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员、党权与党争

党员、党权与党争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王奇生,1963年生,湖南湘乡人,武汉大学历史系学士、硕士,华中师范大学历史研究所博士,1997~1999年在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做博士后研究,先后任职于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华中师范大学历史研究所和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现任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著有《中国留学生的历史轨迹(1872~1949)》、《留学与救国:抗战时期海外学人群像》、《党员、党权与党争:1924~1949年中国国民党的组织形态》、《国共合作与国民革命》等。

出版者:华文出版社
作者:王奇生
出品人:
页数:448
译者:
出版时间:2010-12
价格:48.00元
装帧:平装
isbn号码:9787507533026
丛书系列:
图书标签:
  • 国民党 
  • 历史 
  • 中国近代史 
  • 王奇生 
  • 政治 
  • 政治学 
  • 民国史 
  • 民国 
  •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美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党员、党权与党争:1924—1949年中国国民党的组织形态》中讲述了国民党政权是中国历史上出现的第一个党治政权。它的建立,标志着中国政治形态在漫长的王朝帝制崩溃后,开始向一种新的党国体制转型。中国从此步入党治时代。蒋介石多次公开强调,国民党组织内部的“涣散松懈之弊”已经到了非常严重的程度。这种“涣散松懈”,源于它的“以军统党”的组织形态;源于基层建设的薄弱:城市有党,农村无党;源于党派的纷争离析:西山会议派、CC系、力行社、政学系、三青团等组织不断“火并”。最后,这个弱势独裁的政党无法逃脱尴尬悲凉的历史命运……

本书以国民党“治党史”为中心,着重探讨了国民党的组织结构、党员的社会构成、政治录用体制、党政关系、派系之争与党内精英冲突、党民关系与阶级基础等方面。

具体描述

读后感

评分

王奇生的代表作《党员、党权与党争:1924—1949年中国国民党的组织形态》,虽然这本著作的研究对象是1924—1949年的国民党,但在阅读的过程中,笔者觉得国民党当年所面临和存在的问题,在今天的中共同样面临和存在着。如书中讲到,北伐前和北伐时,国民党得到社会工农、...  

评分

有新意,不错。但出发点能不能再换换? (1)为什么党组织的强弱就能够决定最后的胜败?在其他国家和经济体似乎并不如此,无政党组织也可以。这里的约束条件是什么? (2)如果仅从组织的角度来讲,都学习了苏共,为什么苏共这么强大的组织最后失败了?到台湾后国民党的组织加...  

评分

王奇生的代表作《党员、党权与党争:1924—1949年中国国民党的组织形态》,虽然这本著作的研究对象是1924—1949年的国民党,但在阅读的过程中,笔者觉得国民党当年所面临和存在的问题,在今天的中共同样面临和存在着。如书中讲到,北伐前和北伐时,国民党得到社会工农、...  

评分

3月间,公司请培训师,扯到创业艰难,居然给我们看一大的船,然后说C.P.起步多么的弱,20,30年后居然达成目标,我冒了一句C.P.其实不弱,一大时候弱小正常,第一次合作时候就很强,不过这种扯太远,和会议主题不符,也没多说。 ============================= 主要好多年前读过...  

评分

用户评价

评分

为了工作,再刷了一遍。现在再看,当然不能说这是本完美无缺的书,但就好读和有见识两点而言,真是无出其右了。这本其实是1924-1949年国民党党组织的通史。如今有格局写出通史来的学者真的很少了。佩服佩服。

评分

大家看的是某党历史,想的是某党现实。 (此书居然是党员先进性教育读本)按老师的意见,他觉得还是杨奎松做得更细致。初看觉得王奇生分析精辟,再看时——特别是看了最后一章,又觉得王奇生有很多的话,民国的人似乎早就说过了。

评分

本书选题好,胃口大,资料来源较为单一,可贵之处在于系统的分析了“弱势独裁”,有现实意义。前1/3循序渐进,叙议结合,说明了国民党为何只好形成这种形态;中间1/3结合事例具体分析,数据虽多,宏观微观转换时常把握不好;后1/3论述片面,不能充分支撑观点,完全可以把抗战之后的部分去掉。

评分

弱势独裁之所以弱势,可能根源便在于“国民党企图把本身的基础建立在彼此利益相互冲突的各阶级联盟之上,其结果却是两不讨好”。国民党并未撬动既有的利益关系,利益阶层依旧得利,他们却不认为应因此感谢国民党;穷苦阶层依旧穷苦,他们更不会因此向国民党靠拢,由此,国民党从根本上缺乏社会根基,没有像中共一样,将自身利益与某个或某几个阶层进行捆绑,从而便有了根基和力量之源。

评分

弱势独裁之所以弱势,可能根源便在于“国民党企图把本身的基础建立在彼此利益相互冲突的各阶级联盟之上,其结果却是两不讨好”。国民党并未撬动既有的利益关系,利益阶层依旧得利,他们却不认为应因此感谢国民党;穷苦阶层依旧穷苦,他们更不会因此向国民党靠拢,由此,国民党从根本上缺乏社会根基,没有像中共一样,将自身利益与某个或某几个阶层进行捆绑,从而便有了根基和力量之源。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