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晋之际的政治权力与家族网络

魏晋之际的政治权力与家族网络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出版者:上海古籍出版社
作者:仇鹿鸣
出品人:
页数:337
译者:
出版时间:2015-6-1
价格:76.00元
装帧:精装
isbn号码:9787532576159
丛书系列:中古中国知识·信仰·制度研究书系
图书标签:
  • 历史
  • 魏晋南北朝史
  • 魏晋南北朝
  • 仇鹿鸣
  • 中国历史
  • 政治史
  • 魏晋
  • 政治
  • 魏晋南北朝
  • 政治史
  • 家族史
  • 权力结构
  • 士族门阀
  • 历史文献
  • 政治权力
  • 家族网络
  • 历史研究
  • 中国中古史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美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对魏晋之际的诸种研究,大体是站在陈寅恪先生相关论述的延长线上加以发展、修正,运用政治集团学说所具有的利弊在这一时段的研究中也有充分的体现。自从1980年代以来,涌现了不少从个别历史事件的考证入手,通过细节的考证复原魏晋之际政治变局的佳作,本书之作亦得益于此。《魏晋之际的政治权力与家族网络》采取将政治史与家族史研究相结合的方式,一方面在政治史的脉络中探讨西晋权力结构从形成到崩溃的过程,另一方面考察魏晋大族之间的政治、婚姻、交往网络,探究这一网络在魏晋政治变局中发挥的作用。

作者简介

仇鹿鸣,1981年生于上海,2000年考入复旦大学历史学系,2003年获得提前攻读硕士资格,2005年转入博士阶段学习,2008年获博士学位并留校任教。

目录信息


绪论
第一节 学术史的回顾与反思
第二节 基本史料价值述略
第三节 土族及其相关概念的省思
第四节 研究的旨趣与目标
第一章 汉魏时代的河内司马氏
第一节 两汉时代的河内郡与司马氏家族的文化转向
第二节 乡里秩序中的河内司马氏
第三节 司马懿在曹魏政权中的权势网络
第二章 魏晋嬗代史事考辨
第一节 高平陵之变发微
第二节 司马师功业考
第三节 谁是司马氏的敌人:淮南三叛再研究
第四节 伐蜀之役与司马氏集团内部的矛盾
第三章 司马氏集团的形成、特质与矛盾衍生
第一节 从魏臣到晋臣:司马氏集团的凝聚
第二节 曹魏官僚阶层的政治心态:以司马孚、陈泰为例
第三节 司马氏集团的权力结构与矛盾衍生
第四节 受成之主:泰始年间的政治特质
第四章 武帝与西晋政治的转折
第一节 咸宁二年:不起眼的转折之年
第二节 齐王攸问题的再检讨
第三节 走向崩溃:晋武帝的政治遗产
结语
附录:《司马芳残碑》考释——以中正成立的年代为中心
参考文献
索引
后记
· · · · · · (收起)

读后感

评分

一个良好的历史学家必然是一个推理学者。在信息充分发达,史料俯首即是的网络时代,考验的不是新材料的获取,而是如何从千头万绪,千丝万缕的历史记载中,辨伪存真,理清脉络,探寻历史的真相,得出信服的结论。其中,严谨的学术训练是前提,而串联线索,打破迷局的能力得很大...  

评分

嵇康、阮籍这些魏晋名士的诗中,常常使用“神鸟”与“罗网”的意象,流露出对于毁灭自由阴影的焦虑和恐惧。“焦鹏振六翮,罗者安所羁”(《述志》)、“云网塞四区,高罗正参差。奋迅势不便,六翮无所施”(《赠秀才》)、“坎凛趣世教、常恐婴网罗”(《答二郭》)……随处可...  

评分

陈寅恪先生将王朝变换、权力更迭置诸社会阶层流动、地域集团演变的大背景下进行阐释,确立了此后中古史的研究范式。本书作者仇鹿鸣在这种范式的基础之上,凭借过硬的史料学功底,探赜索隐,将一些过往在过分清晰宏大的历史叙事中被淹没的暗流与细节呈现出来,并在大背景下进行...  

评分

历史学大概是抵御理论化最坚决的一门学问。在每一个领域的极端状况里,也更容易观察到支配该领域的对语,两个对立项之间的作用。把常规的学术史梳理升华为史学史与理论反思,仇鹿鸣在这方面做得叫人钦佩。他的研究实践也撑得住理论关怀,不流于空谈。因此,想从他这部“新经典...  

评分

此书是可下接田余庆教授的《东晋门阀政治》的力作,作者年方而立,而有此造诣,颇可称赞,于前代学者相较,年青学者自有后发劣势,此书研究领域可谓熟地,作者视野开阔、立论大量参阅二手史料,尤其是借鉴了大量东瀛之研究成果,在拓展思路上确有他山之石之效,博而能断,殊为...  

用户评价

评分

2019032:历史本有立场,历史也并非总是真相,甚至因为意识形态的干扰,历史被扭曲被改写。建立在此一共识的基础上,仇鹿鸣的这本书,就是从纷繁芜杂、真伪莫辨的浩瀚史料中披沙拣金、去芜存菁,分析历史书写的背景,以求更大程度地趋近实相。以问题为导向,以“士族”定义作为出发点,虽是政治史与家族史两条主线并行,但家族网络不仅决定了各大士族的兴衰,也造成了政治权力的结构性矛盾,是政治纷争的重要渊源,并最终导致了政权的更迭。 史论结合,缜密周翔,在对前人观点反拨与继承的基础上,完成了自身的批判性思考。

评分

2019032:历史本有立场,历史也并非总是真相,甚至因为意识形态的干扰,历史被扭曲被改写。建立在此一共识的基础上,仇鹿鸣的这本书,就是从纷繁芜杂、真伪莫辨的浩瀚史料中披沙拣金、去芜存菁,分析历史书写的背景,以求更大程度地趋近实相。以问题为导向,以“士族”定义作为出发点,虽是政治史与家族史两条主线并行,但家族网络不仅决定了各大士族的兴衰,也造成了政治权力的结构性矛盾,是政治纷争的重要渊源,并最终导致了政权的更迭。 史论结合,缜密周翔,在对前人观点反拨与继承的基础上,完成了自身的批判性思考。

评分

一部细致考证司马氏代魏建晋以及司马炎时期政治的专著,作者对旧有史料发賾探幽,屡以畅达洞明之新见刷新细化读者对于三世纪后五十年魏晋政治的认知。实在是一部堪比田余庆大师《东晋门阀政治》的中古政治史经典之作。

评分

胜在细节论证,读此可知春秋何以讥世卿。p167引晋书向雄传中文帝乃司马昭,非司马炎。

评分

【2018第46本】或名《司马氏兴衰史》,起于司马懿,止于司马炎,历经祖孙三代四人,通过联姻、同僚、交游、征辟等方式凝结政治力量,最终代魏兴晋。本书梳理了司马氏掌权的重大节点,如“高平陵之变”,将武库和司马门作为必争的战略要冲。又如“寿春三叛”,由司马懿父子三人分别平定的三次叛乱,都发生在势力薄弱的淮南重镇,而前往剿灭的功臣正好成为下次叛乱的罪臣,这一离奇现象充分表明司马集团内部斗争之激烈。灭蜀和灭吴时,又都发生“二士争功”的悲剧,源于寒族与士族的矛盾,邓艾遭猜忌全族伏诛,而钟会虽死,父兄得免;只因邓艾出身微末,而颖川钟氏司马家不敢得罪。同样的理由也适用寿春三叛将:王淩和诸葛诞居然平反,毌丘俭则无。司马炎称帝时根基薄弱,其弟司马攸则声望极高,只好重用外戚,削弱宗室和功臣,留下八王之乱的祸根。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