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潘绥铭教授的主持下,中国人民大学性社会学研究所在2000年、2006年和2010年,三次对中国人的性生活与性关系进行了全国总人口的随机抽样调查。这本书就是三次调查的结果的汇总与分析。
本书深刻地揭示出,在21世纪的前10年里,中国人的性生活与性关系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其中有一些很出乎人们的意料。本书分为多个专题,不仅包括18~61岁中国人的性观念、性欲、性生活、性技巧等,也包括婚外情、一夜情、找“小姐”等各种非主流的性关系,还包括14~17岁少年的性状况,更包括了“多元性别”与同性恋等的情况。在每个专题里不仅发布了大量的统计数据,而且剖析了这些现象的形成原因,还从性文化的高度进行了深入阐述。
潘绥铭,中国人民大学性社会学研究所所长、教授、博士生导师。
他从1985年开始,在中国创立与推广性社会学,主要是在连续的多项实证研究的支持下,奠定了该分支学科的基本理论框架,并创立了一系列新的基本概念:初级生活圈、中国性革命、性产业、性化、亲密消费、性生活的内在矛盾等。 他提出“全性”(sexuality)的研究范畴,主张在历史发展与社会现实中,在情境、互动与变化中,研究其现象及意义。他还主张:“全性”与“社会性别”(gender)是相互建构的、不可分割的。
在方法论方面,他基于解释主义与社会建构论的思想,创立了“主体建构”的研究视角,以及“社区考察法”、“求异法”和“最大差异的信息饱和法”等操作模式,并将它们运用于自己的定量问卷调查和定性田野研究之中。
黄盈盈,中国人民大学社会与人口学院副教授,中国人民大学性社会学研究所副所长。主要研究方向是性社会学、女性身体、性工作,以及定性研究方法等。著有《身体•性•性感:对中国城市年轻女性的日常生活研究》、《性社会学》(合著)、《论方法:社会学调查的本土实践与升华》(合著),以及数十篇论文。
对21世纪中国人性生活的一次比较全面严谨的调查,加上作者不断的深入反思,十分好的一本书。 读下来对很多现象或概念有了深入的思考,跟着作者,很多地方都被打开了思路。从作者的评论中,也感受到他的自由主义和超前的思想,有些语句也让人拍案叫绝!部分地方也让人感觉很幽默...
评分读这本书,漫长得很,时常也感觉枯燥乏味,但读完以后感触与启发颇多,虽然潘绥铭教授在本书中所用调查研究内容、方式均不同于国外众多纷呈的性学报告(《海蒂性学报告》、《金赛性学报告》),但这恰恰反映并符合了中国的国情,也诠释着潘老在本书中反复强调的主体建构思想。...
评分身体是一种工具,“我”包含了对自己身体的使用权。 从性成熟到首次性交的时间叫做性待业期,在这个阶段主要以自慰来宣泄性欲,我认为女性与男性在性方面的差别在于对自己身体使用的熟练程度,或者说如何管理自己的身体。性革命将性快乐与生育的分离,实属一大进步,对女性...
评分作为一个单身狗谈这个话题,未免有种关公门前耍大刀的感觉。不过最近遇到几件小事,想说点什么。 上周kindle unlimited给我推送了一本《性之变》,怀着好奇心读了下去,发现真是一本好书。书中用社会调查的方法,给我们展现了当代中国人的性观念、性欲、性生活、性关系等等话题...
做了如此大规模的调查多一颗星,但就很多地方的数据处理和分析来说(过于随意主观),三星不能更多了。性别气质、LGBT的部分做的非常不好。
评分偏见足够多,才有真实。
评分潘老师写文章如降龙十八掌,刚柔并济,而且是个逍遥的自由派
评分有一个真正的学者该有的严谨、谦卑、包容的态度。性的主体建构论。PS:不少和“常识”不同的数据。
评分空前,恐怕也绝后?量化研究的教科书,前两章和最后两章对于背景、方法等的反思,非常值得一看。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