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的儒家

最后的儒家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出版者: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作者:(美)艾恺
出品人:
页数:373
译者:王宗昱
出版时间:2013-10-1
价格:CNY 49.00
装帧:平装
isbn号码:9787513536288
丛书系列:
图书标签:
  • 梁漱溟
  • 传记
  • 中国知识分子与思想
  • 最后的儒家———梁漱溟与中国现代化的两难
  • 近代史
  • 国学
  • 文化
  • 民国
  • 儒家思想
  • 中国哲学
  • 传统文化
  • 历史人物
  • 伦理道德
  • 古典文献
  • 士人精神
  • 文化传承
  • 思想史
  • 现代启示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美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最后的儒家:梁漱溟与中国现代化的两难》是海内外第一部研究梁漱溟的专著,深入考察了梁漱溟的成长背景、思想发展轨迹、重要社会活动,并将之置于世界性反现代化思潮的大背景下予以解读。本书1979年获美国历史学会东亚史研究最佳著作奖。

《最后的儒家》是我读过的思想史传记中首屈一指的著作。对中国近代社会、文化以及梁漱溟本人的深入见解在书中比比皆是,构思和文笔彰显出大师功力,仅仅是第一页就把读者深深吸引住了。本书虽说是严谨的史学著作,各种资料来源不啻几百种,却如小说般让人读得津津有味。 ——谢伟思(John S. Service)美国资深外交官、1944年作为美军迪克西使团成员访问延安

他是个了不起的人物,从性情、智慧、个人人格各方面来讲,在这种时代,要找这种人,已经不太容易了。他的议论不管是对是错,都有真知灼见。他和一般社会上的名人、名流不同,像胡适之、梁任公等“时代名流”,没有一个超过他的。——现代新儒家代表人物 牟宗三

环顾当今之世,在知识分子中能有几个人不唯上、唯书、唯经、唯典?为此舞文弄笔的人也不少,却常常不敢寻根问底,不敢无拘无束地敞开思想,进行独立思考。可见要真正做一个思想家,是多么不容易。正因为是物以稀为贵吧,我对梁先生的治学、为人,是一直抱着爱慕心情的。——社会学家、人类学家 费孝通

梁先生的人生有点像个圣人,圣人悲悯持世,进而止不住要救世,总想把自己的思想付诸行动,来改善这个社会。一般的读书人安于书斋,只满足于笔下风云,多徘徊于砚中风韵。从这个意义来讲,梁先生有些类似于甘地这样的圣者,通过自己的不断奔走感化大地,于改造人生与社会中践履一己的感悟。——清华大学法学院教授 许章润

艾恺提供了一个引人入胜的视角,方便我们审视中国革命,思考何为奉献和责任……有鉴于此书与中国目前的问题息息相关,并圈点了当代中国领导人无法回避的思想社会的难题,其出版可谓逢时矣!——史景迁(Jonathan D. Spence)

作者简介

梁漱溟(1893年10月18日-1988年6月23日),原名焕鼎,字寿铭。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社会活动家、爱国民主人士,著名学者、国学大师,主要研究人生问题和社会问题,现代新儒家的早期代表人物之一,有“中国最后一位儒家”之称。梁漱溟受泰州学派的影响,在中国发起过乡村建设运动,并取得可以借鉴的经验。代表作有《乡村建设理论》、《东西文化及其哲学》、《人心与人生》、《中国文化要义》等。

艾恺(Guy S. Alitto),1975年获美国哈佛大学哲学博士学位,现任芝加哥大学历史系教授。著有《南京十年的乡村建设》、《世界范围内的反现代化思潮——论文化守成主义》、《这个世界会好吗?——梁漱溟晚年口述》等。

目录信息

中文版序言 | 1
导论 | 1
第一章 父与子 | 15
第二章 精神异常、自杀、成圣 | 32
第三章 北京大学的孔夫子和文化 | 65
第四章 中西文化(一) | 77
第五章 《东西文化及其哲学》的社会反应 | 122
第六章 梁漱溟的上下求索,1922—1926 | 131
第七章 广东与河南:乡村重建的开端,1927—1931 | 150
第八章 中西文化(二) | 172
第九章 乡村重建:儒家的现代化 | 188
第十章 “南京十年”时期之乡村建设:一个政治和社会的分析 | 221
第十一章 山东的乡村建设 | 232
第十二章 抗战时期和战后:政治和论战 | 271
第十三章 回到北京 | 310
第十四章 1986 年跋 | 324
参考书目 | 339
· · · · · · (收起)

读后感

评分

评分

读这本书是很偶然的事件,那天从朋友那看到这本书便借回来读了。 从一个接受西方教育而没有受到传统教育最终却成为了儒者,一位没有接受过大学教育却成为了大学教授,一个从来没有出过国留过洋的却因《东西文化及其哲学》一书成为了闻名世界的哲学大师。梁漱溟的一生是...  

评分

“你这个问题太大。我这儿回答不了你。”去年12月中旬两个星期,梁钦宁陪艾恺从山东曲阜一路西行,向中国读者隆重推荐《最后的儒家》。恰值梁漱溟诞辰,在关注完世界互联网大会不久,《零边际成本社会》也才在中国书市推出,这边另一个方向的文化活动让我很快从经济盛会扎堆的...  

评分

直觉告诉我形容梁漱溟的一生,用“飞蛾扑火”最适合不过,本着严谨精神,度娘了一把“飞蛾为什么扑火”,发现梁先生之所以扑火,和飞蛾竟有雷同之处啊…… 飞蛾扑火,是因为其仅靠复眼视觉系统通过光线来判断方向,而自然界中,原本火只会发生在异常情境,比如雷电、野火、火...  

评分

为一个学者作传不是一件易事,因为不仅要理解学者的思想,还要把握其发展的脉络。从字里行间可以看出,作者显然是对梁漱溟的思想做了深入的研究。此外,书的内容还受到了梁本人的认可,所以不得不说这是一本研究性传记,一本有价值的好书。 梁漱溟一向主张用中国文化的理智,通...  

用户评价

评分

关于乡村治理,眼光超前,直至今天,乡村治理的问题仍然没有解决

评分

“总结起来说,我不是一个书生,我是一个拼命干的人,我一生是拼命干!”

评分

非常好的传记类书籍,好的传,既能看到他的家庭影响、思想脉络,又能看到社会变迁,又和同时期知识分子对比,和其它方案同对比,佛家和儒家对比,也由此看到中西思潮的对抗与碰撞,无法躲开政治,本就是政治之一种。蒋的中国之命运是一种方案,梁的乡建是一种方案,毛和中共的土改及动员模式是一种方案,特别是梁和毛的同和不同,颇值得考量。在书的最后,作者说,“总的来说,梁漱溟是一个幸福的、惬意的老人,世间万事都不足以动其心。有的人也许认为他在历史这场大游戏中是失败的一方。然而他对我说:‘并不失望’,‘也没有遗憾’。‘我做完了我这一生要做的事情。’”

评分

“好恶拂人之性,灾必逮夫身。”

评分

艾凯写的很好~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