該書是柏拉圖晚期的作品,本書所依據的古希臘文版是“牛津古典本”中伯奈特的校勘本,此外還參考瞭“洛布古典叢書”中傅勒的校勘本,以及坎貝爾的校勘注釋本。
智者篇(通种论) 对话人:塞奥多洛,爱丽亚客人(客人),泰阿泰德 谈话人客人和泰阿泰德 从智者出发用定义来探寻和显明它究竟是什么。举例:以钓鱼为开始。钓鱼者是有技艺的人。,全部技艺分为两者:制作术和占有术。只要有人将先前某个非存在着导致为存在者,导致者为制作,被...
評分 評分这篇简评分为两个部分。一为翻译,二为内容。 一.关于翻译。 在阅读这个版本时,发现了些不便之处。术语的翻译未在整个文本中得到统一,太过于“意译”,例如对“是”的翻译,我注意到至少存在三个词与之对应,分别为“是”“存在”“真”这是一个有风险的方法,例如有发现了此...
評分智者篇(通种论) 对话人:塞奥多洛,爱丽亚客人(客人),泰阿泰德 谈话人客人和泰阿泰德 从智者出发用定义来探寻和显明它究竟是什么。举例:以钓鱼为开始。钓鱼者是有技艺的人。,全部技艺分为两者:制作术和占有术。只要有人将先前某个非存在着导致为存在者,导致者为制作,被...
我也就是看瞭一遍,30歲生日當天買的
评分最後的辨析很精彩。智者的兩重防禦,其一是“非是的東西不可能存在”,來客以“動、靜、是、同、異”五個維度劃分世間萬物之後,“非是”隻是“異”,並不是“不是”,因此也可以存在。其二是“邏各斯如何可能錶述虛假的事物?”來客認為邏各斯可以錶述現實之幻像。於是智者被釘死在“用邏各斯錶達模仿現實的虛假知識的人”這一定義上。
评分智者,相當於今天的杠精+公知的綜閤體
评分(這篇讀得倉促,快記不清瞭)承接≪巴曼尼得斯篇≫中的思路柏拉圖具體闡述其嘗試解釋現象世界的通種論思想。前部分提到“是”的錶實在、錶真和一般語言係詞的功能區分;而後則以“是”以及“同、異”和“運動、靜止”兩對被認為是絕對相反的語詞作為基本範疇承認瞭絕對相反的範疇在特殊事物中結閤的可能性。“是”意指錶示事物實在性的本質和定義;而“運動、靜止”則作為對事物一般屬性的錶述。“是”異於“運動、靜止”因為“是”本身並不錶示運動或禁止的屬性;且“是”不能與“運動、靜止”相互分離以至於缺乏相互聯係(否則便是取消瞭“是”本身的實在性),則“是”和“運動、靜止”作為平行的範疇錶現為可以互相結閤的。(思考柏拉圖後期與亞裏士多德思想的聯係;其實柏拉圖晚期對話作為一種藝術形式的戲劇性無法與其中期作品相提並論。)
评分這一篇難度有點大,但看進去瞭就覺得相當精彩,盡管可能不知所雲。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書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