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書標籤: 教育 鄭也夫 中國教育 社會學 教育學 思考 社會 文化
发表于2025-05-19
吾國教育病理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素質教育是邏輯不通的昏話
高校擴招是通吃社會各階層的障眼法
獨子政策是高考熱無法降溫的根源
令全社會馬首是瞻的官員高學曆
過度復習是摧毀創造力的利器
情商對常人重於智商
意誌力的缺乏是當代社會的精神癌變
科技史是打通文理的金橋
行政化與單一化是孿生兄弟
《吾國教育病理》一反時下不涉病竈、不究病理,治標不治本的教育論述,從諸多視角,說齣驚世駭俗的道理,直指中國教育的病因,直陳其解決之道,言辭犀利,一針見血,窮根問底,論據詳實。既呈現瞭對教育病理的追問,也體現瞭對當下國情的關懷。
其姊妹篇《科場現形記》則從教育領域中你能想到的方方麵麵,呈現齣你想象不到的事實。
鄭也夫
作者自述
祖籍不可考。1950年生於北京。初中即將畢業時遭遇“文革”。1968年赴北大荒。其後的三十九年中先後工作、學習過十個單位:八五二農場四分場六隊,該農場水利工程隊,該農場工程大隊學校,北京師範學院曆史係,中國社科院研究生院世界宗教係,北京社科院社會學所,美國丹佛大學社會學係,中國社科院社會學所,中國人民大學社會學係,北京大學社會學係。平均每個單位不足四年。很高興一直在流動,始終是邊緣人,得以冷眼旁觀周圍的一切。現為北京大學教授。兼任北京市交通顧問。曾任央視《實話實說》總策劃。
作者主要作品
《吾國教育病理》,2013
《科場現形記》,2013
《語鏡子》,2013
《雙城記》,2013
《半開放社會》(香港),2011
《沙葬》,2011
《神似祖先》,2009
《與本科生談:論文與治學》,2008
《後物欲時代的來臨》,2007
《抵抗通吃》,2007
《知識分子研究》,2004
《閱讀生物學劄記》,2004
《被動吸煙者說》,2004
《城市社會學》,2002
《信任論》,2001
《忘卻的紀念》,1998
《世界杯斷想》,1998
《遊戲人生》,1997
《走齣囚徒睏境》,1995
《代價論》,1995
《禮語咒詞官腔黑話——語言社會學叢談》,1993
對於分流一章的內容我不是很同意,你要在國傢層麵上去考慮如何進行社會管理,這個思路可以參考,但德國的分流10歲開始還是太早瞭,根本什麼都不知道就要決定自己以後的人生。書中的診斷是很深刻的,但落實到個體誰願意成為國傢管理控製的犧牲品?書中一以貫之的態度是對學生采取“自由自在”的方式,提供選擇而不是強迫,一切都在這種態度中自然生長,初衷固然是好,但對人性還是過於樂觀。書中的觀點對於晚熟的人是尤其不客氣的,因為作者的精英史觀,也難怪他偏愛天資優越的學生瞭。關鍵是我們的小學中學教育並沒有提供自我認知的途徑,政治與教育結閤的過於緊密以及傢庭教育的缺位都給個體的自我認知設置瞭一定障礙,加之相抵抗的文化力量弱,又無宗教信仰,一切都長久的在混沌中幾乎是最普遍的現象。
評分花瞭兩天躺在跑步機上看完此書,並不覺得鄭先生有特彆的見地。現在在中國批判教育失敗似乎已經成為瞭政治正確本身,而鄭先生的書也就是為這種政治正確添磚。問題是全書行文非常鬆散,很多政策性建議都未完全想明白。最可笑的是解決分流問題,鄭先生提供的思路是“接觸計劃生育獨生子女政策”,這樣每傢幾個孩子都不必去走高考獨木橋。問題是...這樣走獨木橋的人數還是一樣多啊,如果不是更多的話。值得一提的是,文章開頭對於素質教育從何而來的溯源,包括對於素質教育是個僞命題的討論還是很有趣的,無奈此書還是爛尾瞭。另,感覺作者的精英曆史觀有點冒天下之大不韙,而這麼重要的論題居然沒有進行哲學討論,隻是一篇附錄解決瞭,恐怕有點輕佻。
評分通篇充斥瞭以下痕跡:當需要從“理性分析/情感宣泄”、“理解現實/批判現狀”、“解釋概念/堆積名詞”、“討論如何實現N+1/質問為何不達N+10”中做齣選擇時,作者似乎都選擇瞭後者。
評分鞭闢入裏!強烈推薦!
評分鄭也夫跟汪丁丁一樣,談中國問題多隔靴搔癢,但撓到癢也是本事,他們介紹的生物學知識挺啓發人的。為何說毒品是“藉來的激情”?因為藝術文學等激情享受需操練學習,要靠生産者的想象力去生産。而偷懶者沒耐心學,隻好通過毒品、開車、購物、看毛片等新奇渠道去刺激,這不是內生的激情。 《當北京遇到西雅圖》裏,湯唯瘋狂購物打發無聊,可結果怎樣?仍然解決不瞭心理需求。按照西拖夫斯基的觀點,這是一種無技巧的趣味刺激。人文教育最主要是訓練消費技巧,為享受各種趣味刺激做準備。等你學到瞭珍本秘籍的鑒賞,哪天你見到珍本,你的想象力就會幫你與珍本建立切己聯係,産生愉悅感。
上编质量很高,有学术积累,有很多透彻的见解。下编基本上是在谈个人看法。有不少言论读起来不过就是随口一说,当不得真。个人感觉,作者对教育现状的了解还远远不足以支撑他在下编中的那些论断。附录的PISA一文,感觉他对上海教育的了解不过是“北京人”的看法。
評分 評分上编质量很高,有学术积累,有很多透彻的见解。下编基本上是在谈个人看法。有不少言论读起来不过就是随口一说,当不得真。个人感觉,作者对教育现状的了解还远远不足以支撑他在下编中的那些论断。附录的PISA一文,感觉他对上海教育的了解不过是“北京人”的看法。
評分一 王晶是一位大眼睛美女,性格开朗,长春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大四的学生。在毕业前半年倒计时之际,她为自己选择了一门新“课程”———啤酒酿造。而这门课程,需要专门到长春职业技术学院去学习。这位叫王晶的女生给自己选了个“副业”,这可以降低就业风险,万一拿着本科...
評分吾國教育病理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