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禁城的黄昏

紫禁城的黄昏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出版者:译林出版社
作者:[英]庄士敦
出品人:
页数:376
译者:富强
出版时间:2014-12
价格:32.00元
装帧:平装
isbn号码:9787544751155
丛书系列:西方视野里的中国
图书标签:
  • 历史
  • 晚清
  • 庄士敦
  • 回忆录
  • 中国历史
  • 中国近代史
  • 庄士顿
  • 溥仪
  • 紫禁城
  • 黄昏
  • 历史
  • 宫廷
  • 清朝
  • 往事
  • 帝王
  • 秘辛
  • 岁月
  • 往事如烟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美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紫禁城的黄昏》描述了从1919年到1924年的那些特殊岁月里,庄士敦在其人生顶峰时期与中国结下的不解之缘。其时,中国媒体针对庄士敦本人和溥仪有诸多的责难,而庄士敦所关心的,显然只是他对那些年里所发生事件的记述,可以对那些责难作出一劳永逸的反驳。为了回应对他和皇上的批评,庄士敦描绘了在紫禁城那个奇异、封闭的世界里独特而令人憧憬的生活图景。庄士敦谙熟中国历史与文化,于是,那个几近为人遗忘时代的丰富的历史细节,雪泥鸿爪般跃然于庄氏之笔端。加之,他与溥仪的密切关系,以及与那个时代许多大人物私人关系之熟稔,使得庄士敦得以对他们尽情褒贬点评。

作者简介

著者:庄士敦(Reginald Flemjng Johnston 1874-1938),英国人,溥仪的英文老师。在中国生活三十余年,深谙中国历史文化和风俗人情,与当时的风云人物接触频繁,并参与了中国宫廷的政治斗争。

译者:富强,满族,毕业于四川大学、北京大学,文学硕士。曾任大学教师、自由撰稿人、编辑等。有多篇论文、小说发表,多部著作、译著问世。

目录信息

译者前言
自序
1898:“百日维新”
任人宰割的大清王朝
康有为与光绪
太后压倒了皇帝
比太后更可怕的保守派
再次垂帘与义和团运动
光绪皇帝被囚禁
八国联军攻入北京
光绪皇帝的最后岁月
“老佛爷”感到很委屈
丧权辱国的《辛丑条约》
3岁溥仪成为大清皇帝
慈禧皇太后
迫不得已的“改革”
“活菩萨”想吃光绪的大腿肉
辛亥革命
无能的摄政王
窃国大盗袁世凯
清帝退位
清室“优待条件”
《清帝辞位后优待之条件》
“优待条件”的幕后是袁世凯
大清皇帝与洪宪皇帝
总统与皇帝相安无事
贪心不足的袁世凯
张勋拥袁有交换条件
八十三天皇帝梦
1917年的张勋复辟
“辫帅”“辫军”进北京
段祺瑞与轰炸机
心怀鬼胎的民国政府
誓死保“辫”的逸事
1919-1924年的紫禁城
民国总统不忘故君
我成了皇帝的英文老师
与世隔绝的紫禁城
皇帝的几位老师
洋人教师引起非议
梁鼎芬师傅是文学家
我和陈宝琛关系最好
朱益藩既是帝师也是御医
伊克坦专授满文
黄昏中的大清宫廷
一墙之隔的两个世界
皇帝怎样过生日
特准观礼的外国人
大清王朝的毒瘤——“内务府”
内务府是皇室的总账房
死要面子与硬装糊涂
腐败无能的吸血鬼
世续、绍英和另外几位内务府大臣
满族人不许做太监
羽翼未丰的“龙”
洋鬼子授课有人监视
“邓炯麟”竟然是大清皇帝
皇上授权我随便杀人
俄国沙皇邀请宣统帝加入联盟
改革紫禁城的梦想
帝制派的希望与梦想
五四运动与反日狂潮
死灰复燃的复辟传闻
躁动不安的天子
皇帝和鸡蛋的笑话
第一次坐汽车,第一次走出紫禁城
电话、眼镜与辫子
胡适觐见成了大新闻
真龙振翅
四处寻求保护的小朝廷
皇帝成了受人豢养的哈巴狗
连婚姻都是阴谋
皇上想逃往英国公使馆
紫禁城里的无价之宝
珍宝成堆的监狱
皇上曾偷运宝物出宫
龙凤之喜
大婚的三个重要仪式
北京市民争看奇景
皇上的惊人之举
“跪进”与赏赐
逃出紫禁城
内务府抬来一座金塔陷害我
一次失败的逃亡
谁是逃亡行动的幕后黑手
离奇而令人痛心的火灾
皇上宣布遣散所有太监
御花园里的日子
郑孝胥进入内务府
辜鸿铭和泰戈尔
皇上捐古玩字画给日本
两朝末路王孙的会面
颐和园风波
内务府反对迁居颐和园
大清皇帝竟然也可以划船
杀手“已经准备就绪”
胡适博士替我抱不平
王国维自沉昆明湖
颐和园是用海军经费建造起来的
令人窒息的两堵墙
紫禁城的黄昏
北京兵变
冯玉祥逼宫
“皇帝”变为“溥仪先生”
修正后的清室“优待条件”
最后一次经过神武门
笼中天子
危机四伏的北京城
摄政内阁极不正规
我和顾维钧成为众矢之的
两位老太妃挥泪出宫
张作霖和段祺瑞很生气
溥仪的逃亡
溥仪送钻戒给张大帅
从醇亲王府到东交民巷
日本最乐意接纳溥仪
溥仪出逃的连锁反应
尾声:龙归故里
溥仪与日本人
“中国最大的阴谋家”
我并没有帮助溥仪复辟
皇陵被盗让溥仪伤心至极
张学良替顾维钧说情
大难不死龙归故里
附录
庄士敦的身世及履历
义和团
溥仪的生母
清帝大婚的烦琐与无奈
溥仪及其后妃的诗文
建福宫大火烧掉了多少珍宝
溥佳关于遣散太监的记述
溥仪出宫的详细情形
宝熙与孙中山就“优待条件”的争论
溥仪对日本侵略者的控诉
参考书目
· · · · · · (收起)

读后感

评分

(本文刊于2019年11月8日《北京晚报》) 关于溥仪的人生故事,中国读者早已不陌生。透过溥仪的回忆录《我的前半生》和庄士敦的《紫禁城的黄昏》,我们能为溥仪及其时代构建起基本的叙事轮廓,但高伯雨翻译的《紫禁城的黄昏》仍然显得独具一格,它为理解这段历史提供了新的细节...  

评分

在那个无奈的时代,有个执着的皇帝,他敢于废除宫内腐朽制度-将内务府与千年存在的太监体制瓦解,他不痛恨革命,他与时俱进,只不过中国这个阶段的历史已无法通过他一个人逆转。 在那个可怜的年代,他是个清醒的皇帝,他一直关心他的臣民,但也在权利复辟时被人利用,从而使他...  

评分

评分

1、庄士敦连帝制复辟者都很难称得上,他只是带着对一个伟大国度和一个曾经伟大王朝的崇敬之心开始对溥仪的教学。庄士敦的教育着眼于培养学生健康的身体和人格——能够这样做,一是基于他的品格,庄比很多中国人更像儒者:忠诚、正直;二是由于他的西方民主政治和教育的生活背景...  

评分

《紫禁城的黄昏》读后    文/郎寰    在近代来华的诸多外国人中,恐怕鲜有像庄士敦这样经历丰富而富于传奇色彩的了。庄士敦,本名雷金纳德•弗莱明•约翰斯顿。1898年,作为一名东方见习生被派往香港。从此,庄士敦以学者兼官员的身份在华工作生活了三十四年。 ...  

用户评价

评分

译者相当负责地查核了溥仪、溥佳、溥杰等人的回忆录及相关记述,提醒我们留意庄士敦的个人立场和叙述可靠程度,但有些地方太啰嗦,反而过犹不及。

评分

译者相当负责地查核了溥仪、溥佳、溥杰等人的回忆录及相关记述,提醒我们留意庄士敦的个人立场和叙述可靠程度,但有些地方太啰嗦,反而过犹不及。

评分

因为刚从《我的前半生》过来,读到每一个历史细节总有分不清此书彼书的感觉。羡慕溥仪身边有陈宝琛朱益藩梁鼎芬伊克坦这批大儒做老师。被我中华文化深深同化的庄老师真的太爱他这个皇帝学生了,在他眼中,溥仪简直完美,性格堪称无暇,即使投靠日本人那也是龙归故里,复辟有望,皇太极看到了都会感动流泪。而缺乏理智的分析研究和长远眼光。这里只看到一个文人,看不到一个谋士。宋子文跟他说溥仪危险了,庄老师仍不以为然,最后让他这个学生留下汉奸污名。庄老师爱屋及乌,对溥仪好的他就夸,对溥仪不好的他就骂。说真的有点心疼冯玉祥了。所以庄老师也确实称得上书呆子。书中译者时不时跳出来以注释的形式干涉书政,试图拨乱反正就让人有点烦。有一处议论都上正文了,庄士敦死前溥仪《我的前半生》还没写好吧。译者你太为读者智商捉急、太急齁齁了。

评分

晚年,他在英国买了一座岛,每日欣赏着溥仪所赐之物,并升起了满清的黄龙旗…

评分

太多太多,无谓对错。对当时局势有了更为确切的概念,那的确是一个神奇的年代。希望有朝一日可以拜读原版。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