学位,1986年获美国丹佛大学文学硕士学位。从事理论社会学、城市社会学和知识分子、消费主义问题研究。曾任中央电视台“实话实说”节目总策划。主要著作有《走出囚徒困境》、《代价论》和《信任论》等。
上帝已死,天道隐遁。物欲横流的世人,正沉溺在消费主义的狂欢节里。也夫却也开始构思“后物欲时代的来临”了。本书不仅分析细密,而且行文畅达,颇饶趣味,兼具解释、批判与建构三重功能。特别是作者引入了社会生物学的视角,使该书的分析更擅胜场。或许一部书不能挽狂澜于既倒,但多少有助于人们在精神上获得超越与解放。
这是一本解释消费的理论著作。全书分12章,第一章重点在指出问题;第二章主要是简述消费的演进,简介对消费的两大解释。在以上两章的基础上,作者开始建立本书的解释系统,其基础是对消费机制的解释。先后有五章分别讨论它们。第七章讨论的是现今社会中已经和即将出现的趋势,作者预计它是“后消费时代”中人们生活的主要构成。这一章所以插入到消费机制的五个章节中,主要是因为它同第六章有过于紧密的逻辑关系,兼及还可以为第八章论及的时尚之非物质化做些铺垫。第九章继续第七章的怀疑逻辑,分析消费、收入与幸福的关系。第十章是在质疑工业时代中与消费观互为表里的工作观。深入阐述自凯恩斯以来不断光大的一个观点:生产问题解决了,工作将不是未来生活中的最主要内容。失业和半失业将成为未来社会中多数人的常态。第十一章指出,近现代教育是服务于生产,教人们如何工作的;而古典教育是服务于贵族,教他们过艺术化的生活。因为全民即将如古代贵族一般解决温饱,因为工作的重要性丧失,未来的教育显然要融合生产本领和生活艺术。第十二章论述了,温饱解决后,物质不再是满足炫耀与刺激的有力手段,游戏才是人类的归宿。
买这本书的时候偶然发现当年对我影响很深的提勃尔·西托夫斯基的《无快乐的经济学》的中文版的序也是郑也夫写的,而且郑老师特别谈到那本书对他的消费理论的影响。诚然,郑老师这本书的思路很大程度上继承于西托夫斯基的那本书,是从人的心理需求和规律的角度思考分析消费问题...
评分消费是我们现代人生活的主要部分,甚至发展成一种难以自控的病症,每到促销我们都忍不住买买买,但下单一时爽,拆完快递看着钱包心滴血,那么我们为什么总是忍不住买买买呢?其实,消费主义不是你一个人的错,而是当今社会以厂商主导的多股力量的合谋,北大郑也夫教授在《后...
评分孤松 1、物欲时代 政府即商人 20世纪中叶往前推,全部的人类历史都是为生存而挣扎的历史:为解决温饱而奋斗。随着社会的发展,温饱问题大体上获得解决,社会进入物欲时代。 这是一个怎样的时代呢?政府侧重追求经济效益、商人忙于追求利润、其他的社会机构围绕消费服务...
评分盛大的围观 ——读《后物欲时代的来临》 一、启发、批判与解释 读了这么多年书,抽丝般的速度,好歹至今也悟出了点什么——书中的不尽是真理。 《后物欲时代的来临》也许可...
评分简介: 在书中,郑也夫提出了与马斯洛相异的需求理论,他认为人有三种追求:舒适、牛逼、刺激。舒适,就是排除了生理上的痛苦,不存在饥饿、寒冷、性欲的长期饥渴等问题;而牛逼,是一种直达人的生物性根源的炫耀动机;刺激,就是人的大脑中的唤醒值,兴奋度,需要周期性地达到...
洞悉消费的本质,更好地把握消费者的心理,就能更好地做综合体了
评分精神是无序的,需要物质加以扶持
评分我们在这个社会上,本是为了舒适,牛逼和刺激。但是日益的“方便”让我们都忘了是去干什么了,从吃穿居住到交通娱乐,我们最后发现,游戏是我们最好的选择,很可能也是我们最终的依赖。
评分有些观点从认知科学那里也可以分析,有意思。我想知道说硬伤的同学告之问题在哪里
评分F014.5/Z592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