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探讨了西汉至初唐之间史学发展的线索与特点。作者指出在此期间,经史分离突破了经学一统天下的局面;汉末皇权的衰落导致了私人修史的盛行;隋唐皇权对修史的强力干预导致了官修正史传统的形成。本书自出版十年以来,广泛受到学界的好评。本次修订,作者将增加大量注释,对原来的错误、不足进行订正,并补充若干新的章节。
胡宝国,男,1957年生,社会史研究室研究员,研究方向为秦汉魏晋南北朝史,1982年毕业于河北师院历史系,同年入北京大学历史系攻读硕士学位。1984年12月毕业留校任教。1989年调入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历任助理研究员、副研究员、研究员。
全書共八章並附錄二則,第一章敘述戰國傳統對《史記》之影響:人物籍貫記載格式,《太史公》彰明其子書之特徵。二章要義東漢經學衰微爲史學取得獨立地位創造了有利條件,而古文經學對史學影響頗大。三章論文史分離是南朝時人逐漸認識到文學的獨特性,而將史從文中獨立出去。四...
评分 评分 评分经史的盛衰 —— 读《汉唐间史学的发展》札记 章实斋“六经皆史”的论断在后世得到了热烈的拥护。可是,如果说“六经皆史”的话,那么从前的“经”和史”是什么时候开始分离的?面对这个问题,如果我们用后世的学术分科的眼光去看,恐怕很难得出准确的答案。 在今人看来,《史...
评分读胡宝国先生的这本书受益匪浅,读完之后,对魏晋南北朝史学的发展、特点也有了更加深入的理解,此书不同于一般著作的泛泛而谈。众所周知,魏晋南北朝是士族社会,士族这个阶层对当时的政治、经济、文化、文学、玄学、史学有着重大深远的影响,然而具体到史学,士族阶层究竟是...
拈花飞叶,举重若轻。
评分算得上惜墨如金,大体上遵循前人讲过的不讲,前于先秦后于唐宋的不讲,可见君子爱口,读起来如清人札记,以小见大,又能暗隐纹理,由前证后。最漂亮的是战国文化传至西汉,史记与诸子关系的论述,串起了很多有意思的点,可谓史事勃兴之一例(若用力上溯先秦之源就更强了)。用内外二因推理扎实得很,挖出了不少史学史因果。对编年体、纪传体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论述也使人眼前一亮。中间几篇稍散一些。近日多见南北之论,多论及一面一代,如果可以融合起来一定会很有趣。
评分四星半。作者家学渊源,父子俱师从周一良,周也是老辈学人中几乎唯一长期关注魏晋南北朝史学史的,本书撰述可说深得老辈治学佳处,读得细密,能以小见大,极见功力。不过继往有余,开新不足。秉持线性进步史观,多涉“发展”的概念,故有“南方史学具有先进性,北方史学自然要受到它的影响”之类断语。本书所谈“史学”大体是现代意义上的,至少是去经学化的史学,但缺乏思想史视角,没怎么探讨当时人历史观、历史著作观,也少比较研究谈论中国史料、史学之缺失或弊病。所讨论多就史学内部理路而言,甚少谈及外部因素——如书写材料的普及是否改变人们对“什么历史值得写下来”的观念。当时史学发展,或也应置于全局中来看,盖当时出现文学自觉、艺术自觉,史学书写的自觉也同步出现,并非偶然。
评分找同老签名跟要他老人家命一样……
评分可以说读过了,删减的内容知道是哪些,增加的篇幅也看过了。很好,很好,很好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