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渡,1958年生于台湾台中市,诗人、作家、媒体人。曾任《中时晚报》总主笔、辅仁大学讲师、台湾“中华文化总会”秘书长。曾出版过诗集、散文集、报告文学及传记作品《南方》《漂流万里》《民间的力量》《红云:严秀峰传》等十数种。2016年推出简体版作品《一百年漂泊:台湾的故事》,被评为年度十大“华文好书”之一。
这是一部“有温度感的台湾史”,杨渡以一支温热的笔,讲述被遗落的台湾故事;须有钱穆所要求的“温情”,才能探知杨渡的“温度感”。
从消失的凯达格兰族,到带着小提琴的革命家简吉、在大时代的飓风中飘荡的简娥和汤德章,再到巨变下的一九四五年、“二二八”中沉默的母亲林江迈、迷雾中的将军李友邦……这一段段温暖悲哀的岁月,鲜活而又荒谬。
“另一种凝视”,即不同于“本土意识”的自说自话,而是将现在的台湾放在历史的大脉络下考量,也是拨开层层迷雾,将不被关注的另一种抗争引入视线的尝试。
或许,历史总是在冷酷中有温暖,毁灭中有希望。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台湾一路走一路行,旅途中断断续续读完。和龙应台的《大江大海1949》接近的叙述方式,笔风平实温吞、稍显啰嗦,没有龙的情感浓烈、文字抓人,但是作为台湾的"本土人"能有"大历史"的格局看待台湾的前世今生,亦是不易。
评分杨渡专栏文章的结集,从一些不同的角度回顾台湾的历史。是一部有温度的作品
评分2017123。大航海时代的冲击,原始居民的消逝,日据时代的压抑与反抗,光复的希望与失望,二二八的血与泪……凝视历史,有时需要与现实保持距离,才能看得更清楚
评分全文最重要的就是第五章~深深深感叹之同胞情和对世界的悲悯之心
评分3/2 微信读书 台湾史很难写,因为总会有政治倾向的参杂并且陷入为了政治利用历史论证历史的问题,在《幌马车之歌》看到杨渡写的序很强势,那篇批斗红旗染绿的影评也是一鸣惊人,找来其著历史著作确实厉害。 本书亮点肯定在日据时期台共运动和二二八的问题,台共本来就是很难写的东西,台史博纪念谢雪红都被1450批斗了,如何分析其运动和思想对学者要求很大,邱的书很厉害但是我看不懂。这本的二二八也很精彩,二二八的中心问题不在省籍矛盾而是统治危机,比戴国辉的书好读,可以作为初读二二八的读物,反正比对岸绿派写的历史更加严谨且全面。 最后一章可以说是新台湾人的立场选择宣言,绿派强烈的划分敌我之间的界限并且进行挑拨离间煽动矛盾,政治人物脱离现实在省籍矛盾的伪问题上面纠缠,什么是本土确实是值得反思的。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