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處是“江南”(增訂版)

何處是“江南”(增訂版)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2025

出版者: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
作者:楊念群
出品人:
頁數:449
译者:
出版時間:2017-8
價格:68.00
裝幀:精裝
isbn號碼:9787108059307
叢書系列:三聯文史新論
圖書標籤:
  • 明清史
  • 曆史
  • 楊念群
  • 清史
  • 文化史
  • 中國史
  • 江南
  • 清朝
  • 江南文化
  • 地理人文
  • 曆史變遷
  • 地方誌
  • 詩詞文學
  • 地域研究
  • 文化認同
  • 傳統生活
  • 江南園林
  • 地方風俗
想要找書就要到 小美書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具體描述

“江南”既是一個地理概念,也是一個文化隱喻。滿族作為異族能夠建立起自身的統治閤法性,在很大程度上是因為實現瞭對核心文化區域“江南”的成功改造和治理,清朝對江南的治理策略與其對邊疆地區的控製方略頗為不同,並非傳統的“漢化模式”所能完全解釋。

本書包含兩個主題:一是探研清朝“正統觀”建立的復雜背景及其內容;二是考察江南士人在與清朝君主爭奪“道統”擁有權的博弈過程中,如何逐漸喪失自身的操守,最終成為建構“大一統”意識形態協從者的悲劇性命運。

著者簡介

楊念群,中國人民大學首批傑齣人文學者特聘教授,教育部長江學者特聘教授。主要著作有:《儒學地域化的近代形態:三大知識群體互動的比較研究》(1997)、《楊念群自選集》(2000)、《中層理論:東西方思想會通下的中國史研究》(2001)《再造“病人”:中西醫衝突下的空間政治》(2006)《“感覺主義”的譜係:新史學十年的反思之旅》(2012)、《雪域求法記:一個漢人喇嘛的口述史》(閤編,2003)、《新史學:多學科對話的圖景》(主編,2004)等,以及隨筆集《生活在哪個朝代最鬱悶》(2013),《皇帝的影子有多長》(2016),並任《新史學》集刊召集人及《新史學:多元對話》係列叢書主編。

圖書目錄

導論“漢化模式”得失談與“江南”的復雜涵義
是“漢化”還是“華化”?
“江南”想象:地理的、文化的還是記憶的?
本書各章主旨
第一章 “殘山剩水”之喻與清初士人的“齣處”選擇
“殘山剩水”之喻:“南宋一晚明”
一張舊圖誘發遺民隱痛
“殘山剩水”中的遺民記憶
“殘山”與“剩水”之間:“齣”與“處”的兩難
“山水”易色與風俗之變
“外壓”與“內訌”:暴力的傳染史
遺民何以會“死易生難”?
“齣處”涵義新解與士人群體分化
第二章 禮製秩序的重建與“士”“君”關係的重整
小引:江南“山水”異色之後
“收拾殘山與剩水”:移風易俗的意義
“城市”-“鄉村”的對峙意象
“夷狄之變”與世傢、古禮之興廢
“士”“君”教化角色的轉變
對“明末士風”批判的雙重意義
帝王也談“三代”
從“經筵會講”看“士'君”教化角色之逆轉
第三章 “涉世利生”之下的士風轉型
小引:乾隆與遺民的同一睏惑
復社“餘孽”呂留良
黨人碑裏姓名非
搏鬥於“失節”夢魘之中
遺民的交友之道與生計選擇
感悟另一種“齣處”之境
八股選傢與“道義”擔當
不一樣的硃子“衛道士”
此“崇硃”非彼“崇硃”
談宋成癖與持守“傢法”
“選政妖孽”的多重身份
“天蓋樓”商業運營網絡
蓋棺尚未論定
第四章 “文質之辨”:帝王與士林思想的趨同與閤流(上)
小引:雍正如何感知“江南”的文化威脅?
鼎革期士人的生活樣態與“文質之辨”的再興
守“文”還是趨“質”?清初士論的兩種選擇!
經典“文質論”與清初士論的呼應關係
“南宋一晚明”曆史反思框架下的新“文質論”
“新文質論”與士人行為的自我規訓
“文質論”的重構與“夷夏之辨”曆史記憶的糾葛
“文一質”,“南一北”
“文一質”之辨與經典重述
“文一質”關係與先秦曆史觀的改寫
第五章 “文質之辨”:帝王與士林思想的趨同與閤流(下)
小引:“文質”與“教化”
清帝對“文質論”的迴應及其與士林輿論的閤流
漢滿族群對“文”之涵義理解的趨同
“質勝於文”:一種新解讀
清帝如何應對江南風俗之變?
對“質”的正麵肯定:一種統治術
“同中有異”:湯斌與康熙帝眼中的江南風俗及其治理
“質錶文裏”:帝王生活心態的深層紋理
南巡盛典與乾隆的“奢儉觀”
一點餘論
第六章 清朝“正統觀”之確立與曆史書寫
小引:從兩封交戰文書說起
“正統論”譜係簡釋
空間、時間和種族
朝代更替間到底要比賽什麼?
各取所需的選擇:從“北宋”到“南宋”
宋遺民的看法:種族問題何以凸現?
“道統”與夷夏大防的糾葛
對“道統”意義的甄彆、更改和攫取
以“一統”擴張消解“種族”之彆
破解硃子魔咒
曆史編纂體係中的君王與士人
《通鑒綱目》如何進入皇傢視野
書寫規則的製定與乾隆的“節義觀”
“君師”與“道治”角色的閤一
士人的反應:以袁枚為例
遺民史學內在精神的集體坍塌
私人撰史與故國之思
帝王對“私史”與“官史”之關係的認知變化
士人對曆史褒貶權力的自覺捨棄
第七章 “經世”觀念的變異與清朝“大一統”曆史觀的構造
小引:“經世”新解
“私言”如何轉化成瞭皇傢“公言”?
儒藏說:公私之辨
私門失守:流通的有序化
“官師閤一”的復古真相
士林氣質與徵集遺書行動的“官守”品格
區分“記注”與“撰述”:以復古為旗幟
革除“私意”:“遺民觀”與曆史書寫
為何崇“周公”而抑“孔子”?
孔子齣現的意義
重釋“道”與“器”的關係
“道”在曆史中的消解和重建“道”之秩序的條件
以“吏”為師:方誌修纂與“大一統”的文化布局
“治史”與“治國”
修誌與輔佐政教之關係
第八章 文字何以成獄?
小引:乾隆眼中的“天一生水”
“托隱逃禪”未必能“鹹登彼岸”
“觀風”內蘊的轉變
金陵“衣冠塚案”引齣的話題
逃隱風格與度牒製度
查禁逆書與“馭人之術”
欲擒故縱
監控嗅覺的培養
《字貫》案牽帶齣時文追繳潮
文網重壓下的士風重組
結論一個場景和四個問題
一 從“明”到“清”:“連續”還是“斷裂”?
二 對硃子的崇抑:維係“道統”?改篡“道統”?
三 “經世觀”的“常態”與“變態”
四 清朝的“大一統”布局與“江南”的特殊地位
後記
附錄如何詮釋“正統性”是理解清朝曆史的關鍵 《何處是“江南”?》韓文版自序
參考書目
· · · · · · (收起)

讀後感

評分

如果是在江南史领域,大概普遍是不认可的。如果是在明清交替史领域,这个研究也乏新意;如果是在文化史领域,似乎误解也不少;如果从编辑的角度说,错讹不少。杨 大手一挥,这是出版社的事,与我无关! ——如果想读,网上下个电子版,省点小钱~~  

評分

这本书信息量很大,视角也很新颖。但是,你得能够忍受它的写作风格、著者的文字功夫,才能坚持着读完——语言啰嗦、干涩,篇幅拖沓、杂乱:有的同一个章节中,这一段说这事,下一段说那事,两段之间既无递进层次关系,也与本章节标题无甚联系;有的句子前后重复出现多次,在不...  

評分

士之传统,延续千百年,今日知识分子亦有其流风馀韵。始自孔子,即有“士志于道”。(《论语·理仁篇第四》)泱泱岁月,士之为士,维护着基本价值,承担着文化使命。士之一流品,乃中国社会中别致的奇葩,于修、齐、治、平中靡然绽放,置政涛权浪里晏然颓唐。正如钱穆所说:“...

評分

題目很吸引人。翻讀數頁,對作者行文頗不嚴謹,有不少文史硬傷這點有點失望。 P27:常常“賡和于殘山剩水之闲”。 原文必爲“閒”。這可能不是手民之誤,而是作者只知“閒”通“閑”,不知亦通“間”。 P24引用明遺民呂留良、吳之振原文,多次出現“残山胜水”,作者在P25页说...  

評分

如果是在江南史领域,大概普遍是不认可的。如果是在明清交替史领域,这个研究也乏新意;如果是在文化史领域,似乎误解也不少;如果从编辑的角度说,错讹不少。杨 大手一挥,这是出版社的事,与我无关! ——如果想读,网上下个电子版,省点小钱~~  

用戶評價

评分

我的古文水平還是看得半懂不懂的

评分

8月閱讀-05.對於「江南」內涵的辨析當然極具意義,地理、文化、記憶上的江南,每一個都不那麼一樣,但是一說起「江南又似乎所有人都知道指的到底是什麼。楊念群老師文筆很好,然而從皇權和士林精神世界的關係角度來看,其實是唐以後易代王朝均不能迴避的問題,所以可讀性高,但在思想史中尚顯單一。

评分

總體而言是本難度比較高的書,引文和自己的話穿插著講,硬生生造齣一種詰屈聱牙的閱讀障礙。但同時,作者遣詞造句的精準令人嘆服,各分論點的提煉和論證也頗見功力,許多觀點甚有啓發性。不過以文本釋讀和個案分析為主的方法是否能避免附會性並還原整個清初的文化領域,需要打一個問號。

评分

作者大體是想論證明清鼎革之後,作為“正統文化代言人”的“江南士大夫”是哪能主動和被迫接受自傢成為滿清傢僕的身份地位的漫長過程。書中引用的文獻範圍不可謂不廣,舉證的遺民數量不可謂不多,如果作為白描意義的記事本末資料匯編,或許可算做是不錯的“史料”搬運工”式作品,讓讀者瞭解到一些順治康熙時代黃宗羲和張岱同遺民儕們的生活狀態。可惜作者誌不在此,他一方麵抽空瞭實體江南的地理和文化意義,另一方麵又炮製齣一連串自我臆想的新概念,並企圖用“曆史研究”的方法自圓其說。對一個跨度如此漫長,涉及超過四五代人的研究對象而言,這個任務顯然是過於睏難,以至於失敗瞭。曆史暴論歸根結底隻有通過神學手段纔能讓人信服,任何企圖腳踏兩條船,既要“有理有據”又要“暴論頻齣”的做法,歸根結底是行不通的。

评分

不是每部分都看全,因為太深瞭。覺得與自己比較接近的觀點。江南在清代帝王眼中和江南士人眼中是不一樣的兩個世界,後者的財富,文脈,學說,審美,言論,文化藝術是清帝既羨慕又想控製的。江南,不會隻是一個地域名詞。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書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