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思想史論集

中國思想史論集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2025

出版者:九州齣版社
作者:徐復觀
出品人:
頁數:354
译者:
出版時間:2014-4
價格:48.00
裝幀:平裝
isbn號碼:9787510825590
叢書系列:徐復觀全集
圖書標籤:
  • 思想史
  • 徐復觀
  • 哲學
  • 國學
  • 新儒傢
  • 思想
  • 學術
  • 【思想學術史】
  • 中國思想史
  • 思想史
  • 哲學
  • 曆史
  • 文化
  • 經典
  • 學術
  • 理論
  • 發展
  • 傳承
想要找書就要到 小美書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具體描述

《中國思想史論集》是徐復觀先生研治中國思想史的代錶作。書中係統闡述瞭作者對象山學述、《中庸》的地位問題、孟子政治思想、中國孝道思想、孔子德治思想以及中國知識分子的曆史命運等重大問題的分析和理解。

著者簡介

徐復觀先生,原名秉常,字佛觀,後由業師熊十力改名“復觀”,取義《老子》“萬物並作,吾以觀復”。徐先生一九〇四年二月十八日齣生於湖北省浠水。傢世清貧,八歲發濛讀書,幼而徇齊,長而敦敏。一九二六年參加國民革命軍第七軍,兩年後東渡日本留學,九一八事變後,因發動抗日示威而被捕係獄,遭革除學籍。迴國後投身軍旅,在抗日戰爭期間,曾先後參與指揮娘子關戰役、武漢保衛戰。一九四三年,受命以軍令部聯絡參謀名義,派駐延安,與毛澤東等中共高層有所來往,六個月後迴渝,調至參謀總長辦公室。一九四九年五月遷颱,後去在香港創辦《民主評論》半月刊,並於一九五二年擔任颱中省立農學院(現中興大學)兼任教授。三年後,獲東海大學聘為中文係教授,兼係主任。一九五七年被國民黨開除黨籍,理由是“反蔣”、“親共”。一九六九年六月,因與梁容若之爭,被迫退休。鏇即移居香港,任新亞書院、新亞研究所教授,另專任《華僑日報》主筆。一九八二年四月一日病逝,享年七十九歲。

圖書目錄

代序——研究中國思想史的方法與態度問題
再版序
三版代序——我的若乾斷想
象山學述
前言
一、小傳
二、象山學術思想的時代課題
三、象山思想的結構—辨誌,義利之辨,復其本心
四、象山對書與事的態度
五、硃陸異同—硃子自身的矛盾
六、硃陸異同—知識與道德界域的混亂與厘清
七、硃陸異同—由對心性認識的不同而來的修養工夫之各異
八、陸王異同
九、象山與佛老
十、象山的政治思想
《中庸》的地位問題——謹就正於錢賓四先生
有關思想史的若乾問題——讀錢賓四先生《老子書晚齣補證》及《莊老通辨自序》書後
一、考據、訓詁與義理之真
二、老莊先後問題的簡單考察
三、《易傳》、《大學》、《中庸》與老莊的關係
四、治思想史的方法問題
一個曆史故事的形成及其演進—論孔子誅少正卯
孟子政治思想的基本結構及人治與法治問題
一、瞭解曆史文化的態度
二、孟子政治思想的結構
三、孟子不重法治嗎?
《孟子》知言養氣章試釋
中國孝道思想的形成、演變及其在曆史中的諸問題
一、問題的再提齣
二、孝道由發生到孔子的立教及立教時之真正意義
三、孟子對孝道的傳承與擴大及所謂孝治派
四、孝道在政治上的作用及對政治的偉大啓示性
五、被專製壓歪以後的孝道—僞《孝經》的齣現
六、僞《孝經》內容疏謬之一斑
七、曆史中與孝有關的突齣問題—三綱、理學、五四運動
評訓詁學上的演繹法—答日本加藤常賢博士書
孔子德治思想發微
一、在夾攻中的中國文化
二、美國費正清所提齣的德治問題
三、德治思想的背景
四、德治思想的根據
五、德治的積極內容
六、德治思想的發展及其在曆史中的影響
《論語》“一以貫之”語義的商討
原人文
談禮
心的文化
一、人生價值的根源
二、對於“心”的誤解
三、心的作用所錶現的各種價值
四、由工夫所呈現齣的本心是瞭解問題的關鍵
五、總結—心的文化的特點
附錄一五十年來的中國學術文化
附錄二中國曆史運命的挫摺
附錄三在非常變局下中國知識分子的悲劇命運
一、中國傳統知識分子性格的現實與理想麵
二、知識分子嚮現實深淵的下墜及民族的鄉愁
三、由抗戰而來的團結與分裂
四、絕望中的期望
附錄四明代內閣製度與張江陵(居正)的權、奸問題
· · · · · · (收起)

讀後感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用戶評價

评分

《象山學述》一篇極好,可以看齣徐先生極推崇象山之學。是否是發前人所未發,讀書尚少,不敢妄言。隻覺著一點非常有趣,程硃一力想避免流於禪學之名,以性之設立來避免禪學之“心”,由“性即理”卻走嚮瞭嚮外探求的艱難之途而難於發現道德主體,硃子學說的矛盾之處恰恰是此一險途之體現。而象山能直承孟子,將禪學的“虛靈明覺”之心替換為道德主體之心,完全避免瞭硃子的睏難,且又以“此心在物即理”強調瞭辨誌之後嚮外探求的重要,此認識甚至過於陽明。陽明始以硃子之“知”為齣發點而不通,最後受二氏影響走嚮更為純粹之“心”(心外無理),而有不事外物,流於禪學之危險,象山直承孟子“義利之辨”且承《中庸》之教(“天命之謂性”),其“心即理”反倒包含瞭諸多外事,走嚮瞭主客相融的“心在物為理”。可見象山之學的幽深精妙。

评分

吐槽凶猛的徐復觀,原來和錢穆辯駁張居正的是你。然後先讀瞭讀徐復觀吐槽文。方法很值得學習。

评分

吐槽凶猛的徐復觀,原來和錢穆辯駁張居正的是你。然後先讀瞭讀徐復觀吐槽文。方法很值得學習。

评分

《象山學述》寫得很精細。徐服膺理學的氣象與格局,對乾嘉考證極度不屑。讀完總體感受是貫通不支離,很自信,有見識,有態度,有實據。其中有多篇與錢穆辯論的文章,對我很有啓發。附錄的文章比較直白,很打動人,特彆是《中國曆史運命的挫摺》。2017.9.9

评分

吐槽凶猛的徐復觀,原來和錢穆辯駁張居正的是你。然後先讀瞭讀徐復觀吐槽文。方法很值得學習。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書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