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以林,1967年生,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历史系(本科)、香港大学中文系(硕士)、新加坡国立大学中国研究系(博士);1993年调入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工作,现任副研究员;美国斯坦福大学胡佛研究所、台北中研院近代史研究所访问学者;著有《近代中国大学研究》,先后在《中国社会科学》、《历史研究》、《近代史研究》、《抗日战争研究》发表论文十余篇。
孙中山逝世之后,国民党群龙无首,派系林立,谁能胜出?
相比于胡汉民、汪精卫等,蒋介石只是“党内后进”,“一大”时连中执委候补委员都不是;相比于其他军事将领和地方实力派,到中原大战时,蒋介石也并不占有绝对优势。所以在他向“党国领袖迈进的过程中,不仅党内元老们大大地不满和不服,就是军事将领们也时不时地要挑衅一下。既要紧抓“军权”,又要争取“党权”,这就是蒋介石要做的事情。围绕着“军权”与“党权”,蒋、胡、汪三方不断演绎出分分合合、上台下台的复杂故事、一旁的太子派、西山会议派、地方实力派,也伺机而动……
本书选取了从1931年2月28日夜胡汉民被扣,到1932年3月1日国民党四届二中全会选举蒋介石为军事委员会委员长,这一年零一天的历史截面作为考察重点,细致梳理了这一时期国民党高层内的派系政治斗争,以及卷入其中的地方实力派与中央之间、地方实力派相互之间的种种利益较量。对处于斗争核心的蒋介石、胡汉民、汪精卫、孙科等各人心理,和派系斗争中的地城色彩,都有很精彩的论述。
原来作者是金冲及的儿子啊! 但,这本书确实撰写的不够好,主要就是材料组织了很多,但分析提炼不足,很多材料可以概括使用,非要录入大量原文;支持论点的论据也分不出层次,流水账一般堆积在一起,令人眼花缭乱又不得要领。如果作为论著来看,这是硬伤;如果作为非虚构历史来...
评分读书笔记58:国民党高层的派系政治 陈独秀曾经说过,凡事一个集团,对外走向统一,同时对内即走向分裂,倒是对外竞争,往往加紧了内部的团结。 1905年孙中山创建同盟会,汪精卫,胡汉民和一批广东籍干部追随。到1924年,孙改组国民党,一大召开时候蒋介石尚没有资格做代表。同...
精读一年有余,为看明白这本书,又多看最少五本书。蒋公的崛起,是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也是历史选择了他,更上他创造了一段新历史
评分作者材料充足,表达尚可,可惜思路平庸,境界有限,毕竟国内近代史研究者有严重先天教育缺陷。
评分现在读来已经没有惊艳之感,不过此次重读,仍有一些感触,造化弄人不可强也。
评分“先完此局,看谁胜谁负,再解倒悬。”在共匪未靖、长江水灾、日寇凭凌的1931年,党国要人还乐此不疲地玩着争权夺利的游戏,上演着连番的政治大戏。朱学勤说,最好的政治是最枯燥的政治,最有故事的政治是最糟糕的政治。看金以林先生巨笔勾勒的这段历史,感到有趣,更感沉郁。另,若百年后的历史学家写我们当下的政治,不知是否会更为精彩?
评分群雄并起十八路,三分党国蒋汪胡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