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覺主義”的譜係

“感覺主義”的譜係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2025

出版者:北京大學齣版社
作者:楊念群
出品人:
頁數:328
译者:
出版時間:2012-7
價格:42.00元
裝幀:平裝
isbn號碼:9787301206638
叢書系列:
圖書標籤:
  • 楊念群
  • 新史學
  • 史學理論
  • 曆史
  • 曆史學
  • 思想史
  • 中國曆史
  • 思想和學術
  • 感覺主義
  • 哲學
  • 認知科學
  • 意識研究
  • 主觀體驗
  • 心靈哲學
  • 感知理論
  • 存在主義
  • 主體性
  • 人類學
想要找書就要到 小美書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具體描述

中國需要什麼樣的新史學?

當代曆史研究,在突破舊有意識形態的控製之後,又亟待超越學科專業壁壘,建立起與當代思潮變動之間的關聯,進而具有廣闊的視野、通達的問題意識及超越局部事件的洞察力。本書薈萃瞭作者近十餘年間對此問題的持續思考,是史學界努力建立新研究範式的一次卓見成效的嘗試。

著者簡介

楊念群,中國人民大學清史研究所教授。主要著作有:《儒學地域化的近代形態:三大知識群體互動的比較研究》(1997)、《楊念群自選集》(2000)、《中層理論:東西方思想會通下的中國史研究》(2001)、《雪域求法記:一個漢人喇嘛的口述史》(閤編,2003)、《再造“病人”—中西醫衝突下的空間政治1832—1985》(2006)、《何處是“江南”:清朝正統觀的確立與士林精神世界的變異》(2010)等,主持《新史學》叢刊(中華書局版)及《新史學:多元對話》係列叢書。主要學術興趣是中國政治史、社會史研究,並長期緻力於從跨學科、跨領域的角度探究中國史研究的新途徑。

圖書目錄

自序
上編: 作為一種“地方性知識”的儒學
一 “儒學地域化”概念再詮釋
“儒學”的核心問題是如何進行“道德實踐”的問題
中華帝國氣質的變化與“道德主義”的興起
“講學”以“正君心”:道德實踐的發濛
“儒學地域化”的底層實踐:道德約束轉化為治理規範
“儒學地域化”的危機及其在近代的殘存形態
贅語:道統的坍塌
二 近代“東亞”的構建與儒學的命運
“東亞”概念的含混性
中國“華夷秩序觀”的文化遺留與民族國傢理念的衝突及其調適
中國構造“東亞”想象的曆史與現實基礎
日本的“脫亞”心態及其曆史根源
韓國的位置
結論:“東亞”想象的譜係
中編:道統•政統的曆史構造與興衰軌跡
三 “文質”之辨與中國曆史觀之構造
“文質”之辨與“三代”黃金期的建構
是“反智”還是“反知”?
“文質”辨析與明清易代
“文質”之辨僅僅是對曆史黃金期的復歸嗎?
四 清朝統治的閤法性及其治理技術
清朝統治閤法性的闡釋與清史研究新境的拓展
清朝“大一統”話語與早期全球化視野
清朝的治理技術與官員的政治執行力
如何從新的角度觀察“身體政治”
五 超越“漢化論”與“滿洲特性論”
“新清史”與“舊清史”研究路徑的差異
“新清史”研究的盲點之所在
清史研究齣現第三條道路的可能性
餘論:我看“大一統”曆史觀
六 中國藝術錶達中的“隱喻”傳統與曆史寫作
史學危機與“隱喻史”研究的興起
“隱喻史”錶現之一:詩詞隱語與繪畫主題中所錶達的士人心態
“隱喻史”錶現之二:不同藝術作品隱喻中所錶現齣的曆史變遷
結論:“隱喻”解讀對於曆史書寫的意義
下編:超越“地方性”:思想與方法
七 “危機意識”的形成與中國現代曆史觀念變遷
“危機意識”對應三大問題
“列文森悖論”的有效性及其修正
從“帝國”到“國傢”,從“國傢”到“社會”
“封建”意義的現代錶述
“危機意識”的轉變與“地方史”研究的興起
走嚮“實踐觀”的新史學
八 中國曆史學如何迴應時代思潮(1978-2008)
從論證政治“閤法性”到詮釋社會“現代性”
“逆現代化行為”齣現後的“國學”和“地方史研究”
“大敘事”的迴歸與史學方法的多元性發展
中國史學需要一種“感覺主義”!
九 “地方性知識”、“地方感”與“跨區域研究”的前景
“宗族”、“廟宇”與區域社會史研究
從“地方性知識”到“地方感”
政治變遷的地方性邏輯和跨地方性邏輯
跨區域研究的前景
十 “在地化”研究的得失與中國社會史的發展
從“古史”到“近史”:日趨單調的曆史?
“曆史學”人類學化的貢獻及其危險
“在地化”的認知經驗與“感覺主義”
“英雄史觀”的迴歸?
十一 如何從“醫療史”的視角理解現代政治?
什麼是“現代政治”?
作為問題齣發點的 “身體”
“空間”的含義
“身體”→“空間”→“製度”
“社會動員”與“國傢”
十二 中國的“另一個近代”
無法步入“西方式近代”的焦慮
溝口雄三學術世界裏的“地方”及其修正
中國革命發生學
“風景”的再發現與“勞動”的再定義
“群眾動員”與“民主”
“抗爭性政治”與“顛倒的想象”
· · · · · · (收起)

讀後感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用戶評價

评分

相當好看,尤其是對改開以來新的由意識形態轉變帶來的學術界新思維的討論批評非常精彩。

评分

後知後覺,最近纔知道楊念群是楊度的曾孫,梁啓超的曾外孫。 “文質”之辨與中國曆史觀之構造一篇很有啓發。

评分

七寶樓颱~

评分

人們發現瞭陳獨秀的日記,在中共一大前一晚,陳留連於聲色犬馬之地,一夜七次之後,陳沒有參加一大,其在日記裏寫到,是日太纍,不去開會。日後,曆史學傢根據寫一天的日記,得齣結論:陳拒絕參與莫斯科主導的一大。這就是感覺主義曆史學。

评分

當年和乾神說過,楊念群寫理論文章水平遠遠超過做實證研究,本書充分印證瞭這一點。他的很多思考,如果能做成實證的話,楊念群就不是現在這樣不尷不尬的學術地位瞭……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書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