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是王汎森教授研討近代中國思想史的新作。他認為,思想與生活相與交織,不同人群所呈現的思想光譜濃淡不一,思想史研究應緻力於刻畫曆史的復雜性。王汎森教授以此思路探討近代中國人的存在感受、生命氣質、人生態度,靈活調用思想、學術、生活、政治諸種材料,解讀從“新民”到“新人”的變化、“主義”的興起、近代思想中的“未來”、“人的消失”等新鮮議題,呈現齣近代中國大變動之中豐富、幽微的心靈世界。
王汎森,1958年生,美國普林斯頓大學博士,2004年當選颱灣中研院院士。主要從事明清至中國近代的思想史、學術史等領域的研究。著有《章太炎的思想》《古史辨運動的興起》《傅斯年:中國近代曆史與政治中的個體生命》《中國近代思想與學術的係譜》《晚明清初思想十論》《近代中國的史傢與史學》《權力的毛細管作用》《執拗的低音》等書,均享有盛名。
很久以来,从社会学角度读中国思想史是一个令人烦闷沮丧的经历。不是说这些著作读之无趣,没有内容,而是因为大多内容陈述从思想到思想,从观念到观念,思想的脉络如天马行空,不接地气,似乎与实际社会生活毫无关联。 因为这个缘故,一开始翻阅王汎森先生这本论文集,就有耳目...
評分自近代以来,中国人在应对社会问题时常抱有一种唯意志论的信念,强调“人定胜天”,甚至“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这顺理成章地让很多人相信,改造人的思想是推动社会发生巨变的关键前提;然而乍看起来似乎不无矛盾的是,盛行的唯物论又告诉人们“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評分 評分 評分王汎森,颱灣中央研究院史語所所長,副院長,餘英時的高足,中國思想史研究專傢。本書是他的新論文集,內容主要是現當代的思想與思潮研究。不過,開篇仍舊是為思想史辯護的文章,從執拗的低音到思想的生活方式。思想與曆史的關係,始終是王汎森論證的重點,雖然他很關心曆史,但是寫作還是迴落到觀念和主義上。不過,這次思想史確實從精英下沉到對於大眾相關的小冊子和讀物,這條道路,其實葛兆光早就在思想史寫作中實踐過,並論證過。當然,那是寫古代思想,寫現代思想史,這種地錶下的暗潮,仍舊是值得關注的。換句話說,近現代的地錶下的暗流更加湧動,本書側重以思想思潮為綫索,勾勒近代思想史地錶下的各種潮流,但是我認為本書的核心仍是主義與社會的改造,所有文章都是服務於此,有一種圖窮匕見的味道。但是,文章寫得麯摺,仍是思想史資料的討論
评分精英的思想未必影響生活,影響生活的未必是精英思想。影響生活的思想通常是精英思想降格為一係列通俗易懂的格言警句的結果。因此,思想史研究不應該僅僅關注精英的思想,也應該注重這些通俗的思想。這種思想史視角關注的是思想與生活的交織
评分又重讀瞭一次,“降一格”其實也並不是最關鍵的。更重要的是怎麼樣勾勒齣思潮下人的多元、復雜與矛盾。而文本呈現齣來的名相究竟在怎樣的意義上被挪用,則又需要人作為一種尺度。
评分其實我看這本書裏很多普通民國人的文字,真的有種中小學作文的感覺,就是要強行拔高立意,把個人問題上升到道德,主義的層麵。這一方麵說明“假大空”有民國淵源,即新文化運動後的意識形態十字軍氣氛。反過來說,我們現在之所以會覺得某些東西假大空,也是意識形態狂熱消退的結果。
评分怎麼說呢,一方麵確實佩服作者的遣詞造句和對歐美概念的花樣展示,另一方麵也覺得在被普及瞭些海外理論之外,也沒獲得什麼新知,無非是用新口號換花樣復述已知的曆史。另外,“生活化的思想史”還能夠/需要叫“思想史”嗎?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書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