靖海澄疆

靖海澄疆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出版者:中华书局
作者:马幼垣
出品人:
页数:681
译者:
出版时间:2013-3-1
价格:98.00元
装帧:平装
isbn号码:9787101087307
丛书系列:
图书标签:
  • 历史
  • 近代史
  • 军事
  • 马幼垣
  • 海军
  • 中国近代史
  • 海军史
  • 海外中国研究
  • 历史
  • 军事
  • 海洋
  • 国防
  • 古代
  • 中国
  • 战略
  • 海防
  • 战争
  • 疆域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美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本书是中国近代海军史的研究论文集,对晚清中国海军的创建、民国海军的发展以及抗战时期海军在香港的表现等问题进行探讨,在世界海军发展的脉络中展现中国海军发展的历程。本书搜讨了大量学者未予注意或难以见到的中外海军史资料,运用了海军的高科技知识,发前人所未发之覆。尤其是本书收录了很多珍贵的舰只照片,以详细的舰只数据表格和型线图,直观展现舰只设计和特征,使人耳目一新。

作者简介

马幼垣,美国耶鲁大学博士,曾任美国斯坦福大学、台湾大学、香港大学等校客座或兼任教职,香港岭南大学中文系中国文学讲座教授。文史兼精,著作宏富,研究以中国古典小说和海军史为主,兼治中西交通史。代表作有:《中国小说史集稿》、《水浒论衡》、《水浒二论》、《水浒人物之最》、《景印两种明代小说珍本序》等;合编《中国传统短篇小说选集》等。

目录信息

自 序 i
参考资料简称表 1
清季篇
鸦片战争期间的侵华英舰 3
奥意利萨海战及其对北洋海军黄海海战布阵的影响 23
亨利华尔代沪所购美制舰考 33
刘步蟾和东乡平八郎
——中日海军两主将比较研究四题 47
詹天佑曾否参加甲申中法海军马江战役问题平议 89
北洋海军“平远”舰考释 115
中日甲午战争黄海海战新探一例
——法人白劳易与日本海军三景舰的建造 171
北洋海军送舰只往长崎入坞怎样看也是极度愚笨之举
——敬答孙建军先生 191
马吉芬与北洋海军 231
甲午战争期间李鸿章谋速购外舰始末 253
甲午战争以后清廷革新海军的尝试
——以向外购舰和国内造舰为说明之例 339
民国篇
抗战期间未能来华的外购舰 381
汪伪海军舰只初探 403
灵甫舰
——流落异邦的中国海军孤儿 451
香港篇
抗战期间中国海军助守香港始末 465
与香港光复有关的两个海军问题 477
评论篇
大陆上的中国近代海军史研究,1949-2000 535
参考书目 569
人名索引 637
舰船名索引 645
特别名词索引 667
后 记 677
再后记 679
又再后记 681
· · · · · · (收起)

读后感

评分

早就知道研究《水浒传》的海外学者马幼垣先生还在台湾出过一本《靖海澄疆:中国近代海军史事新诠》,而且学界评价不错。去年我在淘宝看到时,曾想买下,但300元实在太贵,也就忍痛作罢。好在今年我们内地的中华书局出版了此书,于是急匆匆买来。该书600多页,篇篇精品,...  

评分

读目录即可知《靖海澄江》不是系统的研究,它的主要意义我认为是拾遗补阙和开拓视野。而在读《靖海澄江》之前,把大陆的甲午/北洋资料尽量浏览一过是有好处的,因为非如此则不足以理解作者的情绪和态度,也不足以评估他对那些草率之见作出的引述和驳斥。 甲午/北洋研究不是显...  

评分

北洋舰船为何要去长崎油修? ——再与马幼垣先生商榷   孙建军 一、前言 我的一篇小文《1886年北洋舰船长崎油修起因辨析》(以下简称“辨析”)(1),对夏威夷大学荣休教授马幼垣先生的大作《中日甲午战争黄海海战新探一例——法人白劳易与日本海军三景舰的建造...  

评分

北洋舰船为何要去长崎油修? ——再与马幼垣先生商榷   孙建军 一、前言 我的一篇小文《1886年北洋舰船长崎油修起因辨析》(以下简称“辨析”)(1),对夏威夷大学荣休教授马幼垣先生的大作《中日甲午战争黄海海战新探一例——法人白劳易与日本海军三景舰的建造...  

评分

北洋舰船为何要去长崎油修? ——再与马幼垣先生商榷   孙建军 一、前言 我的一篇小文《1886年北洋舰船长崎油修起因辨析》(以下简称“辨析”)(1),对夏威夷大学荣休教授马幼垣先生的大作《中日甲午战争黄海海战新探一例——法人白劳易与日本海军三景舰的建造...  

用户评价

评分

中国历史必读书,无他,作者水平太高

评分

牛逼书终于大陆出版了

评分

马幼垣雄霸,可与何炳棣、黄彰健并称“海外史学三雄”。张荫麟、王家俭、唐德刚尽被数落。对49年后大陆海军史研究更多有批评,老辈只肯定了戚其章,新辈则赞姜鸣注释清晰、能用西方罕见史料,赞陈悦《北洋海军舰船志》图文并茂。 第一篇谈鸦片战争时的侵华英舰,他利用外文资料涸泽而渔,是其长处,这点茅海建都相形见拙。但其议论却也多文人臆想,比如认为应待英舰近海时万舟齐发,“一旦靠近彼舰,即可飞索攀登,短兵攻击。”这已是茅海建批评过的文人用兵。 马老多篇文章强调日本海军的软体素质(人才、训练、纪律等)优于北洋海军。典型即是,现在海军史著能把黄海海战的过程讲清楚,就得益于日本海军留下的详细、且依行规作的记录(按分秒记录战程,并附以照片和详确的海战进展图)。否则,单凭中方间接片段偏颇护短的记述,根本无法说清。

评分

中国历史必读书,无他,作者水平太高

评分

海军史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