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标签: 田余庆 历史 魏晋南北朝 中国古代史 魏晋南北朝史 秦汉魏晋南北朝史 中国史 南北朝史
发表于2025-02-22
拓跋史探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结束十六国纷乱局面的拓跋鲜卑,是怎样从落后状态乘时崛起,担当了开启北朝,从而孕育隋唐的历史任务?
本书作者对这个问题作了回答。但他不是在传统北魏史的框架内,而是以北魏建国之前的代北时期为焦点、包括北魏时期的框架内,去探求拓跋部所体现的历史意义。他以敏锐深邃的史学眼光,论证了拓跋在与代北乌桓共生的百余年中发育成长,并从此积累了经验和力量。拓跋珪用野蛮手段建立残酷悖伦的子贵母死制度,暴力离散母族、妻族部落组织,巩固了拓跋君权和北魏政权,把拓跋部落联盟带进文明社会,完成这一历史任务。
拓跋珪的野蛮手段使拓跋部承受了巨大的精神痛苦,也留下了后遗症,以致后人不知道把拓跋史诗中充满野性的历史素材如何裁剪成皇帝认可的体面的国史。北魏国史大狱之兴以及北魏史学不振,根源盖出于此。
书中发表“猗卢之碑”残石版资料,亦将引起研究者的关注。
作者执着于历史新知的获取需要学界长远积累的愿望,修订本对原书有较多改动,订正了一些使用和认知史料的不足,也有若干见解上的变动。仍然意在提供一种研究的思路,奉献给同好读者,共做进一步的考索。
田余庆(1924—2014),北京大学教授。主要研究秦汉魏晋南北朝史。代表作有《东晋门阀政治》《秦汉魏晋史探微》《拓跋史探》。
从拓跋政权“母死子贵”的野蛮制度入手,探询这一传统背后为北魏国史所忌讳的历史隐情,对史料奇缺的早期拓跋史做了开拓性的研究。包括历史记载非常简单含混的离散部落,以及鲜卑和乌桓在代北地区共生并且曲折斗争的历史,努力还原拓跋族早年被后来北魏修史试图掩盖的血腥残酷的权力斗争,延伸到对北魏建国以后的两次国史之狱的研究。总体来说,因为受史料的限制,不少结论只能是模糊的推测,和《东晋门阀政治》相比,稍有强弩之末的感觉。
评分野蛮是自杀父兄无罪、儿子娶母亲的亲妹妹;文明是子贵母死、国史之狱。虽然孔子说“微管仲,吾其被发左衽矣”,但“仁”终究难逃“儒皮法骨”的荒唐。田先生是经历过野蛮的,“探头探脑”地进入拓拔史探,想来也是以荒唐对荒唐。
评分田先生暮年用力最深的代表作,延续了其一贯的风格,注重逻辑推理,在有限而又纷杂的北魏初期史料中发现问题,并给出解释,有些地方立论和其弟子李凭的代表作《北魏平城时代》不同,例如,关于拓跋什翼键之死,田先生认为是死于代北,其弟子则认为其战败后被俘,死于长安。田先生认为拓跋珪幼年成长于独孤部,而其弟子则认为拓跋珪曾因执父求降不孝,被苻坚流放于蜀,之后才回归代北。田先生认为北魏的被尊为太后的保姆并没有太大干预朝政的行为,其弟子则论证了“保姆干政”。历史学的魅力即在于此,二者虽为师生,但观点有异,毫无疑问的是,“离散部落”与“子贵母死”确实是理解北魏前期历史的重要钥匙。二人著作都有“阴谋”论史的味道。衰年力作,仍不减功力,不得不敬佩田先生的学术修养,再出一位这样的历史学家,很难了。
评分田老师治史之无私想、无结论预设的初衷与从基因上创新的方法论均为上乘。秉学术公器之念,无急进功利之心。史学新知需长远积累,做好早期投资又何尝不是呢?说到底,这是一个价值观和方法论的问题。
评分研究的完成度太低,太多的推测,作为历史研究来说不够严谨。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拓跋史探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