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書標籤: 思想史 葛兆光 曆史 學術史 思想 學術 文化史 文化
发表于2025-04-15
思想史研究課堂講錄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本書精選一批有特色的選修課、專題課與有影響的演講,以課堂錄音為底本,整理成書時秉持實錄精神,不避口語色彩,保留即興發揮成分,力求原汁原味的現場氛圍。希望藉此促進校園與社會的互動,讓課堂走齣大學圍牆,使普通讀者也能感知並進而關注當代校園知識、思想與學術的進展動態和前沿問題。
這份課堂講錄大緻可以按內容分為四類:一類是討論現代西方新理論和新方法如何能夠運用到中國思想是的研究中,這裏包括年鑒學派、福柯和後現代曆史學;一類是討論什麼可以成為思想史的資料,包括考古發現、文物、圖像、甚至地圖,主要是想改變過去思想史研究資料狹隘其實是視野狹隘的缺欠;一類是嘗試使思想史與其他曆史研究領域——比如文明史、知識史、觀念史、法律史以及社會史——之間有溝通和互動;一類是與傳統的思想史研究不同的一些想法,比如作者首倡的思想史研究中“加法”和“減法”。此外,在一頭一尾,還討論瞭近來中國文史學界的一些新變化和關於文史研究的學術規範問題,力圖在更大的背景上考量中國思想史研究的境遇、問題與方法。
葛兆光,原籍福建,1950年生於上海。初中畢來以後,曾經在貴州苗族山區插隊。1977年考入北京大學中文係古典文獻專業,1984年研究生畢業。曾經在江蘇揚州師範學遼曆史係任教。1992年起,任清華大學教授。現為清華大學校務委員會委員、教授提名委員會委員,博士生導師。兼任北京大學古文獻研究中心、東方文學研究中心〕復旦大學中國古代文學研究中心、中國人民大學佛教與宗教學研究中心的學術委員與兼職教授。並曾應邀先後擔任香港浸會大學、日本京都大學、香港城市大學、比利時魯汶大學、颱灣大學曆史係客座教授。為清華大學的本科生和研究生開設過《中國文化名著導讀》、《中國宗教與文學》、《中國古代社會與文化》、《中國思想史》、《中國宗教史研究》、《曆史與文化理論》、《中國學術經典選讀與研究》、《宗教文獻概論》、《思想史經典著作研讀》等課程。
葛兆光是北大77級文獻學專業的畢業生,古文獻功底相當不錯,但是自九十年代以來,他轉嚮思想史研究後,選擇瞭另外一條不同於文獻專業的道路。從傳統研究角度來看,文獻學屬於漢學,思想史屬於宋學,葛兆光顯然是從漢學轉嚮宋學,這個轉嚮值得人思考。在本書中,葛兆光以後現代的視野,進一步擴大瞭文獻的範圍,將思想史的視野從大傳統解放,轉嚮民間小傳統和超越文獻,走嚮田野、地下、壁畫、地圖,這當然是想要衝破傳統學術的牢籠。不過,這些想法卻很難轉化成有效地教育方式。因此,本書每一講都附有參考文獻作為輔助。學術史有助於增加學術研究的方法,但是擴大的思想史,卻隻能是一種新的博物學。
評分思路開闊瞭不少
評分法國年鑒學派,福柯的知識考古學和顧頡剛的層次遞進說是一個概念和方法葛兆光說我們要改變過去顧頡剛的古史辯思考,然後又說福柯的知識考古大大的好,但是,顧頡剛的古史辯的核心就是古史呈年輪般的遮掩,可見,葛大爺沒有讀過顧頡剛。。。。。。。滿眼顧頡剛就是沒有讀過顧頡剛的書.不太看好葛大爺的學術水平,僅僅是方法論的介紹,我不是很喜歡.真心建議這個老師可以把顧頡剛的書讀一下,在做課題
評分舉重若輕
評分跟《中國思想史•導論》重復蠻多的,不過舉例還算生動有趣,挺難得的。
昨晚看完了,早上点了读过,写了两句话。刚看到有豆友问此书如何,可能此书出版时间尚短,几乎没什么评论,那我就冒昧写个短评吧,或许能对各位书友有一点点用。 此书为葛兆光先生博士课程的讲课记录说改写,亦是《思想史研究课堂讲录》的续编。按葛先生自己的话来说,...
評分为学生着想写的好书。希望其它教授也能有葛教授的良知,去掉那么多条条框框,真正写几本帮学生入门的著作,哪怕把讲义改改出版。。。希望增订再版。 思想史、后现代那么玄那么深的东西,经葛老师点拨,变得十分清晰透明。书中举例也很典型,比如用烛影斧声解释福柯的知识考古学...
評分一、年鉴学派 研究对象从精英转向日常,中心转到边缘;拓展了与社会科学的联系。 二、福柯 知识考古,常识何以成为常识?(“话语”和“权力”的理论) 三、后现代 把历史看成文学(《元史学》)——感觉跟福柯的理论有共通之处,只是强调的方面不同(...
評分昨晚看完了,早上点了读过,写了两句话。刚看到有豆友问此书如何,可能此书出版时间尚短,几乎没什么评论,那我就冒昧写个短评吧,或许能对各位书友有一点点用。 此书为葛兆光先生博士课程的讲课记录说改写,亦是《思想史研究课堂讲录》的续编。按葛先生自己的话来说,...
評分思想史研究課堂講錄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