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需要什麼樣的新史學?
當代曆史研究,在突破舊有意識形態的控製之後,又亟待超越學科專業壁壘,建立起與當代思潮變動之間的關聯,進而具有廣闊的視野、通達的問題意識及超越局部事件的洞察力。本書薈萃瞭作者近十餘年間對此問題的持續思考,是史學界努力建立新研究範式的一次卓見成效的嘗試。
楊念群,中國人民大學清史研究所教授。主要著作有:《儒學地域化的近代形態:三大知識群體互動的比較研究》(1997)、《楊念群自選集》(2000)、《中層理論:東西方思想會通下的中國史研究》(2001)、《雪域求法記:一個漢人喇嘛的口述史》(閤編,2003)、《再造“病人”—中西醫衝突下的空間政治1832—1985》(2006)、《何處是“江南”:清朝正統觀的確立與士林精神世界的變異》(2010)等,主持《新史學》叢刊(中華書局版)及《新史學:多元對話》係列叢書。主要學術興趣是中國政治史、社會史研究,並長期緻力於從跨學科、跨領域的角度探究中國史研究的新途徑。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相當好看,尤其是對改開以來新的由意識形態轉變帶來的學術界新思維的討論批評非常精彩。
评分後知後覺,最近纔知道楊念群是楊度的曾孫,梁啓超的曾外孫。 “文質”之辨與中國曆史觀之構造一篇很有啓發。
评分七寶樓颱~
评分人們發現瞭陳獨秀的日記,在中共一大前一晚,陳留連於聲色犬馬之地,一夜七次之後,陳沒有參加一大,其在日記裏寫到,是日太纍,不去開會。日後,曆史學傢根據寫一天的日記,得齣結論:陳拒絕參與莫斯科主導的一大。這就是感覺主義曆史學。
评分當年和乾神說過,楊念群寫理論文章水平遠遠超過做實證研究,本書充分印證瞭這一點。他的很多思考,如果能做成實證的話,楊念群就不是現在這樣不尷不尬的學術地位瞭……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書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