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史方法论十四讲

哲学史方法论十四讲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出版者: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作者:邓晓芒
出品人:
页数:529
译者:
出版时间:2019-4
价格:69.00元
装帧:平装
isbn号码:9787108062468
丛书系列:三联讲坛丛书
图书标签:
  • 哲学
  • 邓晓芒
  • 哲学史
  • 方法论
  • 思想史
  • 西方哲学
  • *三联@北京*
  • 思想
  • 哲学史
  • 方法论
  • 学术研究
  • 思想演变
  • 历史分析
  • 理论探讨
  • 学术入门
  • 逻辑思维
  • 知识体系
  • 批判性思维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美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哲学史方法论”是武汉大学哲学系三十余年来的经典课程,由哲学系老前辈萧萐父、陈修斋、杨祖陶等人创立。该课程的学术信念是,按照德国古典哲学的传统,把哲学史和哲学看作是一致的(即历史和逻辑的一致)。作者在授课过程中将这一古典哲学传统与西方现代哲学,特别是胡塞尔现象学的新思路进行了融合,并致力于使学生们意识到,现代西方哲学并未与“古典”哲学脱离,而恰恰是它的存在使古典哲学中的精华得以展现自身生命的全部潜能。本次再版,作者对全书进行了整体修订,并补全了原“第十三讲”中未完成部分,使讲稿拥有了更完整的面貌。

作者简介

邓晓芒

1948 年生,初中毕业即下乡插队当知青,1974 年回城当搬运工,1979 年考上武汉大学西方哲学史研究生,1982 年毕业,获硕士学位并留校任教,1989 年被评为教授。2009 年转任华中科技大学哲学系教授,2018 年被聘为湖北大学资深教授。中华外国哲学史学会常务理事,《德国哲学》杂志主编,专攻德国哲学,同时研究美学、文化心理学、中西文化比较等。

目录信息

第三版序言
第一讲 绪 论
第二讲 哲学史方法论新探
第三讲 论历史感
——现代解释学的启示
第四讲 中国哲学中的反语言学倾向
第五讲 中西辩证法的生存论差异
第六讲 辩证逻辑的本质
第七讲 关于道家哲学改造的临时纲要
第八讲 西方哲学史中的实体主义和非实体主义
第九讲 胡塞尔现象学导引
第十讲 马克思的人学现象学思想
第十一讲 苏格拉底和孔子的言说方式比较
第十二讲 让哲学说汉语
——从康德三大批判的翻译说起
第十三讲 对中国百年西方哲学研究中实用主义偏向的检讨
第十四讲 中国百年西方哲学研究的十大文化错位
后 记
再版后记
· · · · · · (收起)

读后感

评分

该书作者精通7中西哲学,不乏真知灼见,很有洞察力,给我们看中西哲学提供了新的视角和观点。 中国的哲学文化是积累的文化,是成熟的文化,西方的哲学是不断开拓的,是创新的。 中国人因尊崇圣人,听从圣人话语,故固步自封,西方人怀疑一切,尊重导师,更尊重真理,故不断...  

评分

该书作者精通7中西哲学,不乏真知灼见,很有洞察力,给我们看中西哲学提供了新的视角和观点。 中国的哲学文化是积累的文化,是成熟的文化,西方的哲学是不断开拓的,是创新的。 中国人因尊崇圣人,听从圣人话语,故固步自封,西方人怀疑一切,尊重导师,更尊重真理,故不断...  

评分

之前看过几个版本的哲学入门读书,要么是哲学观点的堆积,要么是打乱之后按照问题编排的哲学史,让人不得要领。 有人说,哲学是不能界定的,自然不能像其他学科那样有自己的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假若能被界定,那哲学就不再是哲学了,不能被界定恰恰是哲学的特点。 这个话听起...  

评分

该书作者精通7中西哲学,不乏真知灼见,很有洞察力,给我们看中西哲学提供了新的视角和观点。 中国的哲学文化是积累的文化,是成熟的文化,西方的哲学是不断开拓的,是创新的。 中国人因尊崇圣人,听从圣人话语,故固步自封,西方人怀疑一切,尊重导师,更尊重真理,故不断...  

评分

之前看过几个版本的哲学入门读书,要么是哲学观点的堆积,要么是打乱之后按照问题编排的哲学史,让人不得要领。 有人说,哲学是不能界定的,自然不能像其他学科那样有自己的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假若能被界定,那哲学就不再是哲学了,不能被界定恰恰是哲学的特点。 这个话听起...  

用户评价

评分

头三讲启发最大,历史研究即要尊重客观事实,也要当作一个生命体去体验。后面那些吐槽批评中哲部分也很有趣。西方是火,中国是气,西方是逻各斯,中国是妙悟,西方是自由意志,中国是纲常名教...

评分

中西哲学对比颇有见地,但我对所谓的现象学的意义追求以及以人为中心的历史观这一套实在不敢苟同,人各有志。

评分

不是入门书,但可助入门,对自身思维的一次重新锻炼

评分

也算的上是邓师徒孙了,扪心自问,这书也就吃透了30%。邓晓芒、杨立华、张汝伦,目前为止算的上是对我自己哲学导论思考过程中影响最大的三位老师了,还得要把原著读明白再回头品他们。说回这书,十四讲从解释学、语言学、现象学、逻辑学、马克思哲学、中西方比较都有一个方法和视野上的开拓,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这应该是每个想要接受系统的哲学训练与哲学思考学子的入门佳作与哲学科班“小哲学家们”的进阶指南。

评分

201912打卡。根据研究生班讲课录音整理的书,外行读起来并不费力,可能邓老多是站在中西比较的角度,有很多中国文化的东西;可能由于课堂开放,有外系外校的旁听,作者加了一些生活经历,“接地气”。有几讲都是当时发表过的内容,转成了讲稿,还是比较容易提炼,初版距今已经十多年,不知作者每次开这门课内容变化大不大。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