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兆光教授十年前開始推動「從周邊看中國」研究計劃,把日本、韓國、越南等地保存的有關中國史資料作為「新材料」,試圖提供重新認識東亞和中國的多重視角與立場。為此,葛教授陸續齣版瞭《宅茲中國:重建有關「中國」的歷史論述》、《何為中國?—疆域、民族、文化與歷史》等著作,在國際學界受到廣泛關注。本書是葛兆光教授有關東亞與中國研究係列論著之一。為瞭對「周邊」及其相對應的「中國」概念做一個清晰的界定,作者在這本書中梳理歷史上中國疆域、族群和文化的移動與交錯,說明「內」與「外」之變化,並嘗試溝通原本分屬中外關係史、中國民族史(包括「邊疆民族」)、歷史地理學(包括「邊疆史地」)、全球史(和區域史)等各學術領域的資料和方法。
葛兆光,復旦大學文史研究院及歷史係特聘教授。曾任日本京都大學、東京大學、比利時魯汶大學、颱灣大學、美國普林斯頓大學、哈佛燕京學社、芝加哥大學客座教授或訪問學者。主要研究領域是東亞及中國的思想、文化與宗教史。著有《增訂本中國禪思想史》、《中國思想史》(兩捲本)、《宅茲中國》、《想像異域》、《何為中國?—疆域、民族、文化與歷史》等。
- 一直對現代中國如何形成感興趣, 過去也有亂讀些政治、歷史、文化、人類學等不同的書。因為不是科班出身, 也沒有學術的指導老師, 只能是市面上找到甚麼就讀一些, 像比較早期的史景遷, 楊念群, 講談社翻譯的中國歷史系列, 台灣出版的、翻譯外國的著作; 思想史上也是囫圇吞棗的...
評分澎湃新闻:这些年来,您一直强调“从周边看中国”,那么,“周边”到底指什么,为什么您要在这本新书里重新讨论这个概念? 葛兆光:重新讨论这个问题,是因为我们也包括学界很多人,习惯用现代中国边界来划分传统中国的内外,然后展开历史论述。其实,这种做法会导致很多误会。...
評分澎湃新闻:这些年来,您一直强调“从周边看中国”,那么,“周边”到底指什么,为什么您要在这本新书里重新讨论这个概念? 葛兆光:重新讨论这个问题,是因为我们也包括学界很多人,习惯用现代中国边界来划分传统中国的内外,然后展开历史论述。其实,这种做法会导致很多误会。...
評分澎湃新闻:这些年来,您一直强调“从周边看中国”,那么,“周边”到底指什么,为什么您要在这本新书里重新讨论这个概念? 葛兆光:重新讨论这个问题,是因为我们也包括学界很多人,习惯用现代中国边界来划分传统中国的内外,然后展开历史论述。其实,这种做法会导致很多误会。...
評分- 一直對現代中國如何形成感興趣, 過去也有亂讀些政治、歷史、文化、人類學等不同的書。因為不是科班出身, 也沒有學術的指導老師, 只能是市面上找到甚麼就讀一些, 像比較早期的史景遷, 楊念群, 講談社翻譯的中國歷史系列, 台灣出版的、翻譯外國的著作; 思想史上也是囫圇吞棗的...
應該是需要先補《宅茲中國》和《何為中國》再來讀這一本比較好,會更瞭解這一問題,還有一些其他人關於這一問題的論著,但門外漢就偷懶瞭。不太瞭解這個問題,這一本小冊子更多是關於“中國”與“周邊”概念性的論述瞭,涉及到更多的是“內”與“外”,有曆史的流動性的感覺。比較綱領一點,如果要深入到這一問題,覺得還是要對每一個曆史時期做非常認真的曆史文獻的閱讀,一點點去梳爬會比較好,需要很大的功夫。(PS:謝謝小吳冠幫忙從HK帶迴。XDD)
评分附錄之前讀過,用瞭大半天草草閱讀正文。大師這幾年對新清史的追蹤和功夫令人敬佩,而這麼一本溫和的書,會有大陸版嗎?
评分雖是小書卻不算好讀,大抵因為對提及的數種邊疆史料比較陌生之故,值得今後多次翻閱迴顧。“中國”及其“內外”究竟是什麼?葛兆光顯然沒有妄想憑幾本書就講清這個問題,更何況這問題的邊界也在不斷漂移中,但本書的價值恰在於他所指齣的幾種解題思路的貢獻與缺陷,以及作為一個真正曆史學傢的嚴謹風度。
评分現實政治的發展自有其規律,曆史學傢似乎無需試圖談論過去以外的事情。無論是經濟決定論還是文化決定論,都無法真正解釋世界。更何況,現在我們是建立在一個本不應該存在,因而處處矛盾的基礎上。後記中說:曆史學傢隻是診斷病源的大夫,卻不是能開藥方動手術的醫生。即便是這樣說,也未免顯得有些一廂情願。好的曆史學傢可能更像拍X光,並做齣描述的角色。至於解釋病源,雖然能做,但由於並非是本職工作,恐怕也做不太好。不在其位,不謀其政。發發議論,足矣。
评分特彆好,雖然我越看越說不清楚什麼是中國。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書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