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一百年的宋案研究史,其实是一部失败的历史。”
·
·北大知名教授尚小明力作
·
·90%的材料为以往宋案研究者不曾利用,其中相当部分系首次公开。
·
·
百年宋案研究最大的问题在于研究者错将“宋案”等同于“刺宋案”。本书彻底纠正了这一偏差,明确揭示“宋案”实际上是由收抚共进会、调查欢迎国会团、操弄宪法起草、构陷“孙黄宋”、“匿名氏”攻击、低价购买公债以及刺杀宋教仁等多个情节次第演进与交错进行而酿成的复杂案件,并以极其细腻的考证,将看似毫无关联的各个情节之间的内在关系彻底揭示出来,最终令人信服地揭开了宋案一系列谜团。
·
书中披露了大量民初政坛秘辛,对案件发生前后的许多矛盾现象也都给予了合乎事实与逻辑的解释。
尚小明,北京大学历史学系教授。主要著作有:《学人游幕与清代学术》(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9); 《留日学生与清末新政》(江西教育出版社,2002); 《清代士人游幕表》(中华书局,2005)。
一 历史的偶然 此案前后细节,在此就不赘述了,不愿意看前文论证过程的,可以直接看最后一章总结。几句话说,就是袁世凯的心腹、赵秉钧的部下洪述祖,收服了共进会(长江下游的帮会)头领应夔丞(1912.10前后),并在袁赞许、赵默认的前提下,开始搜集国民党孙黄宋三人的秘史、...
评分文/宝木笑 1913年3月20日晚10时45分,上海火车站,当国民党代理理事长宋教仁在黄兴、于右任、廖仲恺等友人陪同下准备乘车北上时,突遭枪手袭击。宋教仁不幸中枪,虽被及时送往附近的沪宁铁路医院,但终因伤势过重于3月22日凌晨4时48分去世,年仅31岁,史称“刺宋案”。百余年后...
评分 评分《宋案重审》史料详实,尤其使用了许多新史料,并对过去的旧史料进行了充分而详尽的挖掘,诚为可观,优点即不必说,但是如果围绕宋案种种,是否诚为铁案,而无继续之必要,恐怕有待商榷。本书之后,自然对于宋案之审定,有诸多成铁案之处,但在我看来,仍然有两处可以再进行发...
评分考据宋案,尚老师观点认为洪、应为真凶。该书可能是迄今为止对宋案考据最详细的最全面的。当然,政治谋杀很大程度上也具有不可考的性质。
评分提供了一个更合理的解释。当年唐德刚推论的升级版。
评分拿宋案当小说看的,实在惭愧。洪和应的形象太经典了,既有四篓螃蟹死了一半只好送总理的细节,又有“毁”和“燬”这种预留伏笔的心机,古今中外的公务员队伍周边这种看似精明社会的蹩脚货从来都是一抓一大把,给这两块料穿越到70年代的美国去估计就是张罗着往水门大厦装窃听器的。
评分作者几乎穷尽了关于宋案的一手史料,尤其是在应宅中发现的电报资料,以此作出了精彩的分析,认为刺杀宋教仁是赵秉钧的秘书洪述祖唆使应夔丞所为,而袁世凯与赵秉钧只是参与到令洪述祖收集证据暗中诋毁孙中山、黄兴、宋教仁的行为之中,刺杀宋教仁与袁赵无关,因当时国民党人无法正视所获证据、袁世凯对洪的庇护、应洪二人在策划、审判过程中的谎言以及应的党羽所释放的烟雾弹使得后世人们对此案无法通盘检视,以致错误百出。总而言之,刺杀宋教仁更可以说是袁世凯对自己亲信行动掌控的失误,这也与中国传统政治中利用亲信暗线操作政治有关,这与尚老师前期对幕府的研究一脉相承。
评分这本书的意义堪比邵维正考清一大情形。如果再没有什么关键证据的话,那宋案应该可以宣布结案了。 【PS:对懒人而言,看第八章就可以了;再懒一点,翻翻附录二也就够了。】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