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們都曾對人生的意義感到睏惑。這個問題是否有答案?答案是否取決於我們?或者它不過是一個僞問題?在這部充滿睿智和生氣又能激發思考的作品中,特裏•伊格爾頓展現瞭許多世紀以來的思想者,從莎士比亞、叔本華到馬剋思、薩特、貝剋特,對人生意義問題的探索。作者知道,“本書的許多讀者很可能會像懷疑聖誕老人的存在一樣懷疑人生意義”,但同時又認為,在需要尋求共同意義的當今之世,我們有必要迴答這個所有問題背後的問題。
作者
特裏•伊格爾頓 英國曼徹斯特大學“約翰•愛德華•泰勒”英語教授,英國社會科學院院士。近年齣版的著作包括:《神聖的恐怖》(2005)、《英國小說導論》(2004)、《理論之後》(2003)、《溫柔的暴力:悲劇的觀念》(2002)、《文化的觀念》(2000)、《後現代主義的幻象》(1996)、《文學理論導論》(1996年第2版、1983年第1版)等。
序言作者
鄧曉芒 華中科技大學哲學係教授,德國哲學研究中心主任。專攻德國哲學,亦研究美學、文化心理學、中西文化比較等。著有《思辨的張力——黑格爾辯證法新探》、《康德〈純粹理性批判〉句讀》、《冥河的擺渡者——康德〈判斷力批判〉導讀》、《靈之舞——中西人格的錶演性》、《人之鏡——中西文學形象的人格結構》、《靈魂之旅——九十年代文學的生存意境》等,譯有康德三大批判(楊祖陶校)等。
看到本书的标题,不少人会将其归为中学生读物,素质教育读物,或当作是一个作者靠老生常谈来赚点零用钱的忽悠之作。一般来说,看到那些空话连篇的谈人生谈成功的书,我一向也是敬而远之的。只是看看作者,竟是伊格尔顿这个人,学文学批评的人估计都知道他是西方著名的马克思主...
評分 評分 評分看到本书的标题,不少人会将其归为中学生读物,素质教育读物,或当作是一个作者靠老生常谈来赚点零用钱的忽悠之作。一般来说,看到那些空话连篇的谈人生谈成功的书,我一向也是敬而远之的。只是看看作者,竟是伊格尔顿这个人,学文学批评的人估计都知道他是西方著名的马克思主...
評分特里·伊格尔顿著《人生的意义》简评 厄内斯特·德姆西 著 吴万伟 译 http://www.law-star.com/cacnew/201008/405062776.htm 探讨像“人生的意义”这样一个庞大的哲学话题是需要胆量的任务,不仅因为这个问题在热衷技术和商业的时代里听起来有点自命不凡,矫揉造作,...
還挺好看……像是用一根新的綫把本科時候看的書又串瞭一遍,然後開瞭一個挺深的腦洞。寫莎翁的部分挺贊。
评分之前讀《幸福》:追求幸福是迷失,應該活齣意義來;現在讀《人生的意義》:人生的意義在哲學上是僞問題,應該過一種倫理的生活,幸福和愛是答案。我錶示:自己的人生,自己看著辦吧
评分讀過那麼多晦澀的內容,我決定堅信:人生的意義是42。
评分差點錯過的好書,名字很庸俗,但實際是藉樹開花,藉這個問題迴顧瞭一遍哲學簡史,而且很難得是偏近現代。受益最多的,是它用更淺易的錶述(譯筆很流暢),重構瞭解構主義/後現代的一係列的核心觀點,啓發性足足。德裏達這一波不愧是迄今見到的最雄雄力量的哲學風潮,消解掉無數靜態形而上的實在論幻象,戳穿太多傳統隱藏的皇帝新衣,讓我們眼中的世界,距離迴歸流動的現象學本色更近瞭一步。不過,很好奇那些純粹後現代信徒,瓦解掉本質意義客觀這些實在論概念,及背後的隱藏範式,日常生活中會不會被當作是怪人呢,社會交往會受影響麼……而且在消融掉這些舊語辭以後,同時卻沒建立起新語詞之前,簡直就沒法開口講話瞭……anyway,不得不驚嘆,說服力太強,完全被摺服洗腦瞭,而且纔華橫溢,但也相當瘋狂相當先鋒…
评分文學,尤其是嚴肅文學之一大特色即“隻提供無盡問題,不提供終極答案”,這既可視作開脫責任,亦可視為魅力所在,畢竟在慣常思維模式下,我們太過習慣有因便有果,有問便有答,殊不知這隻是種理想狀態,不僅在現實生活中無法盡數實現,在理論王國中更是正常狀況。文學作品如此,文學理論亦如此(多數情況下,理論隻提供視角,亦或是開門的鑰匙,並不提供確切結論以及實實在在的門彼端的盡頭),深諳這兩者之道的文學理論傢更是洞見此中奧義。就此而言,伊格爾頓的這本書更確切的名字應該是《人生的意義?》 —— 他在本書中花大氣力探討的並非人生意義何在,而是這一問題為什麼提齣,甚至是為什麼會有這樣一個問題存在,這些問題往往是我們易忽視的,讀者至此反而被著者“將瞭一軍”,彰顯作者的睿智與狡猾,也展現瞭意義的開放性。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書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