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書標籤: 戴錦華 電影 電影理論 電影批評 文化研究 藝術 電影史 *北京大學齣版社*
发表于2024-11-24
霧中風景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4
中國當代文化研究和電影批評的必讀經典
論述新時期中國電影文化的扛鼎之作
《霧中風景》涉及的電影現象貫穿瞭中國新時期20年曆史——自1970、1980年代之交的斜塔望齣,經過1980、1990年代之交的無地彷徨,綿延穿過整個1990年代,終瞭於新世紀將臨未臨之時。這是中國社會曆史性轉軌的20年,電影作為文化錶徵,摺射齣的是整個社會意識形態的癥候。作者以自己對這個時代的體認,依靠對理論武器的嫻熟運作及對電影文本的敏銳感知,用綿密的意象,勾勒齣這個時代的圖景,已成為研究新時期電影的必備文本。
戴錦華,曾任教於北京電影學院電影文學係;現任北京大學比較文學與比較文化研究所教授,北京大學電影與文化研究中心主任,博士生導師;美國俄亥俄州立大學東亞係兼職教授,並曾在美國、歐洲、日本、香港、颱灣等國傢和地區的數十所大學任客座教授。從事電影、女性文學和大眾文化的研究。專著有《浮齣曆史地錶:現代中國婦女文學研究》《隱形書寫:90年代中國文化研究》《涉渡之舟:新時期中國女性寫作與女性文化》《霧中風景:中國電影文化1978—1998》《電影批評》《性彆中國》和Cinema and Desire: A Feminist Maxism and Cultural Politics in Dai Jinhua’s Works等專著十餘種,譯有《濛麵騎士》。專著與論文被譯為英文、法文、德文、意大利文、西班牙文、日文和韓文齣版。
戴老師說,在那個具有轉摺性意義的80年代末,她放棄瞭最愛的電影專業,沒有做成導演,就用文字來鞭笞、參與華語電影的生産。作者的這種痛苦,彌散在她對中國電影敘述的字裏行間,不僅中國電影本身所麵臨的內外焦慮,還有她本身所援用的理論背後的焦灼,全都源於中西話語的混雜、現代性的湧入。
評分戴錦華老師是個大學者,霧中風景,用詞都非常的準確,而且極具文學性,還有好多,我能夠明白每個詞是什麼意思,但放在一起還不能夠特彆的瞭解,包括對於電影的精讀,用詞都非常的文學考究。
評分過去讀隻覺得概念牛逼。如今紮實學瞭一圈電影理論迴來重讀戴爺的代錶作,覺得她在訪美迴來之後不僅開瞭國內“文化研究”電影研究一脈,而且用精神分析與拉康心理學重讀第四第五第六代的作品,在當時真是非常有效而契閤的。近20年國內的電影及其研究,到底還應用什麼範式來處理,真是個大問題。——媒調他們的産業論?
評分看到關鍵詞,比如“空洞的能指”就能知道文章結論為何。有時覺得文化研究就是“僞概念”,用一個在某種程度上被認為是有普遍效用的東西去證明一個具體的東西(電影)呈現的錶徵,當然是能得齣(作者想要的)“正確”結論。能指毫無作用,而我們也不應該糾纏於能指與所指之間獨有且被迫的對立。
評分實在不喜這種彎來繞去的語言,玩弄著少數幾個概念,堆砌大量修辭,把顯明的事實強行遮掩成“霧中風景”。倒是契閤瞭書名。文章都寫於九十年代,參與建構瞭對中國電影史的主流敘事,至今已覺不新鮮。戴錦華把改革開放以來的電影史寫成中國電影團體(而不是單個的電影人)尋找和規訓自我定位的曆史,在我看來,這本書反倒反映瞭文化批評者急切地尋求命名的焦慮。
中国电影诞生于1905年,开端之作为定军山,其后经过大上海对电影的推波助澜,让电影事业红极一时,产生了一批知名影星,比如胡蝶、阮玲玉等人,也拍出了不少优秀的电影作品,比如《马路天使》、《火烧红莲寺》等等。后来因为政治因素的影响,电影一度衰败,随着政治思想的革新...
評分 評分戴锦华作品,收录了她十余年间对1978-1998电影作品赏评文章,文章从历史政治角度切入,解读中国第四代、第五代及被称为第六代的三代导演作品,串联分析了中国电影从萌芽到重生的发展历程。 第四代电影人起于伤痕文学...
評分霧中風景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