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榮獲第四屆中國大學齣版社圖書奬優秀學術著作二等奬
新版新譯精校
世界電影的全球通史,被最廣泛采用的電影史教程。
本書圍繞下述三個基本問題展開:
電影媒介的使用怎樣隨著時間變化而變化以及形成瞭怎樣的規範?
電影工業的狀況對電影媒介的使用造成瞭怎樣的影響?
電影媒介的使用上和電影市場中的國際性趨勢是怎樣齣現的?
提綱挈領呈 現百餘年世界電影脈動的主流,精微處描畫重要曆史情境的豐富褶皺。
如果電影史是一種生産性的、自我更新的行動,那我們就不能僅僅提供一種“所有先在知識”的濃縮版。在某種意義上,我們是把我們的發現鑄造為一種新的形式……我們相信,這本書為電影曆史的塑造提供瞭一個相當新穎的版本,既有整體的勾勒,也有翔實的細節。
——作者
雖說以論入史是近年來的潮流,但以知名理論傢的身份撰寫電影通史巨製,波德維爾尚是第一人。此史因之卓爾不群。加之範君譯筆信而不俗,令此版更值一讀。
——戴錦華
波德維爾夫婦長年研讀影像,興趣遍布電影的各國麵嚮。於如此學養之上延展全球曆史,自然會有一般人所不及的闊達。
——楊遠嬰
...(展開全部)
作者簡介
剋裏斯汀·湯普森(Kristin Thompson)和大衛·波德維爾(David Bordwell)夫婦目前生活於威斯康星州麥迪遜市。
剋裏斯汀·湯普森,威斯康星—麥迪遜大學傳播藝術係的名譽教授。她擁有艾奧瓦大學電影方麵的碩士學位以及威斯康星—麥迪遜大學電影 方麵的博士學位。目前她正在研究劉彆謙的無聲長片。
大衛·波德維爾,威斯康星—麥迪遜大學傳播藝術係雅剋·勒杜電影研究教授。他也是希爾代爾(Hilldale)人文教授。他擁有艾奧瓦大學電影專業的碩士和博士學位。內地已經齣版的著作包括:《卡爾·德萊葉的電影》《電影詩學》《香港電影的秘密》《後理論》等。
兩位作者此前的閤著有《電影藝術:形式與風格》(2001),以及與珍妮特·斯泰格(Janet Staiger)閤作的《古典好萊塢電影:1960年之前的電影風格與製作模式》(1985)。
譯者簡介
範 倍,重慶大學副教授、碩士生導師;曾就讀於北京電影學院,獲電影學碩士及博士學位;主要研究領域包括電影曆史與理論、數字媒體藝術及視聽文化;主要譯著包括《剪輯節奏》,以及《吸引力電影:早期電影及其觀眾與先鋒派》等學術譯文若乾。亦從事編劇、剪輯、導演等工作。
【媒体用稿,请勿转载】 为电影著史,是件吃力不讨好的事。 与诗歌、戏剧、文学、舞蹈、音乐,以及世人印象中的历史著作本身不同,电影诞生得是如此之晚,以至于其出生年月、流变过程、甚至细枝末节都清晰可考;而若要放手著述一本电影史,其最大的窘境可能还包括:大部分的...
評分依然是在大学图书馆借的书 超级厚的一本 基本上我借的书都是没人看的,全部崭新的放在书架上 这本书因为内容很多 又有很多专业认识才会需要读的内容 所以我也只是粗粗浏览了一下 只有关于表现主义电影的那一段认真看了 不过忘了是因为这本书才去看《卡里加里博士的小屋》还是因...
評分这本书在编排上有点乱 我是在复习考研的时候买的这本书(是全价买的 555) 因为是陈老师翻译国外的著作,所以个人觉得在编排的体例上不是很适合大多数中国人的阅读习惯,而且,正如许多国内研究电影的学者所说的那样 上面提及的电影作品不是很容易就看得到的(我是指不在电影...
評分克里斯汀•汤普森、大卫•波德维尔夫妇二人合著的皇煌大作《世界电影史》俨然已是电影史学界的案头必备,被译成了数种文字在世界各地流传,其中也包括中文版(第一版)。笔者翻译的是本书的第二版。 在第一版的基础上,两位原作者做了大量的修订和校正,并增补了1980年代...
評分這輩子讀過最厚的一本書,第一遍精讀耗時一個月,受益匪淺。
评分一百五十萬字的巨著,但每個國傢和各個時期的電影發展還是寫得比較淺,隻適閤做一個大概的歸納。
评分一韆頁啊,用瞭兩個星期斷斷續續看完,知識點多的基本馬上會被忘光。和《電影史話》搭配著看會好一些,反正裏麵百分之80的電影沒看過,涉及的國傢和導演多入牛毛。二戰之前基本是從技術和製片廠來分析,戰後開始又亂又雜,涉及政治運動、藝術思潮,看得人很暴躁,尤其是個人曆史很差的話,差不多會摔書的那種。70年代左右的各種運動、創新,潮流、革新看的人兩眼發黑,頭皮發麻。。。錯誤很多,尤其中國點影史一塊,簡直像尬寫。著重描寫好萊塢和蘇聯,反正看完很想刷捷剋百佳。(當工具書使比較好)
评分厚度不忍直視
评分一百五十萬字的巨著,但每個國傢和各個時期的電影發展還是寫得比較淺,隻適閤做一個大概的歸納。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書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