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本書討論“世界”“東亞”與“中國”、“學術”與“政治”、“認同”與“拒斥”、“國彆史”與“區域史”這樣一些大問題。
葛兆光,北京大學中文係古典文獻專業研究生畢業,曾任清華大學曆史係教授,現為復旦大學文史研究院院長,曆史係教授。主要研究領域是中國宗教史、思想史和文化史。著有《禪宗與中國文化》、《道教與中國文化》、《中國禪思想史》、《中國思想史》(兩捲本)、《屈服史圾其他:六朝隋唐道教的思想史研究》、《西潮又東風:晚清民初思想、宗教與學術十論》等。
本札所记大体出自于《宅兹中国》第七章“边关何处?——从十九/二十世纪之交日本‘满蒙回藏鲜’之学的背景说起”。而本章之旨据本书作者葛兆光篇前交代:将从19、20世纪之交,即中国的晚清民初,也就是日本的明治大正之间中国、日本的学术史,讨论以下几个问题: ...
評分宅兹中国 宅兹中国/葛兆光著/北京:中华书局/2011年2月第1版 从施坚雅到郝若贝:“区域研究”引出中国同一性质疑 古代中国究竟是一个不断变化的“民族-文明-共同体”,一个浩瀚无边的“帝国”,还是从来就是一个边界清楚、认同明确、传统一贯的“民族-国家”? 有人在进行古代...
評分葛兆光认为,与欧洲历史不同的中国历史的特殊性,是决定后现代历史学关于现代民族国家的思路与论据不适用于中国民族国家形成过程研究的根本原因。与欧洲不同,中国政治疆域和文化空间的历史趋向是从中心向边缘;由于强大的异族国家的挤压,中国近世民族国家形成于宋代,与近代...
評分简单说说上周读的葛兆光先生《宅兹中国》一书。 这本书虽然2012年才出版,但其中的文章大都是在2000年到2010年这十年间写成的,作者将其勒为一编,整合为一个关乎“宅”问题的书,并非随意结集,而是有着特定的意图。 “宅兹中国”这个题目取得相当准确,作者说...
評分葛兆光的文字一向学究味很浓,让人很难沉浸进去。可一单进入他的思想世界之后,他的论述读起来是一种享受,让人欲罢不能。《宅兹中国》是葛兆光先生在多篇论文基础上修改成的著作,各个章节之间关键性并不很大,但通观全书,其主旨和思路却很明显。 第一编主要从思想史和知识史...
讀第一編,感覺作者重建“中國史”的氣魄很大,讀第二三兩編,變成中日史學史比較。到結論,感覺是“從周邊看中國”的課題論證。從材料到觀點都不新鮮。總的來說,就是一本中國學者寫的東洋史入門讀物。
评分我覺得那幾篇專題論文其實挺水的,不過對“東洋學”和“從周邊看中國”的學術前瞻性思考非常有啓發性。
评分對理論問題不能以“一種感覺”來代替論辯
评分野心很大,但僅憑幾篇彙集,難以形成係統的理論體係.
评分當自我中心的天下主義在宋代遭遇挫摺而轉嚮自我中心的民族主義之後,某種意義上對“中國”這一概念的詮釋纔剛剛開始。這本書詳細地介紹瞭這一過程,並利用古地圖的研究,以及西域和東海的相關研究來反照自身,對理解亞洲和中國曆史的方法提齣瞭很多有意義的批評,並留給讀者一個開放的結局:答案到底在哪裏?唯有接著探索。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書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