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思想史(套装共3卷)》为《中国思想史》第二版。全书以个人的观察角度与理解视野,对中国知识、思想与信仰的历史进行历史的研究与描述。该书不仅关心古代中国精英与经典思想的发展,而且分析这些思想得以形成与确立的知识来源和终极依据,也描述产生这些思想的土壤的一般知识、思想与信仰的历史,以及中国思想世界的最终确立和逐渐瓦解的过程。作者改变了过去作为教科书的思想史以人为中心的章节模式,引徵丰富的古代文献,也参考现代中外研究成果,清理与叙述从上古以来到十九世纪的中国人的知识、思想与信仰世界及其连续性历史,目的是希望理解和说明今天中国的思想传统是如何从古代到现代被逐渐建构起来的。论者评此书“突破了以往描述观念的历史嬗变的思想史写法,试图从知识、思想与信仰三者的经纬交错中、从精英与世俗之间观念的互动中揭示中国文明构成及发展的复杂底蕴”。
葛兆光,1950年生于上海,北京大学中文系古典文献专业本科及研究生毕业,曾历任江苏扬州师范学院历史系副教授、北京清华大学历史系教授。现任复旦大学文史研究院及历史系特聘教授。主要研究领域为中国及东亚的宗教、思想和文学史。曾应邀任日本京都大学、香港城市大学、比利时鲁汶大学、台湾大学、日本关西大学等校客座教授。2009年获选为美国普林斯顿大学第一届Princeton Globar Scholar,并于2010-2012年任普林斯顿大学访问教授。著作有《禅宗与中国文化》(1986)、《道教与中国文化》(1987)、《中国禅思想史——从6世纪到10世纪》(1995;增订本,2008)、《中国思想史》两卷本(1998,2001)、《屈服史及其他:六朝隋唐道教的思想史研究》(2003)、 《思想史研究课堂讲录:视野、角度与方法》(2005)、《宅兹中国:重建有关中国的历史论述》(2011)等。
这本书我读是有故事的,和一个哥们在qq上聊天,看见他签名档改成了张载的为天地立心啥的,就问问他啥意思。他直接说了这本书的名字,很狂地叫我读完这本书再来和他讨论吧。看了看前面网友的帖子,很多人匆匆在1星期之内读完了,这让我觉得不可思议。这又不是神雕天龙之类的小说...
评分 评分这本书我读是有故事的,和一个哥们在qq上聊天,看见他签名档改成了张载的为天地立心啥的,就问问他啥意思。他直接说了这本书的名字,很狂地叫我读完这本书再来和他讨论吧。看了看前面网友的帖子,很多人匆匆在1星期之内读完了,这让我觉得不可思议。这又不是神雕天龙之类的小说...
评分本文是阅读邻居读史年“春秋”上的发言 思想倾向是一种“人设” 看李子整理的PPT,我就知道这是一个特别繁重的任务,我觉得我完不成。即使迅速缩小自己的聚焦点,和兴趣搭接,也力所不及。但总要找一个出口,历史包罗万象,我最有兴趣还是春秋时期这些绚烂的思想,这些形而上的...
研究思想史的人都不容易,把中国古今主要思想流派理了一遍。实体书句厚,放书柜里面装逼是不错的选择……
评分由明清西学部分做一点联想,作者在这里对谢和耐的回应还是比较到位的:如果借用托马斯库恩的范式理论的话,或许可以说中学与西学都是从根本意义上完全不同的范式(世界观)。这样的范式同时包括了所谓的“器”和“道”。近代以前,不论中国还是西方,对自然界的研究和对形而上学的思考从来都不是完全割裂开的。比如,中国的数术知识与阴阳五行观无法分开,西方的托勒密-第谷体系的背后也有着亚里士多德哲学的支撑。因此,从晚明到晚清中国士人对于西学的一大纠结之所在就是如何面对西学的器和道,因为二者难以分离,但中西两种范式又是那么地不同。正像作者举的例子,利玛窦带来的西学的天和地,不仅仅是不同于传统中国天圆地方的自然知识,这背后还有着对于中国人来说十分陌生的作为主宰者而存在着的“天帝”。所以中西的体和用确实不是说拼就能拼的。
评分no20
评分no20
评分导论部分。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