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史研究課堂講錄

思想史研究課堂講錄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2025

出版者: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
作者:葛兆光
出品人:
頁數:375
译者:
出版時間:2005-04
價格:34.00
裝幀:平裝
isbn號碼:9787108022011
叢書系列:三聯講壇叢書
圖書標籤:
  • 思想史
  • 葛兆光
  • 曆史
  • 學術史
  • 思想
  • 學術
  • 文化史
  • 文化
  • 思想史
  • 學術講錄
  • 曆史研究
  • 哲學思維
  • 文化分析
  • 學術著作
  • 思想脈絡
  • 曆史思維
  • 學術課堂
  • 思想探索
想要找書就要到 小美書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具體描述

本書精選一批有特色的選修課、專題課與有影響的演講,以課堂錄音為底本,整理成書時秉持實錄精神,不避口語色彩,保留即興發揮成分,力求原汁原味的現場氛圍。希望藉此促進校園與社會的互動,讓課堂走齣大學圍牆,使普通讀者也能感知並進而關注當代校園知識、思想與學術的進展動態和前沿問題。

這份課堂講錄大緻可以按內容分為四類:一類是討論現代西方新理論和新方法如何能夠運用到中國思想是的研究中,這裏包括年鑒學派、福柯和後現代曆史學;一類是討論什麼可以成為思想史的資料,包括考古發現、文物、圖像、甚至地圖,主要是想改變過去思想史研究資料狹隘其實是視野狹隘的缺欠;一類是嘗試使思想史與其他曆史研究領域——比如文明史、知識史、觀念史、法律史以及社會史——之間有溝通和互動;一類是與傳統的思想史研究不同的一些想法,比如作者首倡的思想史研究中“加法”和“減法”。此外,在一頭一尾,還討論瞭近來中國文史學界的一些新變化和關於文史研究的學術規範問題,力圖在更大的背景上考量中國思想史研究的境遇、問題與方法。

著者簡介

葛兆光,原籍福建,1950年生於上海。初中畢來以後,曾經在貴州苗族山區插隊。1977年考入北京大學中文係古典文獻專業,1984年研究生畢業。曾經在江蘇揚州師範學遼曆史係任教。1992年起,任清華大學教授。現為清華大學校務委員會委員、教授提名委員會委員,博士生導師。兼任北京大學古文獻研究中心、東方文學研究中心〕復旦大學中國古代文學研究中心、中國人民大學佛教與宗教學研究中心的學術委員與兼職教授。並曾應邀先後擔任香港浸會大學、日本京都大學、香港城市大學、比利時魯汶大學、颱灣大學曆史係客座教授。為清華大學的本科生和研究生開設過《中國文化名著導讀》、《中國宗教與文學》、《中國古代社會與文化》、《中國思想史》、《中國宗教史研究》、《曆史與文化理論》、《中國學術經典選讀與研究》、《宗教文獻概論》、《思想史經典著作研讀》等課程。

圖書目錄

自序
引言 近年來文史研究領域的新變
開場白
一 20世紀90年代以來的政治、文化與意識形態變化
二 常識的變化:關天重建學術研究的基礎
三 基礎的動搖與瓦解:以國傢、傳統、現代為例
四 文化史和思想史研究中的實例
五 文史領域:關注重心與使用資料的變化
六 小結
[建議閱讀文獻]
第一講 法國年鑒學派及其對中國的影響
一 年鑒學派的來龍去脈
二 年鑒學派的主要傾嚮及對中國史學的啓發
三 對年鑒學派的批評及60年代後年鑒學派的變化
四 個案介紹:以《國王神跡》為例
[建議閱讀文獻]
第二講 福柯的理論與中國思想史研究
一 知識考古學與思想史研究
二 關於思想史的重新考察
三 知識考古學視野中的思想史資料
四 思想史可以這樣寫:瘋癲、刑法與監獄的背後
五 小結
[建議閱讀文獻]
第三講 後現代曆史學的洞見與不見
一 關於《懷柔遠人》和《白銀資本》在中國的爭論
二 什麼是後現代曆史學的主要觀念?
三 曆史是虛構文本、是散文作品嗎?
四 曆史文本真僞問題的另類觀察
五 曆史的寫法與讀法
六 後現代曆史學的不見或局限
[建議閱讀文獻]
第四講 什麼可以成為思想史的資料?
一 思想史研究如何感到資料的局限和局促?
二 不在過去思想史視野範圍裏麵的各種資料
三 思想史怎樣纔能充分運用這些資料?
[建議閱讀文獻]
第五講 近年來的考古發現與思想史研究
一 曆來的考古發現對學術史之影響
二 20世紀70年代以來考古發現和思想史的再認識
三 思想史的觀念如何改變纔能迴應不斷齣現的考古發現
[建議閱讀文獻]
第六講 關於圖像的思想史研究
第七講 作為思想史資料的古輿圖
第八講 文化史與文明史——以宋代中國的曆史為例
第九講 知識史與思想史——以西洋天學進入中國及其對傳統思想的影響為例
第十講 在法律史、社會史與思想史之間——以傳統社會中白天與黑夜的時間分配為例
第十一講 觀念史的研究方法——以陸九淵的“東海西海,心同理同”為例
第十二講 文化史與思想史研究的“視域”轉換——以“唐宋”、“宋明”兩個不同研究範式為例
第十三講 思想史研究中的加法與減法
第十四講 思想史研究方法的變化——以日本學者研究日本近代思想史為例
附說 想像的邊界——關於文史研究的學術規範
· · · · · · (收起)

讀後感

評分

现在书店里有越来越多大学教授们的讲课集子,伴随着《百家讲坛》的热播,这个趋势应该会持续下去。这是个顶好的事儿:看讲稿不像读论文,它更生动,浅显,信息量大,互动性强,读着有味又能学到不少新知识,适合专业人士以外的广大普通读者。要想领略不同高校不同著名学者的研...  

評分

作为一个教师,我讲过很多课。 从1984年起我就在大学讲各种课,听众从本科生、硕士生到博士生,内容从文献学、史学史、思想史到东亚文化史。如果把这些课的名称开列出来,会是一份蛮长的单子。不过我自己觉得,其中最用心的,就是原本作为“历史与文化理论”课,却被我讲成“思...  

評分

这套薄薄的书,从六月收到,断断续续读到了现在的十一月。亦足可见我的懒惰。 (但中间也并不是没有看其他的书) 看完书要写笔记。这个习惯就从这本书开始吧。 一直妄称对思想史感兴趣,喜欢思想史的内容,却从没有认真、完整、好好地度过一本思想史的书,也的确不愧是”妄称“...  

評分

近日在读这本《思想史研究课堂讲录》,目前只能算是第一遍粗略的读。 1、一轮下来感觉对“思想史”的内涵还是不清晰,但是将文化史、观念史、文明史……这些概念有厘清,满有启发的。我想思想史并不能等同于“哲学”吧,哲学是更加行而上的思想,而葛兆光对于思想史内容的纳入...  

評分

用戶評價

评分

葛老師每每喜歡提的三個人此本書都有涉及:布羅代爾、福柯、布洛赫。真是很後現代呢。

评分

增訂版·初編。對本書副標題做一個梳理:所謂視野,葛兆光這裏指的是在後現代主義理論衝擊下,思想史對邊緣、底層敘事的關注;而所謂角度則取自福柯對“權力”與“話語”的思考,葛兆光認為過去中國思想史著作基本上是儒傢道統、西方近代哲學史與馬剋思主義曆史敘事的結閤體,主要作用是“建立譜係”(書寫正當性)和錶彰道統(凸顯正統),意識形態性很強,因此思想史書寫方式的改變本質上是對現有意識形態的反抗;最後,方法則主要藉鑒年鑒學派,試圖引入地圖、檔案等新文獻、新史料進行研究。在葛兆光看來,王國維的《先公先王考》加上《殷周製度考》的總和是思想史做法的典例。本書說的都沒大問題,但是援引現代史學方法去“破”後現代主義,再試圖“立”得住,在邏輯上是行不通的。結閤當代大眾文化研究,再迴頭審視本書,很多立論並不真誠。

评分

葛老師每每喜歡提的三個人此本書都有涉及:布羅代爾、福柯、布洛赫。真是很後現代呢。

评分

: B2/4739-5

评分

大一時讀王汎森《思想是生活的一種方式》,序言講到思想史如何“下沉”,當時覺得很有趣,匆匆翻過似乎也未留下太多印象,如今和葛老師這本書的內容與思考産生瞭交匯。總的來說就是運用年鑒學派、後現代等西方史學理論,強調拓展研究視野、擴大史料來源、跨越學科界限,增強批判意識,打破陳舊的學科範式,將凝固、僵化、抽象的“思想”“觀念”從典籍中解放齣來,還原至曆史語境,再現其與生活世界、話語權力、科學建製等互動、交融的生動曆程。具有很好的方法論啓發意義,頗為值得一讀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書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