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既是一个地理概念,也是一个文化隐喻。满族作为异族能够建立起自身的统治合法性,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实现了对核心文化区域“江南”的成功改造和治理,清朝对江南的治理策略与其对边疆地区的控制方略颇为不同,并非传统的“汉化模式”所能完全解释。
本书包含两个主题:一是探研清朝“正统观”建立的复杂背景及其内容;二是考察江南士人在与清朝君主争夺“道统”拥有权的博弈过程中,如何逐渐丧失自身的操守,最终成为建构“大一统”意识形态协从者的悲剧性命运。
杨念群,中国人民大学首批杰出人文学者特聘教授,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主要著作有:《儒学地域化的近代形态:三大知识群体互动的比较研究》(1997)、《杨念群自选集》(2000)、《中层理论:东西方思想会通下的中国史研究》(2001)《再造“病人”:中西医冲突下的空间政治》(2006)《“感觉主义”的谱系:新史学十年的反思之旅》(2012)、《雪域求法记:一个汉人喇嘛的口述史》(合编,2003)、《新史学:多学科对话的图景》(主编,2004)等,以及随笔集《生活在哪个朝代最郁闷》(2013),《皇帝的影子有多长》(2016),并任《新史学》集刊召集人及《新史学:多元对话》系列丛书主编。
一、空间、时间和种族 何为“正统论”?杨念群在其《何处是江南》中是从三个角度来解释的,即空间、时间和种族。所谓的空间,笼统地讲即是国家权力所覆盖的领土范围之内。“大一统”首先必须要有广阔的疆域,对于存在一个甚至是多个割据政权的王朝,是很难称的上“大一统”的,...
评分《何处是江南》是我跨年而读的书。说吓人点,是两年读了这么一本书;说实在点,也不过是四天而已了。我以前所理解的“江南”,原本就是那个没文化的人心中的“江南”:杏花烟雨、小桥流水、才子美女,无数的美景与美女,无数的烟雨与胭脂……读罢此书,才知道“江南”的意蕴是...
评分 评分士之传统,延续千百年,今日知识分子亦有其流风馀韵。始自孔子,即有“士志于道”。(《论语·理仁篇第四》)泱泱岁月,士之为士,维护着基本价值,承担着文化使命。士之一流品,乃中国社会中别致的奇葩,于修、齐、治、平中靡然绽放,置政涛权浪里晏然颓唐。正如钱穆所说:“...
评分成名已久的学者转换学术领域,勇气恐怕不亚于旧时女人改嫁,而对这一转换作评价,想要得体合宜、恰如其分,总是很难,因为一切都不过是新的可能性的崭露而已。杨念群在《何处是“江南”?——清朝正统观的确立与士林精神世界的变异》(以下简称《何处是“江南”?》)的后记中...
章学诚经世观念追问得好!
评分总体而言是本难度比较高的书,引文和自己的话穿插着讲,硬生生造出一种诘屈聱牙的阅读障碍。但同时,作者遣词造句的精准令人叹服,各分论点的提炼和论证也颇见功力,许多观点甚有启发性。不过以文本释读和个案分析为主的方法是否能避免附会性并还原整个清初的文化领域,需要打一个问号。
评分核心思路是清代帝王自居政统道统为一身,不是专制皇权的“自然而然”的结果,反而是诸帝对士人观念的利用甚至合谋,并试图从这里发现超越“汉化”观念的历史复杂性,反对对“士”的独立性溢美。然而,困难的地方在于假如士人不得不屈服于皇权,又何以称得上合谋?我觉得还是要在经学里找答案。
评分章学诚经世观念追问得好!
评分不是每部分都看全,因为太深了。觉得与自己比较接近的观点。江南在清代帝王眼中和江南士人眼中是不一样的两个世界,后者的财富,文脉,学说,审美,言论,文化艺术是清帝既羡慕又想控制的。江南,不会只是一个地域名词。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