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世界會好嗎

這個世界會好嗎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2025

出版者:外語教學與研究齣版社
作者:梁漱溟
出品人:
頁數:295
译者:(美)艾愷
出版時間:2010-9
價格:45.00元
裝幀:平裝
isbn號碼:9787513500845
叢書系列:博雅雙語名傢名作
圖書標籤:
  • 梁漱溟
  • 文化
  • 思想
  • 口述史
  • 知識分子
  • 曆史
  • 社會
  • 思辨
  • 世界未來
  • 人性善惡
  • 社會變遷
  • 希望
  • 信仰
  • 哲學思考
  • 人類命運
  • 文明發展
  • 心靈成長
  • 和平願景
想要找書就要到 小美書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具體描述

該書是美國漢學傢艾愷與“最後的儒傢”梁漱溟1980年訪談的雙語精選本,1980年8月,艾愷來京對梁漱溟先生進行瞭連續14天的采訪。這次訪談內容由北京“一耽學堂圖書室”根據錄音資料整理,隨後由艾愷教授將之翻譯成英文,以Has Man a Future? –Dialogues with the Last Confucian為題由外語教學與研究齣版社於2010年齣版。本書以上述資料為底本,精選最能體現梁漱溟先生思想與經曆的談話內容,將原來按時間順序整理的訪談文本按主題與邏輯順序重新調整結構,劃分為梁漱溟的“思想”、“曆史經曆與社會交往”以及“品評當年人事”三大部分,以期重現山河破碎時中國知識分子的持守與擔當,品評毛澤東、周恩來、陳獨秀、李大釗、梁啓超、蔡元培、陶行知等風流人物,迴顧梁漱溟風雲激蕩的一生。

著者簡介

梁漱溟,一位具有傳奇色彩的思想傢、教育傢、社會活動傢。他隻有中學文憑,卻被蔡元培請到北京大學任教;他成長於京城,卻長期緻力於鄉村建設;他一生研究儒傢學說,然而內心嚮往佛傢生活……他一生始終追問兩個問題:一是人生問題,即人為什麼活著;二是中國問題,即中國嚮何處去。

艾愷,1975年獲美國哈佛大學博士學位,師從費正清、史華慈,是當代最活躍、最有影響力的漢學傢之一,現任芝加哥大學曆史係教授。著有《最後的儒傢——梁漱溟與中國現代化的兩難》、《世界範圍內的反現代化思潮——論文化守成主義》等。

圖書目錄

目錄

第一章 我不是學問傢,而是一個思想傢
我的思想的根本就是儒傢跟佛傢
佛傢
佛傢對生命的一個看法
小乘佛教主要是齣世
大乘佛教——我為什麼既是一個佛教徒,又是一個儒教徒
“戒、定、慧”與禪宗故事中的“棒喝”
最高的解放就是成佛
儒傢
孔子的學問是生命、生活之學
我算是陸王派
王陽明的“明心見性”
佛傢與儒傢:高明的人通達無礙
佛跟孔子的異同
我在思想上傾嚮佛傢,生活上走儒傢的路
我不夠一個學問傢,而是一個思想傢
第二章 現實問題和人生問題占據著我的頭腦
從同盟會到北大
從參加同盟會到任教北大
與陳獨秀、李大釗共事
介紹熊十力到北大任教
辜鴻銘有見識,但思想主張很偏
我與清華國學院四大導師
我與鄉村建設
我在山東辦學的經曆
我做閻锡山顧問的時候
韓復榘與鄉村建設研究院
我的鄉村建設主張
我的二兒子是陶行知的弟子
奔走國事
馮玉祥讓士兵又愛又怕
我的學生徐名鴻與福建人民政府
我與李宗仁的“戰地黨政委員會”
我與蔣介石的來往
我對鬍宗南和陳誠的印象
蔣介石最大的貢獻
周恩來是一個完人
與毛澤東相交:對中國前途的認識
我和其他政治活動傢的不同
1949 年以後的歲月
我想保留一個中間人的地位
哲學教授張東蓀
1953 年9 月,自己心太盛、氣太高
動亂歲月裏的堅守
三軍可奪帥也,匹夫不可奪誌
我一生最重要的大事
第三章 我對他人、世界和自身的看法
當年人事
晏陽初對鄉村問題缺乏哲學的頭腦
鬍適的頭腦是粗淺的
康有為的價值是在他比較早的時候
點評“新儒傢”代錶人物
同代中對我有影響的人
我所佩服的人
最偉大的中國人物恐怕還是毛澤東
我對世界的看法
我贊成白話文運動•我不保守
對五四運動的評價
我為什麼反對當年的佛教
中國的道德:是非的標準不要嚮外找
中國是散漫而容易和平的社會
中西社會分歧的開始
理性、理智與靈性
習俗與真理:極高明而道中庸
西方文化、中國文化與印度文化
發展總是好的
現代化的危機不會很大
對婦女解放運動的見解
我對美蘇的看法
中國的前途、世界的前途
對青年的希望:在這個有希望的時候要各盡所能
對思想界的勸告
我是一個怎樣的人
我的嗜好
我如何養生
我為什麼對中醫感興趣
我不是個聖人
我的宇宙觀
我怎麼看待死亡
迴顧一生:越平淡越好
· · · · · · (收起)

讀後感

評分

梁漱溟先生晚年口述了这本书——《这个世界会好吗?》 这话原是有出处的。 62年前,梁漱溟的父亲梁济先生正准备出门,遇到漱溟。 梁济先生问:“这个世界会好吗?” 梁漱溟回答:“我相信世界是一天一天往好里去的。” “能好就好啊!”梁济说罢就离开了家。 三天之后,梁济投...  

評分

佛家之学首要在发愿,儒学之学首要在立志,而西方人从乎爱智则首要在冷静地客观态度研究外在事物,此分明各自趋走一途,乃比而同之,日哲学!哲学!岂不可笑! 愈要明白人类的心理,便不得不先求自心的了解“我要从了解自己起去了解别人” 世俗人外重内轻,身随物走而离失乎...  

評分

一直思慕前朝旧事。那段文韬武略怪人辈出的时空,名字太多,故事太多,总腾不出心境好好阅读。 就像梁漱溟,记忆中早就有这个名字,角角落落的八卦也知道的不少,但真正静下心来读他的东西,还是从这本《这个世界会好吗》开始。 说来有些讽刺,对于这个符号帽子一大堆的...  

評分

作为一位文化名人,梁漱溟有十分广泛的社会关系。他曾与中国近现代历史上的许多政要(包括国共两党的最高层领袖)交往密切,并对其中一些人产生了影响。从《梁漱溟晚年口述》(下称《口述》)中,我们既可以看出梁漱溟超然于权势的独立人格,也可看出不同时代里中国知识分子不...  

評分

这个世界会好吗?!911啦、伊拉克战争啦、朝核问题啦,这些个世界上的事情就不论了,就我们的生活而言,电影能拍成那样~电视无聊成那样~写书能抄成那样~小孩儿都师洋那样~~~~就我的工作接触而言,咳~所以,这样一个书名,便是足够理由,让我心为之一颤。 而这句话的...  

用戶評價

评分

廓然大公,物來順應

评分

艾瑪,隻對第一章佛教和儒傢的解讀感興趣,後麵曆史什麼的就讀不下去瞭。但終歸還是本好書,梁先生還是位大師。

评分

fragmented, naive & behind the times

评分

聽梁漱溟講那過去的故事

评分

思想傢跟學問傢不同,學問傢他知道的東西多,他吸收的東西多,那麼在吸收、多看、多知道裏邊當然也有創造,沒有創造不能去吸收。可是在一個思想傢來說,他不同於學問傢的,就是雖然他也需要多知道些東西——不知道古今中外的一些個知識,他也沒法成為思想傢——但是呢,他的創造多於吸收,跟學問傢不同。那麼,我承認自己是一個有思想的人,並且是本著自己的思想而去實行、實踐的人,獨立思考,錶裏如一。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書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