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探讨了西汉至初唐之间史学发展的线索与特点。作者指出在此期间,经史分离突破了经学一统天下的局面;汉末皇权的衰落导致了私人修史的盛行;隋唐皇权对修史的强力干预导致了官修正史传统的形成。本书自出版十年以来,广泛受到学界的好评。本次修订,作者将增加大量注释,对原来的错误、不足进行订正,并补充若干新的章节。
胡宝国,男,1957年生,社会史研究室研究员,研究方向为秦汉魏晋南北朝史,1982年毕业于河北师院历史系,同年入北京大学历史系攻读硕士学位。1984年12月毕业留校任教。1989年调入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历任助理研究员、副研究员、研究员。
按:胡宝国先生的这本书去年就读过一遍,当时读就颇惊叹于胡先生对于史料的熟稔程度以及推导结论的行云流水。今年重读一遍,又多了不少新的感受,对其中某些问题有了一点新见解,整理写出此文以示同好 一、概述 史学史的研究现在已经蔚为大观,但就其深度而言实在不如学术史和...
评分按:胡宝国先生的这本书去年就读过一遍,当时读就颇惊叹于胡先生对于史料的熟稔程度以及推导结论的行云流水。今年重读一遍,又多了不少新的感受,对其中某些问题有了一点新见解,整理写出此文以示同好 一、概述 史学史的研究现在已经蔚为大观,但就其深度而言实在不如学术史和...
评分自从多年前当米卢提出“细节决定一切”这一提法之后,这句话就在不同领域被借用,其确否当具体分析,但读胡宝国先生此书的第一印象就是此语,那就不妨借用一次吧。 魏晋南北朝史学似乎真已到了“细节决定一切”的地步,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史料相比于隋唐...
评分 评分之前读过胡宝国先生的《虚实之间》,那算是一本随笔集(包括书评和杂文),很喜欢他新鲜生猛的文字和寓谐于庄的性情,知道这是一位得了“活法”(用江西诗派语)的读书人。他的父亲是胡如雷,哥哥是胡宝华,都在隋唐史领域有专精,真可谓是“打仗亲兄弟上阵父子兵”了;他的师...
可以说读过了,删减的内容知道是哪些,增加的篇幅也看过了。很好,很好,很好
评分与近现代史学史相比,古代史学史研究的确逊色的多,2016年第1期某刊还在鼓吹白寿彝学派。《汉唐史学的发展》绝对是残花败柳中的一朵鲜花。其关键之处在于注重史学与学术史、社会史的关系;注重史学研究和历史研究相结合。再版序言声称“从史学内部寻找问题”颇赞同。近代领域的王汎森、桑兵,古代领域的胡宝国,简直可视为史学史前进的指向标。
评分作者很可爱
评分与近现代史学史相比,古代史学史研究的确逊色的多,2016年第1期某刊还在鼓吹白寿彝学派。《汉唐史学的发展》绝对是残花败柳中的一朵鲜花。其关键之处在于注重史学与学术史、社会史的关系;注重史学研究和历史研究相结合。再版序言声称“从史学内部寻找问题”颇赞同。近代领域的王汎森、桑兵,古代领域的胡宝国,简直可视为史学史前进的指向标。
评分算得上惜墨如金,大体上遵循前人讲过的不讲,前于先秦后于唐宋的不讲,可见君子爱口,读起来如清人札记,以小见大,又能暗隐纹理,由前证后。最漂亮的是战国文化传至西汉,史记与诸子关系的论述,串起了很多有意思的点,可谓史事勃兴之一例(若用力上溯先秦之源就更强了)。用内外二因推理扎实得很,挖出了不少史学史因果。对编年体、纪传体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论述也使人眼前一亮。中间几篇稍散一些。近日多见南北之论,多论及一面一代,如果可以融合起来一定会很有趣。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