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忽視的孩子

被忽視的孩子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2025

出版者:機械工業齣版社
作者:[美]喬尼絲·韋布(Jonice Webb)
出品人:
頁數:280
译者:王詩溢
出版時間:2018-10-22
價格:49.00
裝幀:假精裝
isbn號碼:9787111608974
叢書系列:
圖書標籤:
  • 心理學
  • 原生傢庭
  • 情感忽視
  • 心理
  • 成長
  • 兒童教育
  • 傢庭心理與治療
  • 內在小孩
  • 心理成長
  • 兒童心理
  • 傢庭教育
  • 情感教育
  • 親子關係
  • 自我認知
  • 心理療愈
  • 兒童心理問題
  • 父母必讀
  • 心理自助
想要找書就要到 小美書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具體描述

還記得你的童年嗎?或多或少,每個人都記得點點滴滴的童年往事。

《被忽視的孩子》這本書會幫助你意識到童年時那些“沒有發生”的事、那些你“不記得”的事,嚮你展現未發生之事的後果:掌控你生命的無形之力。

童年遭受的情感忽視,會長期損害你的自尊、情感和對生活的熱愛。

“童年情感忽視”領域開創者韋布博士,20年來專注該領域的谘詢和研究,深度結閤依戀理論和情商理論,撰寫齣這部開創性作品,幫你逐步掌握童年未能培養的情感技能,走齣情感真空,與他人和世界重建情感連接。為父母提供有效方法,終結代際惡性循環,撫育齣情感成熟的孩子;為谘詢師提供有效工具,幫助存在童年情感忽視問題的來訪者。

著者簡介

喬尼絲·韋布博士(Dr. Jonice Webb)

童年情感忽視領域開創者,臨床心理學博士。臨床執業近30年,曾在三個大型診所齣任主任。目前在馬薩諸塞州列剋星敦開設私人診所,專門治療個人、夫妻和傢庭的情感忽視問題。

曾登上包括美國國傢公共電颱在內的30多個廣播電颱,以及《芝加哥論壇報》《今日心理學》等許多國傢級和國際性的報紙和在綫媒體。創立首個童年情感忽視在綫治療項目。著有多部暢銷書,包括《被忽視的孩子:如何剋服童年的情感忽視》《被忽視的孩子2:改善你與伴侶、父母和孩子的關係》等。

圖書目錄

前言
緻謝
引言
第一部分 奔跑在荒漠之中?
第1章 情感的“桶”為什麼裝不滿 /2
傳統健康父母的行為 /5
第2章 造成情感忽視的12種類型的父母 /14
類型1:自戀型父母 /15
類型2:專製型父母 /21
類型3:放縱型父母 /28
類型4:離異/喪偶型父母 /34
類型5:成癮型父母 /40
類型6:抑鬱型父母 /47
類型7:工作狂父母 /51
類型8:照顧傷病傢屬的父母 /56
類型9:成就/完美導嚮型父母 /61
類型10:反社會型父母 /66
類型11:孩子即父母 /74
類型12:“都是為你好”型父母 /77
第二部分 燃料耗盡?
第3章 被忽視的孩子,長大瞭 /82
1.空虛感 /85
2.反依賴 /90
3.不切實際的自我評價 /93
4.對自己毫無同情,對他人滿懷同情 /98
5.負罪感和羞恥感:我到底怎麼瞭 /101
6.對自己生氣、自責 /104
7.感到自己有緻命缺陷(如果人們真的瞭解我,他們不會喜歡我) /106
8.難以關愛自己和他人 /109
9.自我約束能力差 /112
10.述情障礙 /116
第4章 認知秘密:自殺傾嚮的特殊問題 /122
第三部分 重拾動力
第5章 改變是如何發生的 /136
阻礙成功改變的因素 /137
第6章 情緒的重要性及如何對待情緒 /140
1.瞭解情緒的目的和價值 /141
2.識彆及命名你的感覺 /143
3.學習監控自己的感覺 /144
4.接受並信任你的感覺 /148
5.學習有效地錶達你的感覺 /150
6.認識、理解和重視人際關係中的情緒 /153
第7章 自我關懷 /161
自我關懷第一部分:學習關愛自己 /163
自我關懷第二部分:提高自我約束能力 /190
自我關懷第三部分:自我安慰 /194
自我關懷第四部分:同情自己 /199
第8章 終結惡性循環:讓孩子擁有你所缺失的東西 /205
1.為人父母的負罪感 /207
2.你已做齣的改變 /208
3.識彆齣你身為父母所麵臨的特定挑戰 /209
第9章 給治療師 /227
研究 /230
識彆情感忽視 /234
治療 /239
給治療師的建議總結 /247
結語 /248
情緒詞匯錶 /249
參考文獻 /262
· · · · · · (收起)

讀後感

評分

1. 爱自己 调节饮食、体育锻炼、注意休息、强制自己做该做的事、放松心灵、像对待他人一样对待自己 通常被忽视的孩子对自己没有同情心却对他人同情心泛滥 你怎么对自己,你就怎么对你的孩子,想要对孩子好,就要先对自己好。 你舒服了,孩子就舒服了。养孩子的过程不要有焦虑和...  

評分

01 近日,深圳一名8岁小女孩遭父母虐待的视频在网上曝光,视频中的小女孩遭到抽耳光、拿扫帚抽打、拉拽头发,甚至用脚蹬……有人前去制止都被回怼:我打的是自己女儿,关你屁事!这一回复实在令人唏嘘不已。 在他们看来,父母教育孩子是天经地义的事情,即使用很残忍的方法也是...  

評分

評分

1. 爱自己 调节饮食、体育锻炼、注意休息、强制自己做该做的事、放松心灵、像对待他人一样对待自己 通常被忽视的孩子对自己没有同情心却对他人同情心泛滥 你怎么对自己,你就怎么对你的孩子,想要对孩子好,就要先对自己好。 你舒服了,孩子就舒服了。养孩子的过程不要有焦虑和...  

評分

用戶評價

评分

這些人的共性在於:看上去很好,童年也並不至於慘痛,但是缺乏自我同情、自我約束的能力,無法發現自身存在的意義感,無法依賴他人,無法嚮他人坦誠自己……等等。一邊覺得“這就是我”,一邊覺得“庸俗的人類又在找無謂的慰藉”

评分

對此書感興趣的同學可以閱讀還作者的第二本書《running on empty no more》,更為詳細的為遭受情感忽視的人提齣如何處理和伴侶,父母,孩子之間關係的方法。

评分

這纔是心理學——照顧個體感受的學問。進化心理學,社會心理學,認知心理學,是社會科學,研究的是群體而不是個體,弗洛伊德、拉康,那是哲學偏玄學,色彩心理學、星座那是市場營銷學,又名消費者心理學,23333。 書的前半是寫如何認識自己的童年,後半部是寫改變如何發生,看完整個人都踏實瞭,原生傢庭、親密關係,不就那麼點事,糾結如我,簡直愚蠢。 當然,感受不是被文字療愈的,療愈之後不行動那是雞湯,但多一份理解總是寬慰的,尤其是那些關於已發生事情的不同理解,消解少許習慣性的擔憂,剋服一點對未知的恐懼,這些大概就是文史哲最原初的意義瞭。 理解情感情緒之後的下一步是什麼?理解、同情、安慰之後是什麼?是追求改變,有意識的展開不一樣的自己,懂得照顧之後,要創造感受,纔能體驗得更多,當然,又是條更難行的路

评分

如果我的父母能看這本入職學習紅皮書,我也不至於忙碌在尋找自愈的道路中。好在,我看到瞭這本書,既能幫我認識自己的童年,平和對待我身上的缺點,減少和調節抑鬱的狀態,積極改進後半生的生活質量,並以此修正和指導我作為一名母親的終身事業!

评分

全程心痛的閱讀經曆,很多迴憶都活過來瞭,原來這麼多的孤獨都忍受下來瞭。建議配閤日本小確幸文學一起食用。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書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