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书是美国汉学家艾恺与“最后的儒家”梁漱溟1980年访谈的双语精选本,1980年8月,艾恺来京对梁漱溟先生进行了连续14天的采访。这次访谈内容由北京“一耽学堂图书室”根据录音资料整理,随后由艾恺教授将之翻译成英文,以Has Man a Future? –Dialogues with the Last Confucian为题由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于2010年出版。本书以上述资料为底本,精选最能体现梁漱溟先生思想与经历的谈话内容,将原来按时间顺序整理的访谈文本按主题与逻辑顺序重新调整结构,划分为梁漱溟的“思想”、“历史经历与社会交往”以及“品评当年人事”三大部分,以期重现山河破碎时中国知识分子的持守与担当,品评毛泽东、周恩来、陈独秀、李大钊、梁启超、蔡元培、陶行知等风流人物,回顾梁漱溟风云激荡的一生。
梁漱溟,一位具有传奇色彩的思想家、教育家、社会活动家。他只有中学文凭,却被蔡元培请到北京大学任教;他成长于京城,却长期致力于乡村建设;他一生研究儒家学说,然而内心向往佛家生活……他一生始终追问两个问题:一是人生问题,即人为什么活着;二是中国问题,即中国向何处去。
艾恺,1975年获美国哈佛大学博士学位,师从费正清、史华慈,是当代最活跃、最有影响力的汉学家之一,现任芝加哥大学历史系教授。著有《最后的儒家——梁漱溟与中国现代化的两难》、《世界范围内的反现代化思潮——论文化守成主义》等。
一 很多人知道梁漱溟,不是因为他的邹平实验,也不是因为他的著作,而是因为他和毛主席的吵架。在那个年代,谁人竟敢和毛主席吵架?恐怕也只有梁氏一人。 建国以后的政治气氛,一直是颇为紧张的。即便在公认较为宽松的50年代,其实也很难容忍思想上异端的存在。我们常常有...
评分如说溟溟之中自有一种缘分存于世间,我还是信的。自幼跟爷爷奶奶长大,居于“梁莹小区”,出小区上山不过10几分钟便是梁漱溟之墓,而且我求学之所在的高中——“邹平一中”便是昔日梁老创建的“乡村教育学院”。年幼无知时自以为尊大,目中无人,对教育制度又多有诟病,自然...
评分作为一位文化名人,梁漱溟有十分广泛的社会关系。他曾与中国近现代历史上的许多政要(包括国共两党的最高层领袖)交往密切,并对其中一些人产生了影响。从《梁漱溟晚年口述》(下称《口述》)中,我们既可以看出梁漱溟超然于权势的独立人格,也可看出不同时代里中国知识分子不...
评分美国学者艾恺曾经采访晚年的梁漱溟老先生,留下详尽的录音资料,经整理后出版。艾恺在中文版序言中表示,梁老上来就以佛学开篇,但认为自己是儒家。在访谈中,梁老称赞过马克思主义,肯定过道教,还夸奖“真正的基督徒”马歇尔将军是一个好人。 艾恺表示,他曾为此感到困惑,...
评分<这个世界会好吗>去年1月出的书。当时各家媒体跟得蛮紧,眼下的书评很容易就能起到让人根本不想去读原著的作用。直到前两天,和人换来一本,随手翻完了。 内文设计得不错,访谈录好读得多,多少有点看名人八卦的意思。梁对一干风云人物的点评:晏阳初缺乏哲学头脑、看得浅,胡...
2010我读过最棒的书!
评分fragmented, naive & behind the times
评分思想家跟学问家不同,学问家他知道的东西多,他吸收的东西多,那么在吸收、多看、多知道里边当然也有创造,没有创造不能去吸收。可是在一个思想家来说,他不同于学问家的,就是虽然他也需要多知道些东西——不知道古今中外的一些个知识,他也没法成为思想家——但是呢,他的创造多于吸收,跟学问家不同。那么,我承认自己是一个有思想的人,并且是本着自己的思想而去实行、实践的人,独立思考,表里如一。
评分貌似删略了好多。。要看的话还是看其他版本的。。
评分貌似删略了好多。。要看的话还是看其他版本的。。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