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学、士绅和宗族

理学、士绅和宗族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出版者:浙江大学出版社
作者:章毅
出品人:启真馆
页数:290
译者:
出版时间:2017-8
价格:54.00
装帧:平装
isbn号码:9787308163224
丛书系列:启真学术文库
图书标签:
  • 思想史
  • 社会史
  • 宋史
  • 社会学
  • 文化史
  • 历史
  • 明清史
  • 明史
  • 理学
  • 士绅
  • 宗族
  • 中国社会
  • 家族制度
  • 传统社会
  • 儒家思想
  • 地方治理
  • 士人阶层
  • 宗族组织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美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本书在南宋至明代中期的长时段内,以徽州为代表区域,深入研究了理学在地方社会的传播、士商群体的形成以及宗族组织的出现,三者之间相生相成的历史。本书认为,明代徽州宗族社会的出现,根植于十二至十五世纪宋明时代的历史进程之中,深受王朝政治和地缘环境的影响,是理学价值观深入传播之下,士绅和商人等主导人群共同塑造的结果。本书采用了整体史的新视角,致力于重新梳理地方历史的发展脉络,探析社会结构的变迁过程。在研究方法方面,本书强调对方志、文集、谱牒等官私文献的综合利用,尤其注重在旧史料中开掘新内容,对人物传记和微观史实多有细致的考辨,兼具汉学研究的特色。

作者简介

章毅,1974年生于安徽,华东师范大学文学学士、硕士,香港中文大学历史学博士。现任上海交通大学人文学院副教授。主要研究兴趣为中国古代史、明清史和社会文化史。有多篇学术论文,见于《文史》、《中国文化研究所学报》等期刊。曾获2006年度香港中文大学青年学者论文奖。

目录信息

第一章 绪论 1
第二章 早期的地域和历史 10
第一节 黟歙之地 10
第二节 程灵洗、汪华本事 15
第三节 豪强与道师的世界 22
小 结 30
第三章 宋代的科举、佛教与理学 32
第一节 科举士人的出现 33
第二节 士大夫与佛教 36
第三节 南宋股肱之地 41
第四节 理学的兴起 50
小 结 57
第四章 元代社会流动的新趋向 59
第一节 新兴的军功世家 59
第二节 婺源回岭汪氏 67
第三节 仕宦家族的网络 74
小 结 80
第五章 理学的传播及其社会化 81
第一节 新安师儒与理学的传播 82
第二节 理学鬼神观及其影响 94
第三节 元代后期的理学社会化 101
小 结 112
第六章 元明之际地方信仰的宗族转向 114
第一节 宗族观念的兴起 114
第二节 知本堂、汪王庙与端公祠 118
第三节 婺源大畈汪氏 130
小 结 140
第七章 明初礼制与歙西的豪族 142
第一节 地方儒士的政治选择 142
第三节 洪武礼制及其实践 155
第三节 歙西豪族的兴衰 163
小 结 178
第八章 明代中期的新安程氏统宗 179
第一节 程灵洗崇拜与世忠行祠 179
第二节 率口程氏的商业与宗族 187
第三节 程敏政与新安程氏统宗 202
小 结 220
第九章 结论 222
附论一:元代谱牒《汪氏渊源录》研究 227
第一节 作者和年代 229
第二节 “新谱”与“旧谱” 234
第三节 正统和身份 238
小 结 244
附论二:明刊宋元史籍《新安忠烈庙神纪实》研究 246
第一节 南宋的编纂与成书 247
第二节 元代的增补和重编 252
第三节 明代的成化版与正德版 260
小 结 264
参考文献 266
初版后记 282
增订版后记 284
· · · · · · (收起)

读后感

评分

评分

评分

宋代以后出现的宗族组织,实际上并非自然形成的血缘群体,而是一种“氏族化的家庭”或者“同姓的世系集团”,以理学为纽带,通过虚拟共同祖先而结合起来,目的在于守望互助,具有明显的功能性和建构性。《理学、士绅和宗族:宋明时期徽州的文化与社会》一书通过对方志、家谱、...  

评分

章毅先生的大作《理学、士绅和宗族:宋明时期徽州的文化与社会》一书是香港中文大学出版社于2013年出版的,是章先生在港的博士论文。该书以宋明时期徽州的文化与社会为主题,共分八章,开章序论,末章结论,第三至七章论述了徽州社会的宗族是如何在南宋到明代这一特定时空...

评分

章毅的博士论文《理學、士紳和宗族:宋明時期徽州的文化與社會》曾榮獲二〇〇六年度「香港中文大學青年學人論文獎」,經過作者數年精益求精的修改,終於在近期由香港中文大學出版社出版。 作者選擇了一個極富挑戰性的區域和論題作為研究的對象。不論是理學、宗族還是徽州,...  

用户评价

评分

读过港中大版,可以入手一本。

评分

大陆版较港版增补了两篇文章,仍然是徽州地方研究最出色的著作!

评分

第六章 元明之际地方信仰的宗族转向 最佳。總體來看,作者運用多種視角(民間信仰、佛教、理學、國家與社會、宗族),但論述不免被海量材料湮沒了,解讀不夠精彩。道師轉變為儒士待商榷。

评分

本书堪称思想史与社会史融合的典范。作者以核心人群(地方豪强、地方士绅、科举士大夫、商人等)为切入点来解释徽州宗族社会的形成、结构与功能,以地方信仰的演变为线索揭示了理学如何从一种民间思想资源转变为国家意识形态,为区域史研究开创了一个全新的路径。随着从南宋到明代几百年来徽州社会形态和结构的发展演变,当地核心人群的构成也不断发生变化,理学传播与宗族建设的主导力量和社会基础在不同时期也呈现出不一样的面貌。因此,徽州的宗族社会深深根植于徽州地区的特定的历史情境与文化传统之中,徽州从化外之地到宗族社会、礼仪之邦的演变过程同时也是徽州核心群体出现、兴起、演化和兴替的历史进程。同时宗族并不只是单纯的社会组织,它更是士大夫普遍追求的礼仪秩序的一部分,宗族在徽州的兴起标志着理学取代佛教成为当地的主导意识形态

评分

本书堪称思想史与社会史融合的典范。作者以核心人群(地方豪强、地方士绅、科举士大夫、商人等)为切入点来解释徽州宗族社会的形成、结构与功能,以地方信仰的演变为线索揭示了理学如何从一种民间思想资源转变为国家意识形态,为区域史研究开创了一个全新的路径。随着从南宋到明代几百年来徽州社会形态和结构的发展演变,当地核心人群的构成也不断发生变化,理学传播与宗族建设的主导力量和社会基础在不同时期也呈现出不一样的面貌。因此,徽州的宗族社会深深根植于徽州地区的特定的历史情境与文化传统之中,徽州从化外之地到宗族社会、礼仪之邦的演变过程同时也是徽州核心群体出现、兴起、演化和兴替的历史进程。同时宗族并不只是单纯的社会组织,它更是士大夫普遍追求的礼仪秩序的一部分,宗族在徽州的兴起标志着理学取代佛教成为当地的主导意识形态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