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任论》照例以定义开篇,在追溯了“信任”与“trust”的汉英词源,它们在《论语》、《圣经》、《古兰经》中的意思,在俗话中的意思,以及理论家著作中信任的含义后,作出了笔者对信任的界定。这是第一章。之所以在第二章探讨人的本性,在于以为本性从深层对信任发生影响。信任与合作有着不解之缘,因此第三讨论合作的进化。第四章从人类的行为动因和手段选择两方面批判新古典经济学的理性选择思想。信任最初产生于新族中,产生于领地上,领地为什么是人类生存的必要策略?边界的功能是什么?为什么在生物界中,几乎只有人类发生了严重的领地之争?这些是第五章讨论的问题。第六章同其前后两章关系密切。同上一章的关系是,从空间(领地)的维度转向时间。第七章讨论信任的社会功能,即为社会提供秩序。第八章是比较中西早期城市化过程中民间组织形式上的差异。第九章讨论秘密社会中的信任。第十章是从信任的角度讨论货币,讨论货币与普遍主义信任的关系,货币借货,以及货币系统中的风险。第十一章、第十二章讨论第二种系统信任——专家系统。《信任论》对信任理论的建构大致如上。第十三章从理论走回现实。
郑也夫,祖籍不可考。1950年生于北京。初中即将毕业时遭遇“文革”。1968年赴北大荒。其后的三十九年中先后工作、学习过十个单位:八五二农场四分场六队,该农场水利工程队,该农场工程大队学校,北京师范学院历史系,中国社科院研究生院世界宗教系,北京社科院社会学所,美国丹佛大学社会学系,中国社科院社会学所,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学系,北京大学社会学系。平均每个单位不足四年。很高兴一直在流动,始终是边缘人,得以冷眼旁观周围的一切。现为北京大学教授。兼任北京市交通顾问。曾任央视《实话实说》总策划。
之所以借这本书,一半是因为郑也夫的名号,另一半是看到目录里的“人的本性”,“理性与习俗”,这些都是我感兴趣的话题。事实证明,这本书的确很精彩。学者写的著作最让人舒服的一点就是逻辑严明,推理谨慎,从来不会像电视上某些评论者一样拿着自己的价值观想当然的评...
评分本书始于对信任的生物学机制论述,指出互惠合作与利己“背叛”之间的平衡是生物繁衍进化的自然选择,人类社会通过文化、习俗的约束来为信任提供生存的土壤。具体来说,在生物进化的过程中,围圈领地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生存策略,对于人类而言,领地意识则为血缘信任的培养皿,封...
评分最后一章”走向杀熟之路“看完,想着近些日卷土重来,甚嚣尘上的”党性与人性“的争论,有的只是深深的悲凉之感。 ”在思想改造运动中,当党性自觉不自觉地诱导大范围的“杀熟”时,社会赖以存在的最基础的信任结构开始瓦解。“ ”单位“在社会基层组织中慢慢地造就着不...
评分书中论述,与动物区别开来的人类社会中,创造价值和稳定的是人与人之间的信任而非人类生物属性的本体,这造就了合作。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信任关系渐渐从血缘转移到了地缘,甚至到了货币和由知识和技术支撑起来的公司(公司的定语是个人加的),也就是说,信任关系已经从人的...
评分也许在几年前看这本书未必能看出个名堂来,现在看了确实想法满多,也印证了生活经验带给你的思考和改变。 社会中人与人的关系,人与物的关系还有人与事的关系都像我们神经系统一样,每一个中央传达都依赖于那条神经通道,通道的运营机制就是靠着那份信任,要是我...
由于太学术化,没太看懂,只能等过一阵打点儿基础了再看一遍
评分理论性的书,啃了一个多月,总算读完了;总体来说,对我来说难度偏大,勉强理解了60%左右吧。总体来说,值得反复去读去思考。记得三种利他类型:亲族选择、互惠、群体选择;文化为了保持群体内部的利他性能够占据上风,而不断与自私的本性作斗争。后面篇章有一些针对科举制度、科学、学历等的论述也值得一读…
评分郑也夫先生的书都很深刻。
评分好
评分前半部很好,后面有点虎头蛇尾。杀熟这个问题感觉没有讲透,似乎和政治运动中互相揭发不是一个事。传销应该是更好的例子,但是没有讲透。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