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唐间史学的发展(修订本)

汉唐间史学的发展(修订本)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出版者:北京大学出版社
作者:胡宝国
出品人:
页数:252
译者:
出版时间:2014-10-1
价格:39.00元
装帧:精装
isbn号码:9787301248423
丛书系列:博雅撷英
图书标签:
  • 史学史
  • 胡宝国
  • 历史
  • 魏晋南北朝
  • 史学理论&史学史
  • 中古史
  • 学术史
  • 中国古代史
  • 汉唐史学
  • 史学发展
  • 历史研究
  • 古代史
  • 修订本
  • 学术著作
  • 中国历史
  • 史学思想
  • 文献研究
  • 史书编纂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美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本书探讨了西汉至初唐之间史学发展的线索与特点。作者指出在此期间,经史分离突破了经学一统天下的局面;汉末皇权的衰落导致了私人修史的盛行;隋唐皇权对修史的强力干预导致了官修正史传统的形成。本书自出版十年以来,广泛受到学界的好评。本次修订,作者将增加大量注释,对原来的错误、不足进行订正,并补充若干新的章节。

作者简介

胡宝国,男,1957年生,社会史研究室研究员,研究方向为秦汉魏晋南北朝史,1982年毕业于河北师院历史系,同年入北京大学历史系攻读硕士学位。1984年12月毕业留校任教。1989年调入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历任助理研究员、副研究员、研究员。

目录信息

再版序言
自序
一、《史记》与战国文化传统
二、经史之学
三、文史之学
四、《三国志》裴注
五、史论
六、杂传与人物品评
七、州郡地志
八、南北史学异同
九、读《南史》《宋书》推论正史与杂史的关系
附录一:汉代政治文化中心的转移
附录二:《史记》的命运与史学的变化
结语
· · · · · · (收起)

读后感

评分

评分

按:胡宝国先生的这本书去年就读过一遍,当时读就颇惊叹于胡先生对于史料的熟稔程度以及推导结论的行云流水。今年重读一遍,又多了不少新的感受,对其中某些问题有了一点新见解,整理写出此文以示同好 一、概述 史学史的研究现在已经蔚为大观,但就其深度而言实在不如学术史和...  

评分

经史的盛衰 —— 读《汉唐间史学的发展》札记 章实斋“六经皆史”的论断在后世得到了热烈的拥护。可是,如果说“六经皆史”的话,那么从前的“经”和史”是什么时候开始分离的?面对这个问题,如果我们用后世的学术分科的眼光去看,恐怕很难得出准确的答案。 在今人看来,《史...  

评分

读胡宝国先生的这本书受益匪浅,读完之后,对魏晋南北朝史学的发展、特点也有了更加深入的理解,此书不同于一般著作的泛泛而谈。众所周知,魏晋南北朝是士族社会,士族这个阶层对当时的政治、经济、文化、文学、玄学、史学有着重大深远的影响,然而具体到史学,士族阶层究竟是...  

评分

之前读过胡宝国先生的《虚实之间》,那算是一本随笔集(包括书评和杂文),很喜欢他新鲜生猛的文字和寓谐于庄的性情,知道这是一位得了“活法”(用江西诗派语)的读书人。他的父亲是胡如雷,哥哥是胡宝华,都在隋唐史领域有专精,真可谓是“打仗亲兄弟上阵父子兵”了;他的师...  

用户评价

评分

由小见大的典范之作。只看了一章,有空再看。

评分

笔力很重,转弯抹角的大结构,非常讲究,有点像魏碑。

评分

从《史记》到《史通》,从战国学术到魏晋南北朝学术,难得的史学史好书! 和初版比,修订版大致有如下不同: 1、第四章《<三国志>裴注》:删去第一节《汉末魏晋时期对<汉书>的注释》;把第二节《裴松之之<三国志注>》拆分成《裴松之之<三国志注>的特点》、《裴注出现的原因》两节;在章末附记《知识至上的南朝学风》一文节选。 2、第五章《史论》:第三节由《南朝史论》改为《东晋南朝时期的史论》。 3、增补一章为第九章:《读<南史><宋书>推论正史与杂史的关系》。 4、 增补附录二:《<史记>的命运与史学的关系》。

评分

沉潜的读书功夫,才能写出如此纯粹的作品。开篇“《史》《汉》籍贯书法差异”一则,尤其惊艳。

评分

作者思路真是非常清楚,下笔胸有成竹,而且细节周到,逻辑严密,真让人精神一震。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