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本书中,福柯为我们勾勒出了“不正常的”人的谱系。他认为“不正常的人”有三个源头,他们由历史上的三种人转变而来:一是“畸形人”,它不是指生理上有缺陷的人,而是对法律构成了障碍,使法律陷入困境的案例;二是“需要改造的人”,即某些桀骜不驯者,不服从管教,拒绝纪律的要求,等等;三是“手淫的儿童”,福柯认为,应从身体快乐原则出发,批判压抑理论,并将矛头指向对儿童的性进行干预的权力系统。
如果不正常的人的谱系学恰恰为正常人确立自身提供了禁止跨越的界限;如果正常人自愿受到比所谓不正常的人更多的可笑束缚;那么到底谁正常,谁不正常!?
评分近來由於新型冠狀病毒,許多人宅家無聊想多讀點書。有人提起卡謬《鼠疫》,也有人提起馬奎斯《愛在瘟疫蔓延時》,而真正讓我有感的,是有人說想讀傅柯《瘋癲與文明》。 確實,在流傳的網路文章中,已有論者自傅柯式的「知識/權力」路徑分析當前的防疫與辟謠論述。但我覺得比起...
评分9原则上,减轻情节永远不能用来标明陪审团的不确定;如果还有不确定,就仅仅只能宣告无罪。实际上,在内心确信原则背后,如同在古老的法律证据体系中一样,有一种实践继续根据证据的不确定来调节处罚。 11我用“怪诞”来称呼这样的事实,某种话语或某个个人由于身份而获取权力...
评分我感觉在《惩罚的社会》中福柯更像是用一种谱系学的方法来描述“规训的权力”的流变;而这本书里福柯则采用了知识考古学的方法:通过把握历史中遗留下的断片一般的材料来把握这一权力的发展过程。理解这本书需要把握的核心问题是精神病学(权力的身体)是如何完成那种不可思议...
评分如果不正常的人的谱系学恰恰为正常人确立自身提供了禁止跨越的界限;如果正常人自愿受到比所谓不正常的人更多的可笑束缚;那么到底谁正常,谁不正常!?
另一种近代欧洲的“大转型模式”!
评分针对某一不太重要的观点有一个发现:七十年代末是讨论公共治理的,八十年代是讨论自我治理,连接点都是作为权力产物的身体。那么,福柯晚年探讨的根本就不是所谓“德性”,而是如何对自己的身体行使某种权力/意志,也就是说,福柯既不是所谓的“末人哲学家”,他晚年也不是“保守化”了,而是在寻找现代社会中成为超人的可能性。
评分突然想起萨义德在回忆录里讲他父亲说他“身体滥用”的事儿。
评分陶德布朗宁的畸形人;手淫史;无因的杀戮;精神病学的崛起;被发现的童年之恶。
评分另一种近代欧洲的“大转型模式”!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