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廷·斯金納是“劍橋學派”的奠基者之一,也是當世最具影響力的思想史傢。本書據2017年他在北京大學發錶的一係列演講和座談整理而成,通過生動解讀馬基雅維利和霍布斯等人的作品,係統闡釋瞭數十年來他對現代政治思想的研究,尤其側重分析兩個關鍵觀念——國傢和自由;在訪談和座談部分,斯金納就自身治學經驗及“劍橋學派”的研究解答瞭諸多重要問題,對政治思想史的研究方嚮提齣瞭獨特而深入的思考。
作者簡介 昆廷·斯金納(Quentin Skinner),1940年生,享譽世界的思想史傢、曆史學傢,曾任劍橋大學政治科學教授、現代史欽定講座教授,與約翰·鄧恩、約翰·波考剋並稱為劍橋學派三大師,現為倫敦大學瑪麗女王學院巴伯·博濛特人文科學教授。著有《近代政治思想的基礎》《馬基雅維利》《國傢與公民》《霍布斯與共和主義自由》《政治的視野》等。
李強,北京大學政治學教授,北京大學中國社會科學調查中心主任,主要研究方嚮:西方政治思想、當代政治哲學;韋伯的社會政治理論,著有《自由主義》《群己論識》等專著。 張新剛,北京大學西方古典學中心、曆史學係助理教授,主要研究方嚮為西方政治思想史、古希臘史,特彆是古希臘和現代早期政治思想,當代政治哲學等。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聽過,看過,參與過,斯金納一生學術思想的北大濃縮版。
评分對政治思想史我是門外漢,但斯金納的這本講稿還是挺親切的,所說的語境理解、文本解讀、係譜學、概念史的研究方法同樣適用於當下的人文學科。斯金納的四篇演講雖然隻是從馬基雅維裏講到霍布斯,但裏麵卻貫穿瞭他對整個西方政治思想史的思考以及現實政治的思考。後麵斯金納個人的求學經曆和學術曆程值得迴味。北大學生的提問大多質量很高。相較於人文學科社科的學生的問題意識和思辨能力確實普遍更強,大概也是人文學科更加缺乏學術訓練的緣故吧。
评分說起來我正式發錶的第一篇論文,就是在斯金納的影響下寫的,討論的是顧歡《夷夏論》的曆史語境。現在看來雖然有些不足,但還是不需悔恨的。那時一個叫田浩的宋代思想史專傢來座談,我還興衝衝地問他對斯金納方法的看法,結果他說他不知道這個人。
评分高二讀,受知乎網友的推薦。
评分斯金納在北大的四個講座、一個訪談和兩個座談,錯過的人有福瞭。畢生學術精華,一書凝縮,政治思想史學子可以藉此入門。用圖像學方式分析《利維坦》部分嘆為觀止,教授也喜歡藝術史,主張圖像的語境主義分析方式,贊同。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書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