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既是一个地理概念,也是一个文化隐喻。满族作为异族能够建立起自身的统治合法性,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实现了对核心文化区域“江南”的成功改造和治理,清朝对江南的治理策略与其对边疆地区的控制方略颇为不同,并非传统的“汉化模式”所能完全解释。
本书包含两个主题:一是探研清朝“正统观”建立的复杂背景及其内容;二是考察江南士人在与清朝君主争夺“道统”拥有权的博弈过程中,如何逐渐丧失自身的操守,最终成为建构“大一统”意识形态协从者的悲剧性命运。
杨念群,中国人民大学首批杰出人文学者特聘教授,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主要著作有:《儒学地域化的近代形态:三大知识群体互动的比较研究》(1997)、《杨念群自选集》(2000)、《中层理论:东西方思想会通下的中国史研究》(2001)《再造“病人”:中西医冲突下的空间政治》(2006)《“感觉主义”的谱系:新史学十年的反思之旅》(2012)、《雪域求法记:一个汉人喇嘛的口述史》(合编,2003)、《新史学:多学科对话的图景》(主编,2004)等,以及随笔集《生活在哪个朝代最郁闷》(2013),《皇帝的影子有多长》(2016),并任《新史学》集刊召集人及《新史学:多元对话》系列丛书主编。
士之传统,延续千百年,今日知识分子亦有其流风馀韵。始自孔子,即有“士志于道”。(《论语·理仁篇第四》)泱泱岁月,士之为士,维护着基本价值,承担着文化使命。士之一流品,乃中国社会中别致的奇葩,于修、齐、治、平中靡然绽放,置政涛权浪里晏然颓唐。正如钱穆所说:“...
评分此书是杨念群第一次介入清代前期史的研究。近年来学术的发展早已使这个领域成为与晚清史、民国史大为不同的一个领域,欧美学者已取得不少进展(所谓“新清史”),相比起来国内学者在此无论选题、研究方法,都已有滞后迹象,杨念群至少在一点上已获得了成功:抓住了一个很好的...
评分杨后主应该可以归类为学界中的“话题人物”,当年《再造病人》甫出,就引起热论,此次亦不例外,书7月份出版至今,比较正式的书评已有刘铮的《杨念群的新境》,豆瓣上书评也已不少,维舟的《思想史上的江南》,还有二郎神的“摘谬”,可以说都写的很详细,不过从江南研究...
评分 评分《何处是江南》是我跨年而读的书。说吓人点,是两年读了这么一本书;说实在点,也不过是四天而已了。我以前所理解的“江南”,原本就是那个没文化的人心中的“江南”:杏花烟雨、小桥流水、才子美女,无数的美景与美女,无数的烟雨与胭脂……读罢此书,才知道“江南”的意蕴是...
为了曾静案看的
评分地方官的查禁嗅觉和侦缉敏感是被乾隆训练出来的
评分我的古文水平还是看得半懂不懂的
评分只有史料最有意思。当然一些论述也不可多得,然而结论难以恭维。实在是论据不足,以论带史。综合评下,还是四星为妥。不可说过,亦难以言正。
评分作者大体是想论证明清鼎革之后,作为“正统文化代言人”的“江南士大夫”是哪能主动和被迫接受自家成为满清家仆的身份地位的漫长过程。书中引用的文献范围不可谓不广,举证的遗民数量不可谓不多,如果作为白描意义的记事本末资料汇编,或许可算做是不错的“史料”搬运工”式作品,让读者了解到一些顺治康熙时代黄宗羲和张岱同遗民侪们的生活状态。可惜作者志不在此,他一方面抽空了实体江南的地理和文化意义,另一方面又炮制出一连串自我臆想的新概念,并企图用“历史研究”的方法自圆其说。对一个跨度如此漫长,涉及超过四五代人的研究对象而言,这个任务显然是过于困难,以至于失败了。历史暴论归根结底只有通过神学手段才能让人信服,任何企图脚踏两条船,既要“有理有据”又要“暴论频出”的做法,归根结底是行不通的。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