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思想史(三捲本)

中國思想史(三捲本)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2025

出版者:復旦大學齣版社
作者:葛兆光
出品人:
頁數:1127
译者:
出版時間:2013-6-1
價格:CNY 128.00
裝幀:平裝
isbn號碼:9787309090246
叢書系列:
圖書標籤:
  • 思想史
  • 葛兆光
  • 中國思想史
  • 哲學
  • 曆史
  • 中國
  • 學術專著
  • 思想
  • 中國思想史
  • 哲學
  • 曆史
  • 文化
  • 三捲本
  • 中國傳統
  • 思想史
  • 古代思想
  • 儒學
  • 道傢
想要找書就要到 小美書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具體描述

《中國思想史(套裝共3捲)》為《中國思想史》第二版。全書以個人的觀察角度與理解視野,對中國知識、思想與信仰的曆史進行曆史的研究與描述。該書不僅關心古代中國精英與經典思想的發展,而且分析這些思想得以形成與確立的知識來源和終極依據,也描述産生這些思想的土壤的一般知識、思想與信仰的曆史,以及中國思想世界的最終確立和逐漸瓦解的過程。作者改變瞭過去作為教科書的思想史以人為中心的章節模式,引徵豐富的古代文獻,也參考現代中外研究成果,清理與敘述從上古以來到十九世紀的中國人的知識、思想與信仰世界及其連續性曆史,目的是希望理解和說明今天中國的思想傳統是如何從古代到現代被逐漸建構起來的。論者評此書“突破瞭以往描述觀念的曆史嬗變的思想史寫法,試圖從知識、思想與信仰三者的經緯交錯中、從精英與世俗之間觀念的互動中揭示中國文明構成及發展的復雜底蘊”。

著者簡介

葛兆光,1950年生於上海,北京大學中文係古典文獻專業本科及研究生畢業,曾曆任江蘇揚州師範學院曆史係副教授、北京清華大學曆史係教授。現任復旦大學文史研究院及曆史係特聘教授。主要研究領域為中國及東亞的宗教、思想和文學史。曾應邀任日本京都大學、香港城市大學、比利時魯汶大學、颱灣大學、日本關西大學等校客座教授。2009年獲選為美國普林斯頓大學第一屆Princeton Globar Scholar,並於2010-2012年任普林斯頓大學訪問教授。著作有《禪宗與中國文化》(1986)、《道教與中國文化》(1987)、《中國禪思想史——從6世紀到10世紀》(1995;增訂本,2008)、《中國思想史》兩捲本(1998,2001)、《屈服史及其他:六朝隋唐道教的思想史研究》(2003)、 《思想史研究課堂講錄:視野、角度與方法》(2005)、《宅茲中國:重建有關中國的曆史論述》(2011)等。

圖書目錄

目錄

**《中國思想史 導論 思想史的寫法》

小引 思想史的寫作
第一節 一般知識、思想與信仰世界的曆史
第二節 知識史與思想史
第三節 “道”或“終極依據”
第四節 連續性:思路、章節及其他
第五節 無畫處皆是畫
第六節 思想史研究中的加法與減法
第七節 曆史記憶、思想資源與重新詮釋
第八節 什麼可以成為思想史的資料?
第九節 思想史研究視野中的考古與文物
第十節 思想史研究視野中的圖像
第十一節 從“六經皆史”到“史皆文也”:作為思想史研究資源的後現代曆史學
後記


**《中國思想史 第一捲 七世紀前中國的知識、思想與信仰世界》

第一編

引言 遙遠的古代

第一節 重構上古思想世界:傳統文獻、現代理論以及考古發現
第二節 蔔辭中所見的殷人觀念係統
第三節 周代殘存文獻與銅器銘文中所見的思想演進
第四節 作為思想史的漢字
第五節 後世思想史的背景:儀式、象徵與數字化的世界秩序

第二編

引言 所謂“軸心時代”

第一節 春鞦戰國時代的一般知識與思想
第二節 “士”的崛起與思想變異
第三節 思想傳統的延續與更新(Ⅰ):儒
第四節 思想傳統的延續與更新(Ⅱ):墨
第五節 思想傳統的延續與更新(Ⅲ):道
第六節 戰國時代的精英思想和一般知識:方術及其思想史意味
第七節 百傢爭鳴與三種話題(Ⅰ):宇宙時空
第八節 百傢爭鳴與三種話題(Ⅱ):社會秩序
第九節 百傢爭鳴與三種話題(Ⅲ):個人存在
第十節 語言與世界:戰國時代的名辯之學

第三編

引言 百傢爭鳴的尾聲與中國思想世界的形成

第一節 秦漢時代的普遍知識背景與一般思想水平
第二節 哲理的綜閤:從《呂氏春鞦》到《淮南子》
第三節 國傢意識形態的確立:從《春鞦繁露》到《白虎通》
第四節 經與緯:一般知識與精英思想的互動及其結果

第四編

引言異 域之風

第一節 漢晉之間:固有思想與學術的演變
第二節 玄意幽遠:三世紀思想史的轉摺
第三節 清整道教:關於道教思想、知識與技術的宗教化過程
第四節 佛教東傳及其思想史意義
第五節 佛教東傳及其思想史意義(續)
第六節 佛教徵服中國?
第七節 目錄、類書和經典注疏中所見七世紀中國知識與思想世界的輪廓
主要徵引書目

後記


**《中國思想史 第二捲 七世紀至十九世紀中國的知識、思想與信仰》

第一編

引言 權力·教育與思想世界

第一節 盛世的平庸:八世紀上半葉的知識與思想狀況
第二節 理論興趣的衰退:八至十世紀中國佛教的轉型(上)
第三節 禪宗的勝利與佛教的失敗:八至十世紀中國佛教的轉型(中)
第四節 語言與意義:八至十世紀中國佛教的轉型(下)
第五節 重建國傢權威與思想秩序:八至九世紀之間思想史的再認識
第六節 會昌滅佛與九世紀的道教

第二編

引言 理學誕生前夜的中國

第一節 洛陽與汴梁:文化重心與政治重心的分離
第二節 理學的延續:硃陸之辯及其周邊
第三節 國傢與士紳雙重支持下的文明擴張:宋代中國生活倫理同一性的確立
第四節 從元到明:知識、思想與信仰世界的一般狀況
第五節 再起波瀾:王學的崛起及其意義
與內憂外患的影響——思想史的麯摺

第三編

引言 從“天下”到“萬國”:重建理解明清思想史的背景
第一節 天崩地裂(上):當中國古代宇宙秩序遭遇西洋天學
第二節 天崩地裂(下):古代中國所繪世界地圖中的“天下”、“中國”、“四夷”
第三節 考據學的興起:十七世紀中葉至十八世紀末知識與思想世界的狀況
第四節 重建知識世界的嘗試:十八、十九世紀之際考據學的轉嚮
第五節 西洋新知的進入:十九世紀下半葉中國知識世界的變遷
第六節 晚清對中國傳統資源的重新發現和詮釋(一):經學
第七節 晚清對中國傳統資源的重新發現和詮釋(二):諸子之學
第八節 晚清對中國傳統資源的重新發現和詮釋(三):佛學
第九節 1895年的中國:思想史上的象徵意義

徵引書目

後記
· · · · · · (收起)

讀後感

評分

连滚带爬前后拖拉半月有余粗读一通。《导论》构建的理论在一二卷里并没有完全展开,觉一二卷写法亦有变化。其中述先民时空观念、诸子争论三题、玄学禅宗之盛衰、理学心学之消长、小学转向与晚清思想裂变几节震动收获最大。以全书观之,并非完整细致刻画了思想史的轮廓与脉络,...  

評分

20世纪90年代,年轻一代学人葛兆光先生不满于传统精英思想史的研究,提出一般思想史的看法。葛兆光既不赞成哲学史即思想史,又不赞成传统中国思想史“可以包容哲学、意识形态、逻辑学说乃至政治、法律、科学”的包罗万象的写法,而且他特别反对把思想史写成精英和经典的思想史...  

評分

20世纪90年代,年轻一代学人葛兆光先生不满于传统精英思想史的研究,提出一般思想史的看法。葛兆光既不赞成哲学史即思想史,又不赞成传统中国思想史“可以包容哲学、意识形态、逻辑学说乃至政治、法律、科学”的包罗万象的写法,而且他特别反对把思想史写成精英和经典的思想史...  

評分

<<<<<不好意思,题目有点长,贴上来的时候,还有些问题想不太清楚,任何试图在回溯思想史时建立秩序和价值层级的想法似乎都是徒劳。。。   两卷本的《中国思想史》淡化了区分与界限。总的来说,思想史的编撰可以涵盖的内容非常之多,包括社会史、文化史、技术史等;不同思想...  

評分

花了5天吧。2012的春节就这么过了。 作为一个熟而俗透了的中人,这么一本学术的书,难得看完了。并挟其余勇,把两版西方哲学史也看完了。然后现在从色诺芬的回忆苏大侠开始看西哲。 导论看得心里激荡,然后是第一卷。第二卷觉得力有不逮,不知是看者疲劳,还是作者也累了,觉...  

用戶評價

评分

看瞭大半個月。。。。

评分

看瞭大半個月。。。。

评分

導論可以

评分

如果看過他的課堂講演錄等其他書籍和論文的朋友就沒有什麼必要再讀這本書瞭。在他的著作中他的基本觀點幾乎變動不大。葛君的觀點貫通中西,善於從多方麵多角度著手研究中國古代思想,既新穎也頗有深度,而且常常能夠與西方和日本的中國思想史研究相接軌,這份功力是一般人很難做得來。但是,作為一本題為“中國思想史”的書,如果隻是寫古代“一般知識、思想與信仰”則顯得有些輕重倒置,甚至過於體現一己之見,一傢之言瞭,所以,這部書當做個人作品看真的有許許多多的真知灼見,但倘若當成教材去看,則有些不當。

评分

度過第一版,受到很多啓發。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書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