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亡啓示錄

清亡啓示錄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2025

出版者:中信齣版社
作者:馬勇
出品人:
頁數:224
译者:
出版時間:2012-11-20
價格:CNY 35.00
裝幀:精裝
isbn號碼:9787508634999
叢書系列:財新叢書
圖書標籤:
  • 曆史
  • 馬勇
  • 晚清史
  • 中國近代史
  • 晚清
  • 近代史
  • 政治哲學
  • 清末
  • 清亡啓示錄
  • 曆史
  • 變革
  • 帝國衰落
  • 政治
  • 反思
  • 近代史
  • 中國
  • 權力
  • 命運
想要找書就要到 小美書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具體描述

編輯推薦:

百年前的一百天,如何導緻一個王朝的滅亡

身處變局的各色人物,又如何決定瞭中國此後的走嚮

那被妖魔化的晚清十年,真麵目究竟為何?

更重要的是,這個危機啓示瞭什麼?

馬勇做過古代史研究,做過儒傢經學史研究,最終興趣點卻落在晚清70年。他一方麵對此前的主流研究充滿疑惑,一方麵覺齣現實與百年前的諸種關聯,認為有必要從來路中尋齣答案。

懷著一份對先人的溫情與理解,他重新講述 100年前的曆史。

——《獨立閱讀》

內容簡介:

《清亡啓示錄》講述瞭一個王朝為何會在一百天的危機中走進曆史。

曆史無法遺憾,也不必惋惜,走過的就是走過瞭。隻是一百年後迴望大清王朝,特彆是分析這個貌似強大的王朝為什麼在一場危機麵前不堪一擊,這個過程究竟有哪些教訓可以汲取?這是這本《清亡啓示錄》探究的問題。

2012是清帝退位的100周年,《清亡啓示錄》重點敘述分析瞭清朝最後十幾年走過的路,從1894年開始的維新時代到1901年開始新政到之後的君主立憲預備,清廷掙紮著改革,以試圖挽救風雨飄搖的大清帝國,然後最後清廷的幾個失誤使得所有的努力前功盡棄,最終使得大清走進曆史。

著者簡介

馬勇,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員,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教授、博士生導師。著有《1894-1915:夢想與睏惑》《超越革命與改良》《從戊戌維新到義和團(中國近代通史第四捲)》《1898年中國故事》《1900年尷尬記憶》《1911年中國大革命》《重讀近代史:1898年那場未遂政變》《晚清二十年》 等。

圖書目錄

自 序 IX
第一輯 新世紀新選擇
改革為什麼走嚮反麵 ^003
清廷的覺醒 ^004
從君主專製到君主立憲 ^006
兩個緻命失誤 ^008
從君憲到共和 ^011
幾點啓示 ^014
以改良反製革命 ^017
從維新到新政 ^018
“三個有利於” ^020
梁山好漢沒有自願的 ^022
那撥迴歸社會主流的人 ^025
一個激進青年的成長 ^026
革命逐漸陷入睏境 ^028
迴歸主流 ^032
清末社會的官民衝突 ^035
反貪腐並不必然反體製 ^035
抑豪強與“養魚政策” ^038
鴕鳥終將引爆動蕩 ^039
第二輯 走嚮憲政
“有計劃政治”:預備立憲日程 ^045
外交危機打亂立憲步伐 ^047
各方要求速開國會 ^048
朝廷同意提前正式立憲 ^051
“軍機處不議”之智慧 ^053
政治改革爭論的焦點 ^054
軍機處存廢之爭 ^056
“五不議”換來政治改革空間 ^058
毀譽攝政王 ^061
一個不錯的王爺 ^061
堅信“有計劃政治” ^063
錯誤援引《欽定憲法大綱》 ^066
資政院的悲劇 ^069
非常態過渡機構 ^070
立法與行政的衝突 ^071
淪為雞肋 ^075
第三輯 政治改革的限度
皇族內閣錯在哪兒 ^079
清廷對立憲的讓步 ^080
政治變動的惡性互動 ^081
皇族內閣暴露真麵目 ^083
鐵路國有的正當與失當 ^087
民間資本進鐵路 ^089
官商閤辦到“國進民退” ^090
在四川跌瞭一個大跟頭 ^092
為什麼是新軍 ^095
辛亥革命第一槍 ^095
從忠誠衛士到掘墓人 ^098
“忠誠教育”是雙刃劍 ^100
兵諫的政治訴求 ^103
新軍起事兩大動因 ^104
湖北軍政府的政治底綫 ^106
中央軍緻命一擊 ^108
誰是君主立憲的受害者 ^111
君主立憲對誰有利 ^111
走嚮君主立憲 ^113
君主立憲不利於誰 ^115
第四輯 彆瞭,皇上
當君憲成為往事 ^121
君憲先鋒 ^122
君憲主義危機 ^124
君憲成為曆史 ^126
彆瞭,皇上 ^129
體製內抗爭 ^129
最後的善意忠告 ^132
轉嚮共和 ^134
皇族傷國 ^137
食利者階層走嚮前颱 ^138
政治變革急先鋒 ^140
君憲瞭,皇族該乾什麼 ^142
共和關鍵 ^145
戰爭的最高境界 ^146
共和成瞭唯一齣路 ^147
“黃袍加身” ^150
君憲主義落幕 ^153
化危為機 ^154
希望似在前麵 ^156
憲政終結 ^157
大清皇族今安在 ^161
溥儀和他的父親 ^162
皇叔們 ^164
落地的鳳凰 ^166
慶王爺和他的後代 ^167
窮睏潦倒的鎮國公載澤 ^169
川島芳子和她的老爹 ^169
第五輯 晚清的意義
辛亥的意義 ^173
辛亥革命完成瞭自己的曆史使命 ^173
在什麼意義上說辛亥革命是失敗的 ^176
辛亥革命對後世中國的影響與啓迪 ^179
晚清與民國:經濟層麵的比較 ^183
革命就是要解放生産力 ^184
革命一定能解放生産力 ^187
從孫中山到袁世凱:民初亂局的一個解釋 ^193
誰的臨時政府 ^194
民國法統 ^198
尊重曆史,善待前人 ^202
百年中國的進與退 ^207
清亡的啓示 ^208
進與退 ^209
變與不變 ^210
· · · · · · (收起)

讀後感

評分

这本书买了很久但是一直都没特别想看,因为就和假药一样,中国的所谓专家能信任的好像真的不多;无聊周日下午,拿起来看看,就被吸引了,很快就把一本书看完了;毕竟这本书不太长,即使是清末的短短100天其实也不能详细描写所有的方方面面,而且在很多细节方面,书中也没有描述...  

評分

晚清覆灭的历史解构:宪政分权改革下的离心效力 几乎所有的论调都一致认为,导致清朝覆灭的最终原因主要得益于宪政改革的推行迟缓,但是,倘若我们能够重新梳理起这段历史也就不难发现,晚清宪政...  

評分

从今天来感觉晚清的最后十年,仿佛是很久以前的事情,毕竟在大清与现代之间,隔着民国建立,军阀混战,新中国成立这些波澜壮阔的大事。但如果仔细一算,1909年左右,距今也不过才百年,一百年的时间对于习惯了中国历史动辄“百年过去”的口吻来说,其实已经相当短了。但是奇怪...  

評分

晚清覆灭的历史解构:宪政分权改革下的离心效力 几乎所有的论调都一致认为,导致清朝覆灭的最终原因主要得益于宪政改革的推行迟缓,但是,倘若我们能够重新梳理起这段历史也就不难发现,晚清宪政...  

評分

钱穆曾言,对历史应怀有一种温情与敬意。马勇教授的尝试让我们感受到了这份情怀。 其实革命一开始不是社会的主流,智识之士多以立宪改革作为推动目标,而清廷起初的新政与立宪尝试也赢得国内外的普遍支持,革命一度陷于低潮。但随后清廷却因两个“致命失误”(皇族内阁与铁路...  

用戶評價

评分

不錯的書,非常客觀公允

评分

書是不壞,但讓我有點失望。書名裏麵的“啓示錄”三個字讓我充滿瞭期待,結果不過如此,對辛亥革命中的武昌首義的描述在我看來顯得相當粗糙,甚至有誤導的嫌疑。對於我來說,這本書的價值更多體現在專門拿齣一章來寫革命之後那些曾經的貝勒格格們各自飄零的命運,盡管寥寥數語,也足夠讓人唏噓不已

评分

厚度應該再減減,明顯類似專欄集結齣版,前後篇章囉嗦而重復,經濟層麵看辛亥還算是新觀點,可惜木有數據,少瞭點學術嚴謹性,相對於雪珥那些東西,算是淺薄的,中信的書真的是不如三聯什麼的耐讀。

评分

沒有如果。有個問題,最高領導人的思維轉換為何如此之快?之前有鋪墊?作者貌似沒說。像是有罪推定。

评分

有極強的現實感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書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