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任论》照例以定义开篇,在追溯了“信任”与“trust”的汉英词源,它们在《论语》、《圣经》、《古兰经》中的意思,在俗话中的意思,以及理论家著作中信任的含义后,作出了笔者对信任的界定。这是第一章。之所以在第二章探讨人的本性,在于以为本性从深层对信任发生影响。信任与合作有着不解之缘,因此第三讨论合作的进化。第四章从人类的行为动因和手段选择两方面批判新古典经济学的理性选择思想。信任最初产生于新族中,产生于领地上,领地为什么是人类生存的必要策略?边界的功能是什么?为什么在生物界中,几乎只有人类发生了严重的领地之争?这些是第五章讨论的问题。第六章同其前后两章关系密切。同上一章的关系是,从空间(领地)的维度转向时间。第七章讨论信任的社会功能,即为社会提供秩序。第八章是比较中西早期城市化过程中民间组织形式上的差异。第九章讨论秘密社会中的信任。第十章是从信任的角度讨论货币,讨论货币与普遍主义信任的关系,货币借货,以及货币系统中的风险。第十一章、第十二章讨论第二种系统信任——专家系统。《信任论》对信任理论的建构大致如上。第十三章从理论走回现实。
郑也夫,祖籍不可考。1950年生于北京。初中即将毕业时遭遇“文革”。1968年赴北大荒。其后的三十九年中先后工作、学习过十个单位:八五二农场四分场六队,该农场水利工程队,该农场工程大队学校,北京师范学院历史系,中国社科院研究生院世界宗教系,北京社科院社会学所,美国丹佛大学社会学系,中国社科院社会学所,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学系,北京大学社会学系。平均每个单位不足四年。很高兴一直在流动,始终是边缘人,得以冷眼旁观周围的一切。现为北京大学教授。兼任北京市交通顾问。曾任央视《实话实说》总策划。
在第七章当中,作者提到:“信任可以使一个人的行为具备更大的确定性”“信任通过对人们行为的一定限度的控制,为社会秩序的建立做了贡献。”由此,我联想到自信的重要性。就是因为对自己有期待,相信自己可以,所以更加愿意为想做的事情付出努力。就如《小狗钱钱》里面所说的...
评分也许在几年前看这本书未必能看出个名堂来,现在看了确实想法满多,也印证了生活经验带给你的思考和改变。 社会中人与人的关系,人与物的关系还有人与事的关系都像我们神经系统一样,每一个中央传达都依赖于那条神经通道,通道的运营机制就是靠着那份信任,要是我...
评分社会学也是如此包罗万象。 从信任延伸出的很多角度都极具启发,而且观点独到。 生物学中进化导致的社会现象和心理、对经济学效用解释一切的批判,博弈论中信任的诞生及对应的博弈策略、区域历史的殊途同归。很多独特的视角让人耳目一新。 而最拍案叫绝的当属对科举、高考以至学...
评分也许在几年前看这本书未必能看出个名堂来,现在看了确实想法满多,也印证了生活经验带给你的思考和改变。 社会中人与人的关系,人与物的关系还有人与事的关系都像我们神经系统一样,每一个中央传达都依赖于那条神经通道,通道的运营机制就是靠着那份信任,要是我...
评分人性是自利的,那么人际间的"信任危机"怎么解决? 由于地理环境和历史机缘的不同, 中国人选择“进入你的家庭”--血缘契约! 西方人选择“写入你的合同”--法律契约! 这就造成了今日中西方的差异! 为什么中国人老爱窝里斗? 正是因...
敢言
评分理论性的书,啃了一个多月,总算读完了;总体来说,对我来说难度偏大,勉强理解了60%左右吧。总体来说,值得反复去读去思考。记得三种利他类型:亲族选择、互惠、群体选择;文化为了保持群体内部的利他性能够占据上风,而不断与自私的本性作斗争。后面篇章有一些针对科举制度、科学、学历等的论述也值得一读…
评分老郑还是蛮有意思的
评分理论性的书,啃了一个多月,总算读完了;总体来说,对我来说难度偏大,勉强理解了60%左右吧。总体来说,值得反复去读去思考。记得三种利他类型:亲族选择、互惠、群体选择;文化为了保持群体内部的利他性能够占据上风,而不断与自私的本性作斗争。后面篇章有一些针对科举制度、科学、学历等的论述也值得一读…
评分理论性的书,啃了一个多月,总算读完了;总体来说,对我来说难度偏大,勉强理解了60%左右吧。总体来说,值得反复去读去思考。记得三种利他类型:亲族选择、互惠、群体选择;文化为了保持群体内部的利他性能够占据上风,而不断与自私的本性作斗争。后面篇章有一些针对科举制度、科学、学历等的论述也值得一读…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