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一百年的宋案研究史,其实是一部失败的历史。”
·
·北大知名教授尚小明力作
·
·90%的材料为以往宋案研究者不曾利用,其中相当部分系首次公开。
·
·
百年宋案研究最大的问题在于研究者错将“宋案”等同于“刺宋案”。本书彻底纠正了这一偏差,明确揭示“宋案”实际上是由收抚共进会、调查欢迎国会团、操弄宪法起草、构陷“孙黄宋”、“匿名氏”攻击、低价购买公债以及刺杀宋教仁等多个情节次第演进与交错进行而酿成的复杂案件,并以极其细腻的考证,将看似毫无关联的各个情节之间的内在关系彻底揭示出来,最终令人信服地揭开了宋案一系列谜团。
·
书中披露了大量民初政坛秘辛,对案件发生前后的许多矛盾现象也都给予了合乎事实与逻辑的解释。
尚小明,北京大学历史学系教授。主要著作有:《学人游幕与清代学术》(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9); 《留日学生与清末新政》(江西教育出版社,2002); 《清代士人游幕表》(中华书局,2005)。
文/宝木笑 1913年3月20日晚10时45分,上海火车站,当国民党代理理事长宋教仁在黄兴、于右任、廖仲恺等友人陪同下准备乘车北上时,突遭枪手袭击。宋教仁不幸中枪,虽被及时送往附近的沪宁铁路医院,但终因伤势过重于3月22日凌晨4时48分去世,年仅31岁,史称“刺宋案”。百余年后...
评分 评分尚老师的文献功底毋庸赘言。 整本《宋案重审》基本上是宋案前后所有民国报纸、档案及相关史料的大汇总。 得出来的基本结论是: 袁世凯、赵秉钧试图从名誉上构陷宋教仁,给了投机分子洪述祖、应夔丞错误暗示。 洪为讨好上峰不惜捏造上令,以“毁宋酬勋”为诱饵,煽动共进会大佬...
评分 评分《宋案重审》,本书作者为尚小明老师,书目出版于2018年2月份。时至今日,距离《宋案重审》出版整整一年时间,豆瓣评论超过200条,豆瓣评分已高达9.0分。不得不说,这是一份很不错的“成绩单”。之所以有这么好的表现,一方面要归功于尚老师下了真功夫,书目质量过硬;另一方面...
可以说是盖棺论定之作了,简单说,就是洪述祖、应夔丞受袁世凯指使抹黑宋教仁,本属选举一贯的造谣、污蔑对手手法,但洪、应为了迎合极峰,坐过头杀死宋教仁,老袁陷于被动,说老袁是主谋应该说是手下用药剂量过猛了
评分上好羞,则民暗饰;上好富,则民死利;上好权谋,则臣下百吏诞诈之人乘是而后欺。老袁这个人呐,唉……
评分档案学派搞这些还是比较好
评分全书展现出了作者极其强悍的逻辑推理分析能力。宋案之后,谣言纷起,各怀心思,乱如丝棼,不易索解。作者独具全局意识,敏锐地意识到“刺宋”仅是宋案的最终环节而已,往前溯源,理清了案件的演变过程及相关人物之间的关系,见人所不见,豁然开朗。另外,作者强大的解读材料的能力亦让人叹为观止。不孤立地看待材料,而是在努力搜集整理、挖掘资料的同时,将史实考证与当时政情变化紧密结合,注重材料之间的相互映衬,让材料本身说话。相形之下,文中提到的思公、张耀杰等人,凭一己私见,过度甚至是错误解读材料,一厢情愿,就显得逊色许多。专业与业余之别,高下立判。
评分全书展现出了作者极其强悍的逻辑推理分析能力。宋案之后,谣言纷起,各怀心思,乱如丝棼,不易索解。作者独具全局意识,敏锐地意识到“刺宋”仅是宋案的最终环节而已,往前溯源,理清了案件的演变过程及相关人物之间的关系,见人所不见,豁然开朗。另外,作者强大的解读材料的能力亦让人叹为观止。不孤立地看待材料,而是在努力搜集整理、挖掘资料的同时,将史实考证与当时政情变化紧密结合,注重材料之间的相互映衬,让材料本身说话。相形之下,文中提到的思公、张耀杰等人,凭一己私见,过度甚至是错误解读材料,一厢情愿,就显得逊色许多。专业与业余之别,高下立判。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